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策略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5 11:37:00
導語:數學教學策略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的學生說數學枯燥無味;有的學生說數學奧妙無窮。為什么學生對數學的態度反差如此之大?究其原因——興趣!興趣是學生渴求獲得知識,探索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是推動學生認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新課標指出:“使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學生對數學感不感興趣,那就看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能否給學生成功的體驗。下面我們欣賞一下某堂數學課的教學場景:滿身粉塵的老師,一邊滔滔不絕的講解,一邊奮筆疾書。學生們有的自我欣賞;有的埋頭苦讀;有的飛鴿傳書;有的談古論今。教師怨學生太調皮,學生評價老師太乏味,教學效果怎樣大家可想而知。由此可見,改變這種模式的課堂教學勢在必行,如何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如何使每個學生在課上成為靚點,應該是教師備課的主要內容。教師應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備課上,備教材、備學生。備學生的基礎、認知能力、接受水平,備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在恰當的時機給學生以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在教學中我有以下幾點嘗試,僅供大家參考:
一、用“愛心”為學生設置成功的體驗。
熱愛學生是師德的精髓。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溝通,教師只有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親密無間的師生關系是校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氣,對孩子們的學習與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現階段的學生是敏感的,只有真愛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的信任,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但要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首先教師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要及時幫助學困生彌補數學知識上的缺陷,使他們有了對學習數學的勝任感,才能產生學習興趣。其次教師還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培養學習的自信心。再次教師應以精深淵博的知識,嫻熟的教學技巧博得學生的信任和喜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痹诮逃虒W中,我們要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用愛心、細心、誠心讓學生樹立信心,真正贏得學生的信任。老師一次交心的談話,一句中肯的評語,一回無意的表揚、鼓勵,甚至一次善意的“欺騙”都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就是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老師眼中就是最棒的,這種成功的心理暗示會一直激勵他們前進!
二、因人而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成功的體驗。
在教學和管理中對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和管理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為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使每個學生在課上都想發表自己的見解并且有的可說。例如:在講《全等三角形》這一節時,同學們情緒高漲,積極性很高,我先讓同學猜想:兩個三角形全等時的情況,然后分小組進行折紙試驗,最后讓同學們闡述其中的數學道理,同學們通過自己的體驗,各抒己見,通過積極的活動參與,各種程度的學生都有感悟。這時,學生只要說的有道理就鼓勵,如果教師抓住時機毫不吝嗇的表揚,肯定會使學生重燃自信之火!使學生真正成為推動課堂的主線,在學習中不斷體驗成功。對于后進生而言,成功的體驗對他們尤其重要,有些老師注意的只是他們上課有沒有搗亂,而并沒有真正關心過他們的成績,如果我們能為他們設置一次成功的體驗,就可能讓他們走出自卑,勇敢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只要我們認真備課,心系學生,各類學生在課上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對于后進生教師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關懷,有一名老師做的非常好。在課上,他讓會回答問題的學生舉右手,不會的同學舉左手。當后進生舉右手時,就讓他們回答問題,回答對了大力表揚,讓后進生充分地體驗成功!這種體驗將激勵他們的一生。
三、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我們倡導自主學習,“合作與探究”在求知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小組的討論、交流、合作、探究過程中即可以同學間取長補短,認識自己的差距,又可以亮明自己的觀點技壓群雄,在求知的過程中不斷感受自己成功的喜悅。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產生“領頭羊”。而更重要的體驗,我認為應是讓學生充分參與到知識生成的過程中,去體驗一下知識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進行知識“再創造”,在這一創造性的學習過程中滿足學生成功體驗的需要。學生能獨立解答的問題應交由學生獨立解答,不能獨立解答的交由學習小組合作解決,能動手操作的要讓學生動手操作,能做實驗的要讓學生做實驗,以學生為本就是要讓學生充分地去感受、去體驗。在教學中,同學們熱情高漲積極參與,大膽質疑,在興奮緊張中即獲得了知識又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并深信“學好數學不是夢”!
四、在競爭中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誰掌握了面向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戰略的主動地位”。21世紀將是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時代,國際競爭越加激烈,要使現在的學生成為未來社會的競爭強者,必須從小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學生好勝、好強特點,開展“看誰算得又對又快”、“看誰擺的又對又巧”、“奪紅旗比賽”、“男女對抗賽”、“小組對抗賽”、“快樂五分鐘”等競賽活動。這些活動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并從競爭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也鍛煉學生參與競爭,不怕競爭,學會競爭的能力,為他們適應未來社會錯綜復雜的環境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在平時的作業中給學生以成功的體驗。
在平時的作業中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的作業,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作業,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因此,必須把數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教學貼近生活。“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例如:在講《三角形的穩定性》時,讓學生從現實的自行車三角架、電線架等現實的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產生了繼續學習的欲望,在后面的教學中學生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這樣教學,既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和數學的力量,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興趣盎然,效果好。
六、好的班風為學生設置成功的體驗。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班級的管理者、引導者。建立良好的班風并利用班集體的凝集力,倡導全班同學都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培養良好的競爭意識,由此形成互幫互學、比學趕超的良好學習氛圍,從而產生較大的動力,不僅能感染、激勵學生,而且還能約束“后進生”,使他們養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優良的學習品質,努力培養他們創造性的思維能力。進一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已成為人們的共識,課堂教學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感受,是滿足學生需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如當某一學生得出某種新方法后,我們就以該學生的名字為名,稱為某某法,讓其他學生再說一說運用此方法能解決何問題等,而后再由發現新方法的學生判斷說的是否正確。當學生有了精妙的答案,讓全體學習伙伴向他投去贊許的目光,朝他笑一笑,鼓掌以示祝賀等,滿足學生成功后的喜悅感受。當一次精彩的回答贏得了全班同學的掌聲,學生的感受是什么?當一次錯誤的回答贏得大家的理解與鼓勵,學生的感受是什么?一次數學課上,我們講《對稱軸》同學們都三五成群的討論圖形的性質,氣氛相當熱烈。而幾個后進生在那里默默無語,他們的表情很焦急,這是不是對他們的一種感染呢?因此,只有良好的班風,才有良好的學風。這樣的班級才能使每一名同學受益,才能使每一個同學都能體會進步感受成功!
成功總會使人興奮,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和情感。沒有人認為自已不行,愿意落后,人人都想當個成功者,學生也不例外,抓住這點,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應盡可能地多給學生提供成功機會,使學生從自己的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產生滿足感,增強自信心,并將此轉化為新的學習動機,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環。學生只有不斷體驗成功,才能不斷激發學習興趣,才能發掘潛力,才能實現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學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才是真正的教學,只有不斷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才能最后引導學生逐步走向成功!
- 上一篇: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 下一篇:電視敘事聲畫關系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