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意識培養論文

時間:2022-05-10 08:08:00

導語:數學教學意識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學教學意識培養論文

自主探索能力是21世紀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質。華東師大的新版數學教材就十分注意這一點。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呢?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對這一問題的幾點看法和體會。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探索意識

在教學活動中,興趣能促進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它是發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催化劑,是學習的動力,成功的關鍵。大量科學事實表明,強烈的探索意識來源于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和對科學的熱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引人入勝的問題情景,巧妙的提問和適時的點撥,由學生自己發現并提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教師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探索意識或完成具有一定創造性的學習成果,或對一些已有定論的問題的新的見解等,都要給予積極的肯定和表揚。

二質疑思辯,培養探索精神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有了疑問才會進一步思考和探索問題,才能有新的發現,新的創造。如果青年華羅庚對蘇家駒教授關于代數五次方程的解決,若不加以懷疑,怎么會‘敢向明星試微塵’,而以于否定呢?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疑善問,大膽質疑,努力的發現和提出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應多鼓勵,從而使學生從不敢提問到敢于提問。從敢于問到提善于提問。

三加強思維訓練,培養探索思維

探索能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性思維活動過程主要由發散思維和聚斂思維有機結合而成。但在創造性思維中,兩者并不是等量齊觀的,發散思維在創造性思維中居于比較重要的地位,發散思維具有三個特點:變通性、流暢性、獨特性,發散性思維的這些特征都是構成創造性思維的主要因素,但傳統教學偏重于聚斂思維的主要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顯露思維過程,交給學生類比、聯想、猜想、概括論證等方法,把思維46進展的層次“模擬”展示給學生,充分利用變式訓練、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等多種方式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抓好橫向與縱向、發散與聚斂、分析與綜合、順向與逆向等多種思維方式的訓練,使學生能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全面而系統地思考問題,或從同一條件得出不同結論,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四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課堂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中心環節和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是教師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探索能力的主渠道。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我們必需要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改變單向的“講”、“聽”教學模式,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和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創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在教學設計上可以通過觀察、實驗、設疑、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計算機模擬、競賽等多種形式,努力創設新穎有趣的問題情景,千方百計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如:好奇、興趣、探索與實際操作的愿望等來促進和推動學生的學習并加強對學生以思維為核心的多種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索新能力。

五利用數學課外活動,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有益補充,它為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地才華和特長提供了廣闊空間,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僅僅依照課堂教學活動是難以完成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社會實踐、動手操作、探索、討論、數學競賽等靈活多樣的課外活動形式,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寶庫,培養學生的科學能力和探索能力。

總之數學教師應主動適應形勢的發展順應時代改革的潮流,在教育理念、教育理論、教育實踐等方面不斷創新,為祖國培養合格的,跨世紀的創新型人才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