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育知識鏈傳遞問題分析

時間:2022-08-15 10:36:16

導語:數學教育知識鏈傳遞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學教育知識鏈傳遞問題分析

一、高等數學知識鏈傳遞效果差的原因

我們從小就學習數學,無論小學、中學還是大學,數學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課程,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然而高等教育期間,數學教育效果普遍不理想,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相較于高中階段,數學知識體系更加復雜,內容更加抽象難懂,要求學生具備更高的知識技能,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高考的重壓之下,高中學習過程,學生完全沒有時間放松,每天都處于高度緊繃的學習狀態,精神長期處于壓抑狀態,進入大學以后,精神完全放松,早已不愿再回到高考前的學習狀態,思想上存在懈怠。再次,高中學習過程教師發揮著重要的主導作用,而大學的學習過程更多依靠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安排上更加自由。進入大學后,學生們失去了老師的標桿指引作用,往往不知道如何有效安排學習與娛樂時間,嚴重缺乏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致數學知識銜接過程中面對種種問題,學生挫敗感強烈。

二、大學數學與高中數學知識鏈傳遞過程中的問題

1.教材內容設置不合理

楊武之教師曾經說過,數學知識是在管道里不停流動的,新課改后,部分大學知識‘流到’了高中數學管道里,由于高考涉及量微乎其微,致使這些新流入的知識點在高中數學中并未得到系統全面的教與學,然而大學教材中卻沒有把這些需要重點學習的知識點納入教學大綱,使得大學期間本該重點學習的知識點被弱化,銜接平臺存在嚴重的缺陷,學生陷入“新舊知識都不懂”的兩難境地,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2.教學方式差異大

總所周知,大學教育采取的都是大班教學,往往幾個班級、甚至不同系的學生一起上課,教學內容多,課時少,整堂課完全都是教師在主導,完全沒有師生互動時間,學生不可能完全、充分的吸收和消化課堂知識,需要課后自主安排學習時間進行知識的消化與鞏固。這與高中教學過程中老師指導、師生互動直至學生完全了解和掌握知識的教學方式完全不同,大學新生普遍不適應這樣的教學方式。

3.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迥異

高中數學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更加緊密,屬于實用型的教育,而大學數學教育富有理論性、抽象性和邏輯性,學生無法與現實生活找到有效的契合點,很難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習方法上,高中學習更多依賴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一切學習活動都是圍繞教師展開的,而大學數學教學過程,最主要還是取決于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學習過程。兩者在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上的明顯差異,最終形成了知識銜接上的問題。

三、知識鏈有效銜接的策略

1.依據教學大綱,對新進學生的知識基礎進行摸底

據上文可知,目前高中教學大綱正在逐漸涉及大學數學教育知識,而這些知識又都是大學數學學習的重要基礎,所以對每批新進的大學生,在數學教學展開前要把高中涉及的知識點進行逐一羅列,重點考核學生高中期已涉及而大學教材中弱化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編排層次性的考題進行測試,依據學生總體測試水平和普遍存在的問題,對大學教綱中弱化的重點知識進行全面系統的講解,幫助學生構建高等數學教育基礎。

2.加強知識內容的聯系與延伸

在高等數學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關聯學生高中教學中的經典案例,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自然地引入高等數學知識點,將學生高中和大學兩個階段的數學知識點進行有效的聯合,成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管理能力

大學更注重培養學習與團隊協作能力,在數學教育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如何借助圖書館和互聯網來解決問題,引導學生開展學習小組對問題進行探究專研,在相互學習過程中發揮各自的價值,獲得的自信,激發學習熱情。

四、結束語

數學教育是一個連續、系統的過程,環環相扣,每一步都是基礎,只有熟練掌握每一個階段的數學內容,才能實現數學教育知識鏈的有效傳遞,最終獲得高效的教育、學習方法。

作者:郭慧夢 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