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數學信息化教學改革策略

時間:2022-06-22 03:37:35

導語:高職數學信息化教學改革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數學信息化教學改革策略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教育領域也在信息化手段的影響下,教育內容和教育效果都有了明顯的提升。高職數學教學應該在教學手段選擇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造生動和形象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更好地感受數學課堂的魅力,迸發對數學的探究熱情,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思維能力,進而幫助其理解知識難點。同時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要分析不同專業學生在各自專業中需要重點掌握的數學知識,通過教學實踐歸納出該背景下的教學原則,盡可能地彰顯出“做中悟”和“做中學”,讓學生可以在自主、自覺的意識下展開學習,促進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根本上提高高職學校數學課程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數學;信息化教學

高等職業學校是為社會經濟發展來培養出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的人才。但是在過去高職數學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恪守教育大綱,依照規則的教育流程,用一塊黑板與粉筆進行“口述型”教學,這種限制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教學形式讓大多數學生只是在“聽”中學習,并沒有在實踐中去感觸數學的魅力,去根究數學中的問題該怎么去處理,為何要用此種方法去處理此類數學題目,約束了學生參與數學知識探究的時機。良好的教學方式不單能讓學生學到課本知識,而要將傳統教學與信息化教學有機融入,依托信息化技術、互聯網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多種技術手段來開展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們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問題思考、問題探究、問題創新,同時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們的邏輯思維,提升其綜合素質。

1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教育相交融,推動教育革新

首先,在傳統的高職數學教學中存在著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學生學習方式過于被動的實際特征,同時教師在課堂中獲取的實際數學知識面較少,忽略了課堂中開展數學知識自主合作的能力。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高職數學教學中,其數學學習內容有著一定的交互性,教師要做好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交融,推動教育作用的有效完成。并將信息技術運用到高職數學教育講堂中去,對學科教學方法進行充分的改革、深化,由以往的傳統教育方法改變為今日的線上與線下共同教育的教育環境,學生通過網絡信息查找需求的學習資源,為其后期的學習階段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其次,數學作為一門注重理論化、邏輯抽象思維的學科,其主要教學內容是對數量、結構、空間、變化等概念進行研究解析,有些概念和定義是很難用語言描述的。單一的教學方式禁錮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很容易造成學生知識消化不完全的現象。信息技術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基礎和核心,是國家發展強大的強大武器。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課程的導入環節,例如再搭配教師的精彩講解,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探索發現一系列新的問題,并在探究問題過程中產生新的思路,逐漸內化所學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推動教育的現代化與教育形式和環境的改變。最后,在傳統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教師經常需要用板書的形式來畫圖形、寫立體、寫重點知識,不僅容易浪費教學時間,并且無法保障圖形的規范性。運用信息化技術中的多媒體顯示器、投影儀等輔助教學手段,能夠將刻板的知識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出來,如此不僅將有效的課堂實踐科學地整合起來,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也對學生們的感官帶來了極大程度的沖擊。同時通過生動形象的技術展示,切實地讓學生們主動地參與到知識探究的過程當中。

2高職數學信息化教學策略

2.1加強信息技術運用,變換教學形式

在實踐為主的高職數學教育課堂中,教師需要注意,信息化教學并不是生搬硬套網絡技術去完成PPT的僵化教學,而是要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在借助圖片、視頻、軟件等方法開展教學時,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空間與自主權,將合作教學、小組分工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形式充分結合,為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視覺感觸和學習條件,調動其數學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更加便利地了解相關知識[4]。例如,在講述《函數》的相關知識時,首先需要引導學生掌握其概念,了解變量之間的內在關系。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相關概念進行系統的分類整合,然后結合函數單調性、奇偶性進行講解奇偶性定義。然后,教師可以看到,課本練習部分給出的一種算式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阻礙了多元化解題思路教學的開展。所以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方法去進行演變、拆分和應用,才會讓學生的思維更清晰,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去分析問題。例如,和學生一起,解答“已知函數f(x)的定義域為R,且f(x)=2×2+3”通過這樣的例題,借助多媒體,繪制相應圖形,并進行相關的變式教學[5]。學生具備了變通能力,就可以根據一個已知條件去推導未知,進而獲得新的想法,同時以更好地應對各類問題。

2.2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活躍課堂氛圍

伴隨著電腦圖形的不斷改變,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運用為高職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這么一個時機:即在人機的交互中,同學之間通過評論,再通過老師的點撥,讓學生能夠真實地做到參與其間。這種信息化的教育方法將傳統的“聽”變成了親自著手“做”的實踐,培養學生構成自己的考慮方法與解題方法,并在掌握處理數學問題時需求的思維能力與著手能力的同時,取得對數學知識新的了解。例如,老師在講解三角函數的相關內容時,老師首先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對三角函數的發展歷史進行講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度;然后,根據不同學生對函數知識有不同的理解建立概念圖,對相關問題拓展與延伸,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加深學生對三角函數的理解和記憶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6]。

2.3巧妙應用信息平臺,開展探究學習

隨著網絡技術日漸發達,構建信息化課堂成為教學工作的一大趨勢。教師在高職數學課堂中,需要結合學生與教學實際情況科學選擇平臺系統,并借助信息平臺收集海量數學資料,打造出一個智能化的新型課堂。同時,發揮其“多維互動”的智能化功能,創新灌輸式課堂教學效果,引導學生展開探究學習,并通過終端設備中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的探究過程,使得學生們的學習活動變得更加高效便捷。比如,微信有著強大的社交功能,可以通過構建群組,使教師和學生間的距離變得更近。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此功能,將學生們組織起來,通過在群內推送檢測試題供學生練習,做到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基礎知識測驗。通過不同學生的反饋了解學生狀況,再根據反饋調整知識結構,實施新的教學安排。也可以開展語音交流等形式,開展課堂總結與反思環節,提升學習效率[7]。又如,教師可以在“學樂云教學平臺”中設置與數學課堂教學相對應的作業習題,同時要求學生在電腦、手機等平臺上解答習題以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學生能夠在課后觀看錯題解析,減少知識盲點,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

3結語

在學習實踐性知識和技能于一體的高職院校教學課堂中,信息化教學既符合了時展的要求,也貼合了人才培養的概念宗旨。教師要深入研究信息化形式帶來的教學優勢,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言堂”或填鴨式教學模式,通過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充分結合,讓學生自己進行觀察、想象、實驗和綜合分析,更為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實現傳統教學與信息化教學的優勢互補,進而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優化數學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玉.翻轉課堂與高校英語信息化教學結合策略研究[J].紅河學院學報,2020,18(2):93-96.

[2]徐金武,鄧寶輝.高校教學質量管理與監控體系信息化建設的路徑探索[J].福建茶葉,2020,42(2):224.

[3]劉玉娥.成人高等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探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20):138-140.

[4]梅云,曹林,曾曉榮,等.信息化教學在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分析[J].大眾標準化,2020(3):24-25.

[5]鄧登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路徑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20,17(14):162-163.

[6]胡守琴.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職思政課教學實效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18):60-62.

[7]張清花.新建民辦本科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問題分析———以H學院為例[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0(7):56-57.

作者:苗超 單位:許昌電氣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