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數學興趣論文
時間:2022-09-08 05:59:00
導語:學生學習數學興趣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興趣是人們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以認識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礎,是推動人們認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機。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推動他奮發地學習,廣泛涉獵有關的知識,并影響他們將來一生的發展。因此,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良好的興趣,不僅能使人開闊視野,豐富心理活動內容,使人精神振奮,情緒飽滿,而且對豐富人的知識,開發人的智力,進行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心理學家認為:在學習動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兩種成份是學習的目的性和認識的興趣性。后者對于學生更為現實。因為任何有意義的學習,都是有目的,有計劃進行的。是在和諧完善的教學法組織下,獨自愿學的。當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總會積極主動地、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而覺得學習的輕松;相反,沒有興趣的學習,就不會有智慧和靈感,不會有驚奇和喜悅,這種學習是枯燥難熬的、沉重的苦差。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的最佳境界在于以興趣激發動機,促進思維和想象,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以至獲得成功的快樂。教師要善于誘導、激發、表揚和鼓勵學生。逐步培養其良好的、濃厚的興趣。
二、筆者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探索、總結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樹立正確的教師觀,以良好的師德形象引發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教師除了用知識本身的科學性和趣味性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外,還應該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教師的言行、舉止、乃至穿著無不對學生的行為產生影響。教師必須做到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展現給學生,以飽滿的激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優秀素質,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敏銳的數學智慧與學識,對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通過日常教學把對知識的渴求,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對人類道德的崇尚以及對美由衷的贊嘆。這些豐富的情感融入言傳身教之中,才會增強教育的感染力。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進行認知性的學習,也進行情感性的學習,兩者是密切聯系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能把情感因素與智力因素結合好,以充沛的感情、生動的語言、嫻熟的教學技巧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溝通師生關系,建立深厚的師生情感,以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來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在教學中創設情境,產生學習興趣。
1、創設操作情境,激發興趣。
教學是一門藝術,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靈活多變,保持新穎性,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自愿,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盡量利用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學習創設一種愉快的情境,讓學生感到每節課都有新意,都有新鮮感。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時,其基本方法是通過剪和拼,使新學習的圖形轉化為已
學過的圖形。學生一旦掌握了這種基本方法,就能舉一反三,很容易學會這幾何圖形的面積計算了。所以我特意安排一節課,專門讓學生動手剪拼圖形,觀察剪拼成的圖形與原圖形的關系。這樣,學習以上三種圖形的面積公式時,就“水到渠成”,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動手操作”這種學習方式由于能吸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所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將會引起兒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興趣。其實在教學過程中,新知與舊知,已知與未知時刻在學生的認知過程中造成沖突。教師就要利用這一矛盾沖突精心設疑,創設引發學生認知沖突,誘發學生思維動機的問題。這樣就能有效激發學生探究意識和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狀態,從而主動深入學習。如教學“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可在復習“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的基礎上設疑:“是否個位上的數能被3整除,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呢?”然后請學生用“3、4、5”這三個數組成三位數去驗證、去探求、去發現。這樣抓住學生認知矛盾設疑,能迅速把學生帶進問題情境,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愿望。
3、創設生活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為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利用數學知識本身的內在美,教師創設豐富的、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習情境,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從日常生活方面開始懂得為什么要學數學,從而萌發其數學意識,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進而真正喜歡數學。例如在學習“24時計時法”時,可讓學生用24時計時法,或說出自己最喜愛的電視節目的播出時間,或改寫制訂新的作息時間表,或表示出爸爸、媽媽上下班的時間。學生在練習中興趣盎然,十分投入。使學生深刻的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也降低了教學的難度,化抽象的理論為具體形象。
(三)以導入設問,討論活動等方式,激發學習興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見,激發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習效果是多么重要。
第一、導入、巧問激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恰當巧妙的導入在小學教學活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產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需求。
例如: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可巧設懸念導入:讓學生出題考老師:5個7相加的和是多少?20個7相加呢?------看到老師回答得又迅速又正確,學生非常驚訝。教師因勢利導:“像這樣的加法只要用乘法計算就非常簡便,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這樣做學生懸念頓生,興味盎然,隨即產生學習新課的欲望。
“學貴有疑”這句話告訴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有對學習內容產生疑問,學習才有積極性和主動性,才會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
若老師巧妙地設問,可以以問促學,以學促思,從而在質疑,解決疑問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先讓學生觀察例題后,圍繞下述問題開展師生對話討論:(1)除數是小數怎么辦?(2)除數變成整數后,被除數怎么辦?(3)除數和被除數變成整數后怎么辦?在對話的基礎上,既有師生互動,又有生生互動;還有各抒己見的對話,教學氣氛必然是生動,充滿情趣的。
第二、討論活動激趣。
課堂上的討論,是思維的最好媒介,它可以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廣泛的信息交流。在交流中,學生可以表現自我,交換思考所得,體驗獨立思考的樂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例如學習“圓面積的計算”后,讓學生想辦法計算校園老榕樹樹干的橫截面積。有的學生說:“要砍倒大樹才能測量半徑,知道了半徑才能根據圓面積公式S=πr求出橫截面積。”另一些學生則提出反對意見:“砍樹不是好辦法,應該在不砍樹的前提下討論這個問題”。大家就此展開討論并得出結果:先測量出樹干的周長,變換圓周長公式C=2πr便可求出樹干的半徑,再應用圓面積公式就可求出樹干的橫截面積。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新知識,還培養了他們動腦、動手的能力。
(四)優化課堂教學情境,提高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要著眼于如何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如果能夠圍繞學生這個主體,抓住教材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創設富有變化且能激發新異感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那么學生的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如轉換教師角色,讓學生來當老師是一種好方法,我在教學異分母分數的加法“+”時,邊板書邊提問:“你們仔細觀察,這道題有什么特點?”學生:“是分母不同的兩個分數相加。”師:“對,怎么加法,我們以前學過沒有?”教師巡視,見學生睜著迷惑的雙眼。生:“分母不同能直接相加嗎?”師:“這個問題提得太好了,同學們那么聰明,聯系我們以前所學的知識開動腦筋想個辦法,看誰想得最快,就讓誰來當老師。”學生在悄悄地笑,積極動腦相繼舉手。師再問:“有的同學已經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了,我們請他們來當老師,大家要仔細聽,看他們的方法能不能解決問題,有沒有道理。”生甲:“因為分母不同,分數的單位就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我想:要先通分,把兩個分數的分母都變成相同的。”生乙:“對!那就變成剛學過的同分母分數相加了。”聽完發言,許多學生就動手計算。師生一起研究,學生當小老師既激發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他們的創造精神。
(五)表揚與鼓勵相結合,強化學習興趣。
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不開學生的主動參與,有些學生往往感到某一方面很吃力,產生厭學的情緒,這時候教師不能單純以“批評”論事,對學生應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絕不能諷刺挖苦學生,以免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形成敵對意識,產生逆反心理,加深厭學情緒。而應以“鼓勵”為主,尋根問底,找出病源,對癥下藥。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教師必須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其實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感到吃力、乏味的主要原因則在于學習碰到困難時,得不到幫助和鼓勵,從而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對于這一類學生,尤其應該在思想上給予鼓勵。他們一有進步,教師應及時表揚。要知道,有時教師的一句話,一個手勢、乃至一個眼神,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影響。贊許和表彰都能極大地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因此,教師應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態和認知程度加以正確引導和耐心的輔導,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心情,從而強化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另外,還要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如果沒有遠大的理想與頑強毅力作為支撐,良好的興趣也不會長久。
總之,要想讓學生學有興趣,教師的教學就要有活力和樂趣,多一點對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師生在教學活動中得到充分的優化,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三、結束語
以上是筆者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結合三年函授學習的一次系統總結,不可能具有普遍性,也還不夠成熟,有很多地方還值得商榷。“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方法很多,但由于筆者知識、能力有限,文中錯誤和不當之處,請導師不惜斧正。
參考書目:
1、柯漢林,《教與學》、中央民族出版社。
2、柳海平,《教育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李維,《小學兒童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4、《云南教育》、2003年2月第4期,作者,羅立,《關于名數的改寫》。2003年6月第16期,作者,何蕾,《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 上一篇:農村學生數學家庭作業論文
- 下一篇:變式教學方法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