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師生互動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10 11:32:00

導語:數學課堂師生互動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學課堂師生互動分析論文

一、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必要性

1.創新的需要。

長期以來,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現象嚴重,學生所領會的通常只有教師或課本編寫者的觀點,他們很少有表達自己思想觀點的機會。這樣,充當被動聽講角色的學生就不能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知識掌握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對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導致了能力培養速度的減慢,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學改革與教學創新迫在眉睫,而作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必將會打破僵硬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2.恢復學生自信心的需要。

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是中考中失利的群體,他們對課本上的內容感到枯燥、厭煩,尤其對數學的學習缺乏興趣。他們在學習中表現為懷疑自己的數學能力、撿輕怕重、逃避甚至是放棄數學。師生互動要求雙方都參與課堂教學,它不是一方的投入或付出,有利于學生從收獲中恢復學習的自信心。

二、數學課堂中師生互動的原則

要使師生互動真正得到實效,教師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平等的原則。

師生互動要求尊重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主體權力,賦予課堂以生命的意義。教師應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情感和看法,征求和傾聽學生的意見,挖掘學生的潛能。

2.靈活變通的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個性差異,教學內容要具有選擇性、層次性、適應性。

3.教學互補的原則。

在教學中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要相互適應與配合,這樣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師生應時時有信息的交流,同時這種信息的交流應該是雙向互動的。

三、在數學課堂中如何進行師生互動

1.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

課前預習是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前提,學生長期堅持預習,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學習效果。為能達到課堂互動的效果,教師應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有準備地進入課堂。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不僅需要一個科學的訓練過程,而且要注意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保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其學習興趣。剛入學時學生對預習感到無從下手,因此,指導學生預習就成為教師的首要任務。初期,教師可課前布置預習提綱,學生按提綱進行預習;中期,在學生掌握了一些預習方法后,教師可不再布置預習提綱,學生按自己的方式預習,教師可作適時的點撥;后期,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應用預習的知識。

2.教師要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相互發問。

創設問題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學習條件,能夠使學生產生興趣,渴望參與教師組織的學習活動,并在活動中提出問題且能積極地解決問題。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也是喚起他們關注事物、質疑的起點。每個學生的大腦都是開采不盡的資源,重要的是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我開發”。當教師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學生有了探索知識的愿望時,課堂便有了良好的開端。例如在學習“復數”一節開始要引入虛數時,筆者先列舉了幾個存在而未解決的問題。如:x2=-4這樣的x存在嗎?方程x2+2x+4=0的解能求出來嗎?在學生明白這兩個題目在實數范圍內不能解答時,筆者進一步提出:“如何解呢?”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有目的地進行學習,這樣自然地引入虛數,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

教師在向學生拋出一個個問題的時候,也要鼓勵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上習慣了被動地接受,而缺少質疑,他們并不清楚自己到底學會了什么。筆者開始要求學生發問時,一個班只有幾個基礎好的學生提出問題。期間,筆者采用了隨堂測驗的方式,每次在黑板上出幾道題讓學生做,然后利用課間十分鐘的時間批改。筆者采用大問題集體訂正,小問題個別講解的方式。雖然采用這種方式無形中增加了筆者的工作量,但是經過一個月的嘗試,筆者體會較深:這種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上有了緊迫感;通過個別講評,一一過關,筆者可以了解到每個學生存在的不同問題;學生了解到老師是關心自己的,從而建立起師生間信賴的橋梁;在以后的教學中,筆者工作難度降低了,因為學生的學習狀態得到了很好的調整。

3.換位上課,讓學生也當老師。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能正確地加以敘述、使聽講人能夠理解是較高層次的學習結果。對于教材上的大部分例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到講臺前講解,學生可設問、答疑、補充、糾錯,最后由教師講評,這種換位上課的方式有利于更好地教學。

例如:在講解斜三角形的應用題時,筆者讓一個學生上來讀題、解釋、畫圖,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然后筆者讓這位學生停頓一下,其他同學思考:“根據已知條件用什么定理呢?”下面的學生踴躍地說出了答案。等該學生解答完后,此時臺下又有學生提出了另一種解法與同學交流,這樣,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你追我趕,形成了交流互動的氛圍。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聽課的學生興趣大增,很自然地融入到了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生通過聽同學講解、聽教師講評掌握了各知識點;參與講解的學生對解題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換位上課的過程中,達到“師生”互動的良好效果。

4.聯系生活,增強互動的實用性。

教師要讓學生深入生活,聯系課本上學到的數學知識,把實際問題數學化,把數學問題實際化。數學知識不是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具有實用價值的,教師要讓課堂活躍起來,使師生互動達到另一種境界。例如在學生學習了銀行利息計算方法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為家長的購房貸款出謀劃策;在學生學習了解三角形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測角儀等工具分組測量校園旗桿和教學樓的高度;在學習立體幾何后,教師可要求學生自制幾何體。

身邊的實際問題,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讓學生解決這些問題既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能進一步加強師生互動。

5.有計劃地導控,增進互動的效果。

成功的師生互動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為前提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把大量時間留給學生任意支配,放任自流。其實,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并不能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而必須通過教師切實有效的誘導啟發。

因此,教師必須有計劃地導控,激發、引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新性,從而在組織形式上保證師生互動的效果。

四、數學課堂中師生互動的啟示

1.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普教如此,職教更是如此。教師只有熱愛學生,相信他們的能力,平等地實施教學,才可能實現師生互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2.人的潛力是無窮的。

在進行師生互動的嘗試中,學生曾無數次讓筆者驚喜:學生會不時地想出新的解題方法、制作出精美的幾何體,對測量數據進行精確計算,等等。教師要想辦法挖掘出職校學生的潛力,使其能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傅紹培.加強師生合作教學提高數學教學課堂效率[J].中等教育研究,2006.

[2]魏星,魏曉霞.構建新型師生關系促進職業教育發展[J].科技教育,2008.02.

[3]譚金鋒.數學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研究[J].大學數學,2007.6.

論文關鍵詞:職業學校數學課堂師生互動

論文摘要: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數學課堂恢復生機,針對這一問題,本文作者結合教學實踐,認為教師應在數學課堂中與學生進行師生互動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