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優化高中數學作業設計研究

時間:2022-03-26 08:41:15

導語:微課優化高中數學作業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微課優化高中數學作業設計研究

一、現階段高中數學作業管理的現狀和原因分析

(1)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會發現學生作業完成質量不高,甚至部分學生不交作業的現象.(2)部分教師為完成學校任務,應付式地布置作業,有時候會在部分教師的辦公桌上發現堆放著積壓了一個星期甚至是更長時間尚未批改的作業.(3)有時候部分教師批改作業后直接發放,不講評作業,或者不及時反饋給學生,忽視了作業幫助學生查缺補漏的作用.針對這些現象,筆者對臨高中學高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1.概況.本次調研的對象均為臨高中學高中的學生.筆者主要通過發放網上問卷和紙質問卷的形式進行調研,其中,網上問卷回收到310份,紙質問卷共發出720份,回收650份,所以一共發出1030份問卷,回收到960份問卷,問卷回收率為93%,滿足回收效率大于70%的統計要求,統計結果可靠性較高.現筆者整理了對筆者的調查有價值的信息,得出以下調研成果:(1)大部分學生正確認識數學作業的作用.約80%的學生認為數學作業的作用是知識點的查缺補漏,約5%的學生認為作業的作用是督促學生完成、與老師交流溝通、取長補短.約3%的學生說不清楚.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都能正確認識數學作業的重要性.(2)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和積極性不高.雖然大部分學生都認識到作業的作用,完成作業的效率和積極性卻不高.約50%的學生是課后當天完成作業,約33.7%的學生有空再完成,還有10%的學生要收作業時匆忙完成.從完成作業的時間上看,不利于約一半的學生鞏固舊知.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約25%的學生對待數學作業是煩躁、生厭、害怕的.對待作業中的數學難題,約60%的學生能先復習所學知識認真思考,約20%的學生期待同學的幫助,還有20%的學生被動式地等待老師的講解或者直接放棄難題.2.成因分析.雖然大部分學生都知道數學作業的重要性,那么為什么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和積極性不高呢?筆者思考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后進生基礎薄弱且羞于向他人求助.約13的學生面對數學作業的心情是不愉快和不平靜的,從側面反映出這類學生大多對數學已經產生負面情緒.約30%的學生期待得到他人的幫助.這類學生大多是基礎比較薄弱的,對新學的知識消化能力弱,希望得到他人的幫助,但是有時候難以獲得幫助或者面對問題羞于主動向老師同學求助,一直處于被動狀態,造成出現抄襲和不交作業的現象.(2)教師批改作業時間不固定,反饋不及時.從問卷調查中,“數學老師批改課后作業的時間多數在().”選項中,約38%的學生認為老師批改作業時間不固定,約34%的學生認為老師在每課時結束后批改,約17%的學生認為老師在每章節結束后批改.因此超過13的學生認為老師批改作業無固定時間,這就意味著作業反饋不及時.而我們知道作業的批改和講評有時效性,批改講評越及時,作業的實效性就越高.(3)學生渴望老師的鼓勵和關注.從調查問卷中,在“你希望老師對作業的批改方式是什么?”選項中,約42%的學生選擇評語,約28%的學生選擇分數,只有約14%的學生選擇等級.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希望老師在批改過程中多關注學習的過程,而非學習的結果,希望得到個性化的評語,每次的學習成果得到老師正面的評價,從而獲得繼續向前的動力.

二、微課在作業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基于上述的調查研究,我們知道,傳統的作業布置方式結構比較單一,當學困生碰到作業中不懂的題時,可能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向老師同學求助.但是一般來說學困生對數學已經產生畏難和自卑的心理,羞于向他人求助,長此以往,問題積累久而不決,基礎越來越差.基于以上思考,首先筆者思考將作業布置的結構優化為:典例+習題+小結+反饋.提供典例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典例后,應用典例的方法去解決習題,在布置習題的下方,同時要提供習題知識方法的小結.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自我學習,同時習題要達成的目標也比較明確,利于學生對技能的歸納.除去優化結構外,基于微課短小精悍的優點.筆者進行了微課應用于數學作業設計的嘗試.1.微課應用于作業布置———精巧點撥、啟發思維.典例有時候教師講解過后,學生不一定都消化的了,對于學困生,就算給典例完整的解答也不一定看的明白,那么典例的作用就大打折扣.基于以上思考,筆者認為在給典例詳細解答的基礎上,附上微課視頻的二維碼,不懂的同學可以掃碼進行再次學習.通過掃二維碼自主學習,從而解決面對數學難題不敢向他人求助的囧境,增強學困生的自信.筆者以“求含參數二次函數的區間最值”的作業設計為例:典例:求函數y=x2-2x+3在[0,a]上的值域.掃碼微課解惑:2.微課應用于作業反饋階段———方便學生對作業進行自我糾錯.根據調查問卷可知,大部分老師因為各種教學任務,批改作業的時間不固定,那就意味著作業的反饋不及時.又或者老師講評過后學生還是不理解,或者對布置過的作業學生想重復利用進行復習.我們可以將微課應用于作業的反饋階段.作業反饋:已知函數f(x)=x2-2x+3在區間[0,m]上有最大值3,最小值2,則m的取值范圍是.掃碼反饋:3.在微課中穿插激勵性標語.語言的力量是強大的.上世紀60年代,美國哈佛博士做過這樣一個著名的實驗:隨機挑選出十幾個學生,對他們說:“你們是挑選出來智商較高的孩子,未來一定有大成就.”果然這十幾個孩子長大后都在各個領域中有所建樹.真相其實就是這十幾個孩子只是普通學生.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當你不斷給一個人正面回應時,這個人會朝著你期望的方向走.因此,筆者在每個微課的開頭或者結尾都穿插一些鼓勵性的標語,目的是激勵學生,增強自信心.例如,在微課典例講解中插入標語“點開我,今天你很棒!”;在作業反饋的微課結尾中插入標語“你今天又進步了一點,加油!”.4.實踐研究.集體實踐研究:筆者以所任教的兩個班級為研究對象,采用相同的上課內容,相同的作業設計內容,其中一個班級應用微課插入作業設計中,另一個班級沒有應用微課插入作業設計中.以一個學期的月考成績為定量指標.個案跟蹤研究:筆者選定三四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為跟蹤研究對象.根據本學期幾個月的時間每次的作業布置,按時填寫作業跟蹤信息表,以周測成績為定量指標.通過實踐研究發現,應用微課于作業設計的班級,班級的平均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對后進生進行一段時間跟蹤后,發現后進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所提高,這種跟蹤一定程度上對后進生起到督促的作用,加之微課的應用,學生的成績也有所提高.

三、研究反思

1.促進信息技術和教學深度融合.我們2019屆高一學生已經進入“四新”時代,新課程、新教材、新課標、新高考.如何在課堂中落實數學核心素養,教書育人?我們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關于課程的基本理念闡述中,第三點:把握數學本質,啟發思考,改進教學.明確指出,高中數學教學以發展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以往的教學當中缺少作業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筆者通過將微課融入作業設計中,提高充分發揮作業的作用,提高作業的有效性.2.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新課標中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改進教學方式.提倡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等多種學習方式.微課的應用,不僅打破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還打破了學生依賴他人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而將多媒體應用于學習,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3.有效輔助后進生的學習.培優輔差同樣是我們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通過培優輔差才能提高整個班級的成績.但是輔助后進生的學習一直是我們教學工作中的一項難題.原因之一是我們教師的時間有限,無法關注到每一個后進生,而微課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這種情況.錄制我們教師講解例題或者是作業反饋題目的視頻作為微課,一定程度上就相當于教師的多次教授和輔導.對班級的后進生的學習有較好的作用.4.不足之處.在研究過程中,因為筆者缺少評價方面的理論指導,效果衡量指標比較單一.同時每次作業設計都應用微課的話,需要教師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筆者只能在作業設計中適當使用微課.在使用微課的過程中,有時候無法觀察到每個學生對微課的使用情況和頻率,并且與學校的制度相沖突,比如學校規定學生不能帶手機進校,但是教室內每個學生又沒有平板電腦自主使用,而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校,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學生利用微課對作業的輔助學習.

作者:劉春換 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