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數學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08-13 09:16:20
導語:自主探究數學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我國在推行素質教育,核心內容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達到這個目的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數學教學中實施自主探究式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和理解數學的真諦,改變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打開思維空間,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
既然是“自主探究”,就應該強調“自主”兩個字。在學習過程中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良好的意識和反應。教學中,應改變傳統教學中一問一答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有的課本,研究學生的學習需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善于引導,設計一些具有障礙性和趣味性的小游戲或者互動內容,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合作交流
為了體現集思廣益、互動交流和思維開闊,促進學生情感交流,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可以建立學習小組進行合作交流,對所討論過的知識印象更深刻,掌握得更牢靠。每個同學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通過不同觀點的交流、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通過溝通和交流,可以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的側面和不同的解決途徑,從而對知識產生新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對于小組里成績稍差的學生,不僅教師要多給予他們一些表現的機會和多種鼓勵,小組里的同學也應該鼓勵他們,讓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感覺到自身的價值。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教室提出問題和學生面對面時,切不可搞成師生問答或對話形式,要形成對話、答辯、爭論、得出結論這個良好的局面。
三、自主探索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獨立探索,鼓勵學生提出心中的疑問,一方面可以展示學生的聰明才智、獨特的認知和鮮明的個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暴露出學生產生這些疑問的原因,讓教師在后面的教學中能夠有的放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的給予提示,幫助學生在提出問題的同時,能夠突出教學的重點,引出更多的問題,將難度和廣度逐步攀升,使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大膽探索的良好習慣。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說的很少,但是對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卻很大,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指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結合。筆者認為自主探索有獨立發現法、歸納類比法、打破定勢法、發明操作法等。
四、創設情境、營造范圍
所有的探究都從好奇心開始,而好奇心又源于情境。同樣研究始于問題,問題產生于情境。為了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在教學中創設與數學教學相關的的學習情境,將教學目標設置在情境中,在情境中把所有的問題都呈現出來,使學生能在與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學習。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能在簡單層次上像數學家那樣去主動發現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聯想思維,明確探究方向和目標,從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并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
五、總結評價、鞏固升華
為了能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總結、消化和延伸,回憶教師講課的思路,可以將課堂上沒有消化的、感到困惑的東西記錄下來,課后反復閱讀教材,整理好課堂筆記,多方面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及知識體系的理解和記憶,使所學到的東西由“懂”到“會”。
六、激勵評價
根據不同層面、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獨立探究、合作發現、實踐運用等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自主性、主動性、創新性等進行激勵,改變過去那種“一考定優劣,一分定高低”的評價方式,使學生獲得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的愉悅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要引導學生對探究學習活動的過程進行反思,并提煉該過程中解決問題、獲取新知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誘發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基于以上幾點,筆者總結歸納出“自主探究式”數學課堂教學結構流程圖如下。
七、討論
實踐證明,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濃了,由過去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并在探索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和質疑,在探究新問題的過程中閃現了一些思維的亮點,為新課程的實施提供了一種可操作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