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時間:2022-03-04 10:37:33
導語: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我國的傳統教學方式之中老師只是以偏概全地進行知識點的講解,這種整齊劃一的教學形式造成了學生們整體學習效果相差較大,不能很好地提升整體的教學效率.所以利用分層教學的形式來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對于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有著一個清晰的了解,之后再根據這些不同的情況來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針對于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改革提升教學的整體效率.鑒于中學生的數學學習的個體差異很大,因而分層教學就顯得尤為必要和緊迫.
一、尊重個體之間的差異,科學地進行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有著很明確的實施目標與實施的步驟,期間的步驟要很謹慎的進行.在進行分層教學之前就要對于班級里面的學生進行詳細的調查,包括他們的整體學習情況、學習成績、家庭情況、性格等等各個方面,然后依照這些得到數據再進行詳細的分析與研究,之后在班級上按照成績進行分組.但是這種分組要在學生不知情的前提下,保護學生們的自尊心.一般的情況會將學生們分為五個人的小組,其中包括極優生、優秀生、中等生、學習困難的學生這幾類,這種分組的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們之間的共同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幫助成績較差的學生,成績較差的學生也可以在成績好的學生的帶動下開始自主的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成績.
二、鉆研教材大綱,確定具體的目標
分層教學要求針對于每一位學生確定出相適應的學習目標,這種教學方式就要求老師在上課之前就要鉆研教材大綱,然后根據教材大綱進行分層,結合著學生的具體情況定制不同的目標.這種目標可以分成幾個,一種是最為基礎的目標,這個是要求全班同學必須達到的,之后就可以設置一些中級目標與高級目標,這些目標就不會要求全班的同學都必須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根據學生的整體情況與學習的基礎來進行目標的選擇.比如在進行“有理數加法”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就分為了兩個具體的層次目標,基礎層次目標是將有理數加法的法則給記牢之后根據這種法則來進行計算.中層目標是在將法則記牢的基礎上對于運算的技巧進行把握.從這兩個層次上可以很直觀地看出來目標設置的難易度,這種難易度是一層一層疊加的,基礎層次的目標可以保證學習困難的學生與中等成績的學生可以理解與掌握,之后的中層次目標就是對于一些優秀的學生進行提升與知識面的拓展,針對于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層次劃分,滿足每一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
三、結合教學目標,設計預習作業
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對于下一堂課的內容要求學生們首先預習做好充足的準備,之后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學生們也會更好地進行理解與掌握,這種方式也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方式.這種分層計算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們找到一種做計算題的樂趣,激發出了學生的學習與探究的欲望,學生們也可以在預習的過程中找到自己所存在的困難的知識點之后在課堂上著重注意老師對于這些知識點的講解,更好地提升學習的效率.四、根據講課的內容進行分層講解在題目講解的過程中老師也要注意針對于不同學生的情況進行分層次的講解,其講解主要還是針對于基礎的層次,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拔高,注意掌握住一個度即可以照顧到學習較為困難的學生,也可以對于一些較為優秀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拓展.還是在學習“有理數加法”的時候,就進行了分層次的講解方式,首先要進行運算測試,要求同學們在規定的時間之內進行題目的運算,這種方式可以提升學生們的運算能力.之后就是小組之間對于一個題目進行探討,主要是探討題目的不同的運算方式,討論出最為簡便的運算方式,然后老師再進行補充與講解.最后就是針對于一些成績優秀的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拔高,這個時候就會出現“+”、“-”、“0”這樣的情況,要求成績優秀的學生完成.這種方式就可以照顧到班級上的所有的學生,真正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綜上所述分層教學就是一種面對學生與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之中首先就是要對于學生們的整體情況有著一個清晰的認知,之后再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來制定針對性較強的學習目標,讓班級的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有著一個最為清晰的定位.老師自身也要對于所要教授的內容有著一個極為清晰的認知,根據內容來制定分層目標,而且要具備著很好的耐心保護好學生們的自尊心,以一種引導的態度來進行教學。
作者:蔡菊美 單位:江蘇省海門市悅來初級中學
- 上一篇: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
- 下一篇:發現式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