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數學課堂問題行為原因以及干預決策
時間:2022-12-23 11:04:00
導語:學生數學課堂問題行為原因以及干預決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界定
課堂問題行為是指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問題行為,如干擾其他同學,擾亂課堂秩序,違背學生守則及教師的合理要求以及一些不適當的退縮、羞怯、應付反應等。
職高的數學課與職高的專業關聯不大,但又是課程標準中必須開設的。作為一名職高的數學教師,在數學課上看到的學生課堂問題行為具體包括下列兩種行為:1、過度行為。例如有些學生在課堂上講與課無關的話題,有些學生做其它課的作業,有些學生習慣性的搭話,甚至有些學生玩手機,有些女學照鏡子化妝。2、不足行為。例如有些學生思維處于空白狀態,就是俗稱的發呆,有些學生不參與小組的問題討論,有些學生不做習題,不執行教師的合理的活動安排等。
二、學生數學課堂問題行為的歸因分析
從一名職高教師的視角來觀察,職高學生的數學課堂問題行為之所以產生,究其原因,主要集中于以下四點:
(1)對自身能力的不自信。由于鄙視職業教育的傳統世俗觀念影響和在招生工作中總是把職業中學的錄取批次放在最后,這些學生一直以來飽受老師的批評、同學的白眼、家長的呵斥,因此他們身上存在著比較嚴重的自卑心理,總覺得自己在家長、老師、及老同學面前低人一等。因此在課堂上產生一些問題行為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了。
(2)對學習內容的不感興趣。職業學校的教學內容中既有文化課,又有專業課,這一點與初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學生的生源素質持續下降,而職高的數學課程設置標準卻變化不大,使教學目標難以實現,學生學習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其次,由于學生的基礎學很差,初中的數學沒學好,他們在數學課上就像聽天書,時間長了對學習數學失去了興趣,造成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不自覺。
(3)對學校和教師的管理、教學方法的不適應。相對于初中數學教學內容來說,職高的數學課理論性有所加強,內容相對枯燥,如果教師能適時地調動課堂氣氛還行,可是大部分職高的數學教師認為職高學生差、學習習慣不好,因此注重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模仿程度和復制水平,而忽視了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需要,這樣對學生個體的關注度相對就開始降低,那么學生難免就對學習的興趣開始降低。
(4)對自身就業和發展的失望。面對當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處于相對劣勢的就業弱勢群體的中職學生,由于年齡、知識、經驗、社會等多方面的影響,或多或少都對以后的自身就業和發展處于焦慮的狀態。一部分學生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隨波逐流;甚至一部分學生對前途感到悲觀失望,會出現情緒低落、整日憂心忡忡,愁眉不展,唉聲嘆氣等消極現象。
三、干預策略
1.提高學生自信心
(1)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難度的問題,讓其找到成功感。
雖然職高的學生往往良莠不齊,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學習上往往差距較大,可是課堂中的活動是要面對全體學生,而不是其中的某一部分,所以不可能為一部分人去調整教學內容的難易度,但作為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教學形式來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
(2)讓每一個中職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條件。
雖然大部分中職生的學習較差,但是,研究表明,中職生的智力水平與普通高中生之間并沒有顯著差異。因此,教師一定要對中職生充滿信心、耐心和熱情,鼓勵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并為他們創造機會和條件體驗學習的成功,這樣他們就會逐漸對學習產生興趣,改變以往的厭學狀況。比如,作業分為“選做題”和“必做題”兩類。“選做題”難度較大,只要求那些中等以上程度的學生完成。單元測試分A、B兩類卷子,規定基礎較差的學生完成難度較小的A卷(差生名單每學期調整一次)。
2.堅持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尋找學生的長處
職業中學本身應該堅持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在強調知識學習的同時,經常組織一些能展示學生特長的活動,使得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同時找到自己的定位,建立自信。在筆者所在的學校就經常開展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能夠各顯神通,盡情展示自己的特長,為他們踏入社會,實現就業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撐。在這些活動中,原先被藏在“差生”的帽子底下的一個個活生生的有“個性”的少年脫穎而出,有的富有藝術特長,有的力大無比,有的體育特棒,有的雙手特別靈巧,有的特會說話等等不一而足。
3.改變教育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1)激發動機,培養興趣。
在職業教育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突出數學課的基礎地位,以使學生在心態失衡的情況下找到新的支撐點,從而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的自覺性與主動性。注意結合數學史、現實生活及專業特點,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利用信息反饋并創造條件,讓學生有閃光的機會。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在學習中頑強奮進,依靠學生的主動性,從而達到杜絕數學課堂問題行為,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2)立足效果,改進方法。
教師要重視數學知識的過渡與銜接,在充分熟悉、全面把握職高教材的基礎上,把需要掌握和經常用到的初中知識予以復習整理,注意初高中數學在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上的銜接,避免因基礎薄弱,而形成脫節現象,在此基礎上還要注意學期與學期之間、單元與單元之間以及每相鄰兩節課之間的銜接。采用“起點低、步子小、活動多、反饋快”的教學步驟。就是根據大多數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和學習能力的水平,把學生努力一下就可以達到的水平確定為教學起點;把教學要求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分解成循序漸進的層次系列,把產生挫折事件的頻率減少到最低程度,從而使學生層層有進步、處處有成功。
總之,對于中職生的數學課堂問題行為,教師只要用心去觀察,去分析這些行為背后的心理需要,將這些問題行為控制一定的范圍內。使學生的各種非智力因素在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共同發揮作用,減少課堂的問題行為,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 上一篇:保險公司職工年底報告
- 下一篇:黨總支副書記任期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