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改革研討
時間:2022-03-04 04:28:46
導語:數學教學改革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地方高校數學建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學生數學基礎比較薄弱,知識面比較狹窄
幾十年來,關于應試教育的優劣得失的討論在我國教育界已經反復進行過無數次.毋庸諱言,它造成了很多學生為了考試而考試,從而造就了很多應試知識的巨人和常識的矮子,素質教育也提倡了很多年,不過學校里教的大都是脫離當代生產生活的課本知識,學生的生活常識與從事生產勞動的基本知識嚴重欠缺.學生大都被限制在課堂里多年,眼界不開闊,知識面打不開.在從事數學建模活動中,這樣一種狀況就嚴重制約了學生對一些概念的理解,例如批處理機,儲油罐,學生沒有直觀感受,缺乏形象思維的輔助.又如關于旅游與生態保護等相關課題,地方高校的很多學生對于外省的不同于自己家鄉的地形、氣候、生態特點缺乏了解,在設定一些值域的參數的時候就容易出現與現實情況出入較大的問題.例如農歷中“二十四節氣”的口訣,全國學生大都耳熟能詳,但是這個節氣歌其實大致只是對黃河流域中的華北平原、淮北平原的農業生產有參考作用,生長于斯的地方高校學生可能大部分對華南、西南等地的氣候特點缺乏實地考察經驗,在設置建模溫度、濕度參數時就可能出現較大的錯誤.但是這些尚可以通過抽象思維和查閱資料彌補,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是,隨著高考年年擴招與一些條件優越的名校甚至國外高校搶奪生源,地方高校的生源質量問題是比較可慮的.我們并不認為高考成績能夠全面反映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從入學后的表現來看,地方高校歷年招收的新生往往的確有數學底子較為薄弱的現象,而且學習較為被動,從前高中時養成的缺乏學習興趣的習慣尚未得到解決.而數學建模活動需要積極的探索精神.對事物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是人類科學進步的根本動力.
1.2教學方式方法比較陳舊
通過調查和走訪我們發現,很多高校的數學建模課程的上課形式依然沿襲著教師在課堂上侃侃而談,而學生正襟危坐、專心聽講的傳統數學課形式.表面上看,完全符合高校教學程序的要求,秩序井然.但是,這樣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是十分不利的.數學建模所針對的是變化無窮的大千世界,需要予以研究和解決的新問題層出不窮.如果用戰爭來比喻的話,人類歷史上歷次重要戰役中取得勝利的一方幾乎總是使用了新方法、新戰術的隊伍,而不是墨守成規、死捧兵書教條的隊伍.所以數學建模的上課方式不應該是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備好教案、上課認真,學生上課守紀律、作業完成就萬事大吉的,表面的漂亮無益于數學建模啟發性環境的營造,無益于應對新問題、新挑戰.
1.3數學建模的前期基礎課程不足
正因為數學建模對學生的綜合數學修養要求很高,所以學生在進行數學建模競賽培訓之前,應該具有最優化、圖論、數學軟件包的使用、神經網絡、數理統計、模糊數學,計算方法、微分方程、層次分析法等相關的基礎[2],這些可以通過“短課程”或講座來進行教學,所使用的學時不需要很多,只要啟發性的教會學生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即可,但是在某些地方高校的數學建模競賽培訓中,學生往往是被趕鴨子上架,臨時抱佛腳的惡補相關知識,這樣恐怕還是相關教學主管的應試教育過關思維在作怪,也與課程設置的機制僵化有莫大的關系.
2對數學建模教學改革的建議
2.1培養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創新能力
在新的形勢下,過去的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了在當今信息化社會中處理新問題,就需要運用新知識,培養學生思考、解決新問題的創新能力.具體來說,頭腦風暴是一個不錯的途徑,發動學生圍繞一個實際問題進行討論,積極查找資料,在尋求建立相關模型的過程中達到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教師從一個指揮者應該變成引導者、參與者,并與學生一起成長.
2.2重視培養學生的計算機能力
應該以建模培訓為契機,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在建模競賽中可能用到計算機軟件的興趣,如Math-ematic,Spss,Mapple,Lingo,Matlab,以及其他排版軟件等,也應該提前給學生做好課程培訓,以期快速掌握、得心應手.
2.3培養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和寫作能力
理科考上來的學生大多語文作文水平不好,應該以建模培訓為契機,積極鼓勵學生通過撰寫論文鍛煉寫作水平,尤其查閱文獻的能力需要提高.在數學建模活動的中途和尾聲時,進行概括總結必不可少,從中汲取經驗教訓,為下一次實驗少走彎路打下良好的基礎,順帶鍛煉學生寫作能力.
2.4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與團結協作、寬容等
為人處事的能力在數學建模課程之中,學生的相互溝通配合的鍛煉必不可少,這樣的課程之中,學生不僅在訓練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是一個錘煉培養健全人格的好機會,要做學問先做人.高校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培養這樣那樣的人才,而且首先培養身心健康的人.在數學建模課程中,建議以小組制,一組三人為宜,獎罰以小組為單位,一榮俱榮,若扣分全組扣分.在成員組織上注意特長互補,理想中的組成最好包括數學基礎扎實的學生、知識面廣博的學生與善于協調溝通的學生.
2.5眼光對準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與科研能力
數學建模課程的終極目標定位不是培養善于參加國內外建模競賽的應試人才,應該是培養善于和他人合作、友愛寬容、能用數學思維解決現實問題的人才,這樣的人在畢業后的實際工作中應該是既充滿競爭力又能和他人和諧相處,有獨立思考研究能力的科研工作者.
作者:余英盧圳單位:凱里學院數學科學學院凱里學院藝術學院
- 上一篇:建筑設計的技巧與發展
- 下一篇:環保節能型建筑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