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學數學教育中采用復盤的效用
時間:2022-11-13 03:15:43
導語:探究小學數學教育中采用復盤的效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復盤”審視出目標設置的主要問題
1.主體不清。
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課堂的學習應該達成的目標,但不少教師卻把教學目標定成了“教”的目標,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如“物體的形狀”一課,某教師設置的教學目標中就有這樣一條:“通過在玩中學,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形體的名稱并能識別。”從“使學生……”的表述來看,教學目標的主體還是教師,而不是學生。
2.要求過高。
如三年級下冊的“年、月、日”的教學,課標的要求是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平年與閏年以及各月的天數。但在實際教學中,有老師設計的目標卻是“能準確計算事件所經過的時間,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這樣的目標就超出了課標要求。在課堂教學中,還會有老師讓學生訓練所謂的情境推斷題,班級上的大多數學生都感到困難。
3.范圍過大。
有的老師的教學目標,在內容上和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的表述差別不大,每節課都要兼顧到三個維度,每個維度又都要達成具體的、煩瑣的要求,目標的表述看起來很全面、很具體,其實很籠統,重點不夠突出,雖說是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實際上可以說是整個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這樣的目標設定大而化之,不能突出本節課的個性特征。“復盤”透析出目標設置失當的原因一是由于對學生主體性的輕視。教師仍習慣于過分強調自己的理解,而不顧學生的實際,與小學數學的課程目標也很難相符。由于教師的素質各有千秋,個人在目標設計中往往還不能立刻覺察到。這就需要備課組的同行們的提醒與幫助,首先從以學生為行為主體、準確表述目標內容做起,進而逐步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到“心中有生,目中有人”。
二、是由于對課標相關概念的理解不深入
由于對課標學習不夠,研讀不深,對課程目標、教學目標、課時目標等相關概念的把握不夠準確,對其中的區別也不是很清楚,這樣就導致了目標表述含糊不清,或要求過高,或范圍過大,或過于煩瑣等。也有部分教師,對數學教學目標的設計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也沒有投入足夠的精力,只是照搬教學參考書來應付、將就,根本談不上對課標教學要求的獨特理解。三是由于目標陳述的基本功不扎實。目標的設定中,如何陳述是很重要的環節。有些老師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之間的關系理解本來就不準確,對它們如何在課堂中進行落實也沒有自己的思考,所以就經常會造成三維目標的割裂,往往是只顧一點,不及其余;在目標的表述上,用語不講究、不規范,層次又不夠清晰,對怎樣考量目標是否達成也沒有經過認真地思考。
三、“復盤”在教學目標糾偏中的作用
上述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還是比較多見的。而在校本教研中采用“復盤”的活動形式,則有利于上述問題的解決。由于下課后要“復盤”,所以教師在聽課過程中就必須記得更認真,觀察得更仔細。這樣復盤時才能找到準確的事實做依據。通過復盤,上課的老師對照自己的目標設定,在備課組同行的分析、幫助之下,判斷學生一節課的學習效果,有了充分的事實依據:哪個目標的設定明確清楚,達成的情況較為理想;哪個目標的表達較為含混,達成與否還不好檢測;哪個目標對這節課而言還不是很具有針對性……這樣,上課的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內容更加豐富了,依據也更為合理了,經常這樣上課,這樣復盤,教師會不斷地積累經驗,吸取教訓,使教學目標的設定越來越準確、合理。“復盤”還加強了備課組研討的學科氛圍。復盤的過程中,不僅是聽課者在評說目標的設定與達成,上課老師也可以隨時發表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當初的設想,表達自己在課堂教學某個環節的感受與體會,在這種思維的碰撞中,無論是上課者,還是聽課者,都加深了對教學目標設定的理解與感悟,對教學目標達成的評價也更加趨向科學化。復盤,有效地激發了學科組老師參與聽評課的熱情,讓我們數學備課組教學研究的氛圍越來越濃,我校數學教學的質量也得到了穩步提升。
實踐證明,通過“復盤”對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不當設置進行合理地糾偏,會使得教學目標更加科學,更加精當,有助于使教學方向更加明確,更能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從而更有利于教學效益的提高。
作者:張聯群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大縱湖小學
- 上一篇:科技型企業市場營銷探究
- 下一篇:民辦高校教育模式改革意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