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課堂的應用
時間:2022-04-04 09:50:16
導語: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課堂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chuàng)造性設計,發(fā)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多媒體技術與數學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fā)展以及數學思維的過程與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有機整合
隨著以信息技術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們的課堂教學正逐漸走向“屏幕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適時恰當地把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整合,不斷優(yōu)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一、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數學課程內容抽象、概念枯燥,適時恰當地把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整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靜為動,變復雜為簡單,變難懂為易懂,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讓學生樂于學習,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由此形成學習動機。例如,在講授橢圓的定義時,可以從“到兩定點F1、F2的距離之和為定值的點的軌跡”入手,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展示,如令線段AB的長為“定值”,在線段AB上取一點E,分別以F1為圓心、AE的長為半徑和以F2為圓心、BE的長為半徑作圓,則兩圓的交點軌跡即滿足要求。先讓學生猜測這樣的點的軌跡是什么圖形,學生各抒己見之后再出示演示圖,學生此時會豁然開朗:“原來是橢圓!”然后用鼠標拖動點B,使得|AB|=|F1F2|,滿足條件的點的軌跡就變成了一條線段F1F2。經過這個過程,學生不僅掌握了橢圓的概念,也鍛煉了思維的嚴謹性。現代信息技術及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加深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只有將生活與數學緊密聯系在一起,才會使我們的數學教學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二、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數學知識通常是學生通過聽教師口授獲得的。數學學習不應是一個被動吸收知識、記憶、反復練習強化的過程。一個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應該是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嘗試解決問題,同化新知識并建構新認知結構的過程。所有的新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的再創(chuàng)造活動,將其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才可能成為有效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積極探索問題的情境,為學生的比較和抽象創(chuàng)造一種活動的空間和條件,他們就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獲得真正的數學經驗。例如,我利用“幾何畫板”軟件,帶領學生做“數學實驗”。由于教學過程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做實驗,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考慮的應該是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協(xié)作學習和交流。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只強調定理證明,而不太顧及學生直接的感性經驗和直覺思維,致使學生難以理解幾何概念和邏輯。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幫助學生在動態(tài)中去觀察、探索和發(fā)現實驗對象之間的數量變化關系與結構關系,有助于學生從“聽數學”轉變?yōu)椤白鰯祵W”。
三、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開展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從數學學科特點和教學規(guī)律出發(fā),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感知情境,把高等函數的圖象更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如可以用動畫演示“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關于直線y=x對稱”,并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發(fā)現、探究去思考數學、學習數學。在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能夠提供超大的信息量,學生可以把紛繁復雜的運動圖形或數據用計算機靈活地處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觀察能力;信息技術能夠提供自動推理和符號演算的環(huán)境,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信息技術能夠提供動態(tài)的三維智能作圖環(huán)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四、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
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數學領域里許多新的思想與方法不斷突破,數學結構與內容不斷豐富。在講授“正弦函數的圖像和性質”一節(jié)時,教師導入新課后,接著提問:正弦函數的圖像形狀如何?誰能畫出草圖?大多數學生都能利用特殊三角函數值列表、找點,但對“兩點之間連成什么樣的曲線”產生了疑問,于是開始盡量多地列表找點。這時,教師借助圖形計算器或計算機顯示圖像描點和連圖的全過程,既生動又直觀,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認識正弦曲線。教師可以用光標顯示圖像上確定圖像的關鍵五點,在精確度要求不高時,只要做出這五點,圖像就基本確定了。由于電腦驗證了學生對正弦函數圖像的猜想,大家的學習熱情都很高。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正弦曲線,討論函數的性質,此時可以充分利用圖形計算器或計算機。如探求值域時,可以用兩條平行線討論單增(減)區(qū)間及奇偶性,用閃動形式“粗”描部分圖像,“動”出這些現象的共同特性,把它們之間的必然結果集中地表現出來,讓學生在直觀觀察、聯想思維中自行歸納總結出函數性質。也可用幾何側板進行探索,這樣重點突出,難點也自然突破了。
五、運用信息技術有助于減輕教師的教學工作
在備課過程中,教師需要查閱大量相關資料,但再龐大的書庫資源也是有限的,況且教師還要一本一本地找、一頁一頁地翻,這個過程會耗費教師大量的時間。網絡信息為教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開辟了一條捷徑。只要在內容地址欄中輸入網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下載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料,這就大大節(jié)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計算機軟件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遠程教育網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chuàng)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大量的操練練習型軟件和計算機輔助測驗軟件的出現,能夠幫助學生開展練習和測驗,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
六、運用信息技術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和計算機技能
實踐證明,經常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的教師,他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總是走在時代的最前沿。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要求教師必須有較強的計算機技能。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要與時俱進,積極推動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課堂,提高教學效率。先進的教學手段固然好,但我們也要把握好尺度,不要流于形式,要注重實效,真正發(fā)揮好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在課堂教學應用中要注意以下幾點:1.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中的優(yōu)勢,從而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輔助學生認知的功能要勝過以往的任何技術手段。但它僅僅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輔助工具。教學活動的核心,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技術的作用是獨特的。在師生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產生數學問題、促進學生思維擴散的路標。不過,我們也不能盲目地使用信息技術,更不能用它來取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2.正確處理多媒體技術與傳統(tǒng)媒體的關系。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人們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反復實踐總結出來的。特別是在形體知識的傳統(tǒng)教學中,多年來一直采用的實物演示、講解和操作是行之有效的,也是不可缺少的,甚至是其它方法不能代替的。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雖然有其它電教媒體所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不同的電教媒體所具有的功能是不一樣的,同樣也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有時我們把多種媒體適當地配合使用,相得益彰,反而會收到較好的效果。3.信息技術不能完全代替手工操作。不能盲目徹底地進行無紙化教學,不能用信息技術完全代替手工操作。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能夠變革課堂教學的傳遞結構,擴展信息功能,增加個別化教學的能力。但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不能無節(jié)制,要與常規(guī)教學相結合,以促進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為重點,并設計好媒體使用的強度和時機。
參考文獻:
[1]李克東.數字化學習[J].電化教育研究,2001,(2).
[2]劉儒德.信息技術與教育相整合的進程[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7,(9).
作者:韓 英 劉曉莉 單位:黑龍江省北安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