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實效提高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3 09:42:00
導語:數學課堂實效提高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審視目前課堂教學,不難發現低效、甚至無效現象依然存在,傳統被動單一的灌輸式授課形式在教學中仍居主導地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依然被束縛著。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問題就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通過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研究與實踐,為學生提供有效學習的指導,發展多樣化的學生學習方式,特別是要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新課程標準三位一體目標。我們教師應該從那些方面投入呢?具體應該怎么操作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課堂教學的目標要落得扎實具體
課堂教學之前的準備是非常關鍵的,不僅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證,也是老師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條件。只有明白了這節課我們要解決什么問題,學生要掌握哪些知識,具體操作的能力訓練應該落在什么位置,學生通過學習要達到什么樣的預期效果。才能在課堂上緊抓四十分鐘要質量,而這一切又取決于教師的提前備課。老師在課前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特點和所學的內容來確定目標和重難點。目標一定要切合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來制定,不能太大、太多,也不能太低,要讓學生能夠在自己的能力上加以提升有所收獲才行。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這一課時,教師要明白這節課有兩個知識點要使學生通過學習弄清楚的:一個是單位“1”的理解,另一個是分數的意義。那么為了這兩個內容我們要安排哪些活動和場景,使學生能夠利用原有知識為基礎來進行新知的學習。在活動中我們關注了個體知識和能力發展,同時,是否注意了對學生情感體驗的關注?這些均是課堂能否取得實效性的因素。只有做到了胸中有課堂,眼中有學生,才能扎扎實實的定下可行的目標,才能使活動順利的進行。
二、聯系生活實際找尋好問題的落腳點
同樣的數學內容,如何讓學生學的開心又輕松?可能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不同做法,但是每一節好的課都離不開問題的提出和解決。問題的導入和引子就顯的很重要!只有開好了頭,下面的戲才會更加的精彩。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
也隨時會有數學問題的提出,老師要善于從學生身邊的場景和故事入手尋找好問題的落腳點,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進行自主的探究活動。例如教學體積單位一課中,老師在課前安排了一個烏鴉找水喝的故事,讓學生初步感知水、石子占用空間。然后在課堂上用一個試驗說明:同樣的兩個杯子一杯裝滿水,另一個里面放個西紅柿。問學生“如果把一號杯子的水倒入二號杯會怎樣?”學生喧嘩了“水會從杯中溢出”實際問題出來了“問什么水會溢出呢?”孩子們馬上想到西紅柿占據了杯中的空間使水無法全部倒入。到這兒老師轉入了體積概念的解釋水到渠成,不僅使學生感到很有趣,而且形成了牢固的認識。
三、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數學的魅力
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是需要在實踐中去驗證的。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實踐活動與知識的結合,純理論的東西孩子是不理解的,只有讓他們感覺到、體驗到、親身經歷到,這樣對知識的吸收才是最好的。我們不僅僅關注學生做題的能力,還要關注能力的培養實踐的運用。看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不僅靠一張張試卷,一本本作業,更重要的是看學生能否用所學知識解決實踐中的問題。我們看到許多孩子會算出1.25與12的積,但是他算不出1.25元一斤的蘋果,買了12斤用了多少元錢。高分低能的現象依然在我們的學生中普遍存在。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去用數學:例如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我設計了一個小小商品屋的游戲。把班中學生分成八個組,每組的學生都有分工安排。發放了足夠他們購物的“人民幣”,在每組里面分別組織了兩個商貨點,負責銷售各種日用品。活動中孩子在忙著買東西和賣東西,無論是買還是賣,他們都要經歷找錢和算賬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元角分的具體轉換計算是必須要弄清楚的。孩子不僅學的扎實,而且體驗了數學的樂趣。再走入生活,他的實踐能力肯定不會弱的。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僅是傳授給孩子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學習數學的方法,形成一定的思維能力。把孩子交給真實的生活,讓他們能夠在生活中形成思維發展能力,這才是我們數學的真正魅力所在。
四、利用“空洞”和“灰色地帶”調整教學
生活中有許多的盲區,人們往往會在生活中迷失自己。我們的數學學習過程中也會同樣的給孩子們帶來盲區,數學活動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空洞”,那
些極易使學生犯錯的問題,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問題,都會成為學生學習中易入的空洞。我們老師要及時的發現和利用這些典型的錯誤,在教學中適時的布下一個個“陷阱”,設下“洞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掉進洞內。這樣,在反復的挫敗中,學生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一種直覺的抵抗,形成高度的問題警惕性。敏感度提高了,自然注意力和思維力會相對很集中很活躍。那么豈不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教學中的“灰色地帶”情況也隨時會出現。學生的注意力不是一直集中的,他們年齡的特點也決定了課堂效果。老師總會在興致高昂的時候,發現幾個答題不對路的學生。這時候可能有的老師會巧妙點到,然后繼續下面的正確的答題活動,也許有的會大發一通火。其實,我認為每個孩子都可能會出現錯誤,這并不可怕。我們要善于發現班中學生的不足,了解形成原因,在教學中用我們的語言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孩子。這些存在灰色地帶的學生可能智力上沒有障礙,只是在某個認識方面存在薄弱。我們要抓住每個錯誤點,作為教育的契機,“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讓孩子喜歡你這個人,才能使每個學生都愛上你的課。
相信每位負責任的數學教師都能夠從學生出發,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通過挖掘教材,高效地駕馭教材,把與時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把我們的數學課堂營造的更加燦爛多姿!
- 上一篇:鎮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總結
- 下一篇: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策略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