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數學性質凸顯概念教學

時間:2022-10-19 10:52:59

導語:解析數學性質凸顯概念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解析數學性質凸顯概念教學

【摘要】概念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只有正確理解數學概念,才能理解數學問題,也才能運用概念來解決問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概念,就必須凸顯概念教學。本文圍繞如何剖析數學課程的性質凸顯概念教學進行探究,旨在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概念;教學

眾所周知,概念是數學的基礎知識,是學好數學的前提。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面對充滿抽象性的各種概念,學生常常會感到一頭霧水,茫然而不得要領,也就無法順利地進行接下來的學習。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一步剖析數學概念的性質,凸顯概念教學是成功教學的關鍵點。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與內化,從而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結合生活實例,適時引入數學概念

我們知道,數學知識是從實際生活中獲得的,數學概念當然也是從具體的事物中總結歸納出來的。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該結合生活實際來開展,讓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運用到概念學習中。數學概念是抽象的,結合了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就會讓學生產生直觀的認知體驗,從而有利于對概念的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說,數學概念的教學要多加引入生活背景,用更加直觀的方式來進行授課,為學生提供一個豐富、多元的認知環境,變抽象認識為直觀認識,將數學概念立體化地展示在學生眼前。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事例來揭示概念的含義,用學生熟悉的手段來幫助他們理解數學概念。例如,在教學“梯形”這個概念時,與梯形相關聯的生活實例有很多,如梯田、滑滑梯、移動腳手架等,都是鮮活的實際場景,而且是學生經常能夠接觸到的,這些都可以用來進行“梯形”概念的講解。再如,在教學“數軸”這個概念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對應關系,就列舉電影票、汽車票、火車票等上面的數字與座位是如何對應的。這樣,學生很容易喚起生活經驗,從而理解數軸的概念。

二、創設概念情境,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情境教學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從而讓學生在具體的背景中認識知識的實質?!痹诔踔袛祵W教學中,對于概念的理解同樣要放到具體的情境中進行,要讓學生通過深刻的情境印象來學習概念,將情境與知識充分結合到一起。概念方面的情境要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要充滿趣味性,起到引人入勝的絕佳效果。教師不妨適當引入一些與數學有關的歷史故事,如一些數學家的生平軼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獨特樂趣,既能夠了解數學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又可以融入教師營造的教學情景中去。例如,惠更斯是概率論的創始人,教師可以在講解概率時介紹關于他的事跡,從而加深學生對概率的相關認識,讓學生了解概率論的前世今生,從它的發展史中感知概率論的本質與核心。再例如,在講解一元二次方程時,楊輝的故事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對于這些古今中外數學家們的奇聞異事,學生大多數是極為感興趣的,教師只要正確地加以運用,就一定能夠創設出良好的概念情境,學生的學習氛圍也能夠變得更加融洽。

三、注重概念聯系,了解數學概念體系

我們知道,數學概念是一個有機體系,概念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概念體系觀念,讓學生了解概念與概念之間的聯系,從而在腦海中建立起一個體系化的知識結構,這樣就能把數學知識體系建立起來。當學生建立起關聯性極強的知識體系后,他們便有了解決問題的有效基礎,把握住了數學學習的要領,并能夠在思考的過程中提升創造力。因此,概念教學的體系性是教學重點,是增強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關鍵。教師應該步步為營,先從簡單的概念開始講解,讓學生打好扎實的基礎,再逐步過渡到具備一定復雜性的概念,讓學生從概念的個性中找到事物的共性,這樣就把概念由簡到繁的過程展示給了學生,從而體會到數學概念的系統性。數學概念環環相扣,前后之間密切聯系,只有抓住這種聯系,才能準確理解概念。例如,在學習“絕對值”這個概念時,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有理數,知道正數與負數,之后才學習絕對值,其實這就是一個完整的概念體系,有理數蘊含的意義也逐漸得到了豐富。

四、運用變式教學,鞏固對概念的理解

除了課堂上的引導以外,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效果的鞏固,加深學生的印象,以防學了就忘,浪費了教學成果。在學生剛剛理解了概念時,教師就應該及時跟進,要求學生脫離書本,用自己的語言完整地復述出來,如此一來就能夠形成初步的鞏固。數學概念教學不是死記硬背就能取得效果的,而是要在引導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具體的運用才能進一步加深記憶。因此,只有深刻剖析概念的精髓,才能深刻理解。同時,教師還要加強概念的變式練習,以此增強學生的思維敏捷性,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靈活多變,在處理問題時懂得靈活轉化,避免陷入思維僵化的怪圈,同時也有助于發散性思維的建立。例如,在“有理數”與“無理數”的概念教學中,不妨以“π與3.14159”為例進行比較,讓學生學得更加通透,辨別出所有存在的反向干擾,深入理解“有理數”和“無理數”的概念,并且能夠準確地把握二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正反例子來進行對比,全面加強學生的認識。不難看出,變式教學能夠有效地鞏固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教師應該多多應用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

總而言之,對于初中數學概念的學習要建立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一個具體、生動的環境中來全面認識概念,以此來增強他們的數學思考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強概念教學關乎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必須要引起教師足夠的重視與投入。

作者:閆穎 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黃集鎮中心中學

【參考文獻】

[1]曹凱華.初中數學走向生活化,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J].考試周刊,2016(35).

[2]章建新.淺談初中數學概念教學實踐[J].新課程(綜合版),2015(06).

[3]張景.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生活化淺議[J].中學教學參考,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