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小學數學作業的組成

時間:2022-12-28 04:02:16

導語:試析小學數學作業的組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析小學數學作業的組成

一、從“機械枯燥”變為“生動有趣”

1、讓學生在游戲中完成作業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別是低年級學生。讓學生在游戲中完成作業,將所學知識融匯于生動有趣的游戲中,是學生最喜歡的數學作業。如教學完“左右”后,可以設計游戲“捉迷藏”、“找朋友”等,課堂上學生與學生玩,學生與老師玩;回家后學生與家長、好朋友玩。學生在游戲中學習,不僅在學習中體驗知識的魅力、成功的喜悅,而且培養了他們用數學語言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令學生感覺到數學作業是一個游戲的的、學習的樂園。

2、讓學生在情景中完成作業這里所說的情景,就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為目的所營造的學習氛圍。如小學二年級學完“兩位數與一位數加法”后,設計“小小圖書管理員”的情景活動,展示豐富多彩的圖書,讓學生自主選購圖書,讓管理員在結算時統計價格算出應付的錢數。“你要買那幾本書”“每本書單價是多少、一共要付多少錢”……這樣枯燥的“兩位數與一位數加法”改為富有情境式的作業,學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真正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連,為我們的生活服務,進而喜愛上了數學作業。

3、讓學生在繪畫中完成作業人們常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因此結合相關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在繪畫中完成作業,用繪畫的形式應用鞏固所學知識。既能完成數學教學又能培養學生美術才能。如學完《平移與旋轉》后,可讓學生利用平移與旋轉知識設計一些美麗的圖案,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這樣學生既感覺到有趣新鮮,又能應用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把一次次作業變成了一件件思維創新的藝術品。

二、利用開放化作業發展學生思維

學生的思維若要不斷的發展與創新,在數學作業的設計中就要善于運用知識的潛在聯系,合情合理巧妙恰當的設計一些開放性作業,讓學生的思維更加全面、創新、有活力的發展。這樣,將更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從小培養學生的大膽創新能力,以適應將來社會的發展。例如:教學《百分數的應用》后,可設計類似的開放作業:六年級開運動會,班級40人,班委會要給每人派發2瓶礦泉水,學校對面三家超市,礦泉水1元1瓶,各自銷售方法不同:永發超市1元1瓶不打折;勝利超市打九折;興順超市購滿85瓶打八五折。根據以上信息,說說你的購買方案。學生在作業會提出多種方案:1、在永發超市購買,應付:40×2=80(元);2、在勝利超市購買,應付:40×2×90%=72(元);3、在興順超市購買,買85瓶再原價不打折賣出5瓶,應付:85×85%-5×1=67.25(元);4、在興順超市購買,買85瓶再打八五折賣出5瓶,應付:85×85%-5×85%=68(元);5、在興順超市購買,買85瓶再打九折賣出5瓶,應付:85×85%-5×90%=68.75(元);6、在興順超市購買,買85瓶不再賣出多得5瓶水,應付:85×85%=72.25(元)。從中可發現第三種第四種購買方案比較合適,而且第四種方案最省錢。這樣的數學作業,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不僅能刺激學生創新思維、創新理念的發展,而且能讓學生體驗到思考的快樂與成就感。

三、利用查閱性作業使學生數學事野得以拓展

想要設計這樣的作業,教師首先要對知識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時刻關注學生的調查進程,及時給與指導與幫助,讓學生能夠順利完成作業任務。我們一直都在提倡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作業作為課堂教學效果反饋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應如此。作為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數學教師,改變原有的陳舊的作業觀,為能設計出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全新作業形式不懈努力,不斷嘗試。

作者:王芳芳單位:遼寧北票市興順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