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有效教學分析論文
時間:2022-05-10 07:28:00
導語:數學有效教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學的課堂教學可謂是如魚得水,但不可否認,在不少教師的教學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學生,教育學生,學生仍然不是課堂的主人。
在老師的議論中,有著好多的說法:①用的是新教材,考的舊知識,到底是課堂重要還是學習成績重要呢?②新教材雖好,但每堂課都搞得“亂轟轟”的,這數學知識還要不要傳授?③新課程改革是要在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改進中前進的,哪能一下子就能改得哪么徹底的?······
關鍵詞: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我也是經過老教材熏陶過來的學生,記得以前的課堂中無非就是老師講解,學生的練習模仿為主,很少在課堂上有探索、討論,甚至于數學游戲的介入等等,而現在我在備課時花得時間最多的就是:考慮以怎樣地方法傳授知識,既要知識點到位,又要學生喜歡以這樣方式來接受知識。所以我認為,新教材給了我們一個充分展示教學技能的平臺,我們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帶著“我要學”的思想走進課堂。
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它關系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系到師生的感情,關系到學生對學習的正確認識。所以我們今天必須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著眼于學生潛能的喚醒,創新精神的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師生感情的培養,促進學生有特色地發展;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
一、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
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學習概括地說,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行為注意心理學家認為:自主學習包括三個子過程: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強化。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作為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后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那么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要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就必須最大可能地創設讓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的情境與氛圍。
我最近爭對220名七年級學生在這方面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在回答①“有沒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計劃”A有(占28%)B沒有(占63%)C不明白什么意思(占20%)②在回答“覺得訂一個學習計劃重要嗎?”A重要(占90%)B不重要(占3%)C不知道(占8%)由此可見,學生也知道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的重要性,就是沒有這樣概念,這一點必須由老師提出一定的合乎學生實際情況的要求。
在回答“如果一個人在書房里學習,你能集中精神不開小差嗎?”A能(占21%)B不能(占22%)C有時能有時不能(占56%)
說明七年級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根本不夠,這時候應該由父母幫助孩子做好自我監控。
另外老師也應該做好有關的引導工作,例如預習前應該明確目標,可以提出一兩個爭論的問題,不然學生在預習中根本不知道要學什么東西。比如:在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1.3展開與折疊”,完全可以讓學生按照課本做好需要的折紙與正方體平面展開圖。“§1.5生活中的平面圖形”可以事先讓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找找生活中的平面圖形,到課堂上再全班交流,這樣既能讓學生有一定的預習目標,也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更深入地了解了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體現了數學的重要性。
二、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在合作學習中由于有學習者的積極參與,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積極的自我概念,使教學過程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更有效的促進學生的情感和社會意識方面的發育,而不是單純集中力量猛抓他的學習。
在回答“你覺得開展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后,你的學習興趣”A增加了(占74%)B減少了(占1%)C不增加也不減少(占25%)在回答“你感覺經過小組合作學習后,對你和同學或老師相處方面有幫助嗎?”A有很大幫助(占80%)B有一點點幫助(占18%)C跟原來一樣(占2%)
由此可見,學生非常希望、歡迎合作學習,并且要求經常開展課內外合作學習,合作學習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學生學好數學知識有著很大的幫助,合作學習可以改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品質等方面,美國教育評論家埃利斯和福茨斷言:“合作學習如果不是當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話,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因此數學課要重視開展、努力開展、精心組織好合作學習。
根據合作學習的調查發現,學生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主要的有這幾點如下:
①我的建議是上課開展合作學習小組人員再多些,四五人太少了;有時可以讓我在教室走動方便交流意見;
②小組討論的方式既能讓我們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得到肯定或否定,又能知道其他人的想法,一舉兩得,希望能一直堅持下去;
③這樣很好啊,本來我是不懂的,經過討論后馬上就理解了,而且想發言的就發言,不用怕被老師叫到而又回答不出;
④討論時老師要多走動,但不能大聲講話,不要打斷我們的思路;
⑤時間再長些,也可以走動;組合人員最好能我們自由組合;
⑥希望多出些題目,讓我們好好研究一下;甚至可以讓我們拿到課外去完成;
⑦希望課內討論時間應再長一些,同時老師也應該參與進來,課外也應多開展這樣的討論,老師應多提供這樣的機會與問題給我們;
⑧開展合作學習對我有很大益處,我對數學課的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好!
三、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生(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長期以來,學生學習似乎與探究(探索、研究)無關,因而我們的學生普遍缺乏獨立性和創造性。其實,在我們的數學新教材中,蘊含著許多可以讓學生進行研究的小課題,學生在完成小課題時,往往可以進行合作交流,是改善學生學習方式的一個重要方法。
進行數學小課題研究,在內容上要突出應用性和探索性。可以由教師提出與日常生活有關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用不同的思路去解決問題;教師可以提供活動情境,讓學生試著發現、提出問題并加以研究;還可以提供一些開放性的素材,組織學生自己探索。選材要突出實踐性、應用性、創新性和發展性。
小課題的研究內容應與生活密切聯系。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設計一些富有創意的小課題。例如:
①查有關數據,比較坐公共汽車與坐出租車的優劣。
②調查了解某項自己常用的食品(比如有色膨化食品)的成分,并估計它對身體的影響;B
③如圖,在正方體A點有一群螞蟻,B點處有一塊蜜糖,試問每只螞蟻都按不同的路線
往蜜糖B處爬行,試問哪只螞蟻能夠最先A
吃到蜜糖,請畫出它的路線。
Ⅰ、你能選擇不同的幾何模型設計幾道相似的數學問題嗎?并且做出解答;Ⅱ、你能不能得到這一類問題的解答規律嗎?
④調查全班同學一年都買礦泉水或本班自己配置飲水機哪種方案較為合算,請你為學校提個關于這方面的寶貴建議,并說出你的詳細方案和理由。
總而言之,有效的教學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這必定不可缺少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創新是新世紀的主旋律,創新是永恒的主題,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創新人才需要創新的教師。
- 上一篇:數學教學課程應用論文
- 下一篇:數學興趣教學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