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時間:2022-02-15 08:32:53
導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學教材是數學教師構筑數學課堂的藍本,數學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的特點,并要重視數學教材的深層次的挖掘,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數學教學活動。
一、知識產生背景的挖掘
數學知識的產生都有其深刻的背景。學生不了解知識產生的背景,就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這一知識,學習目的性不明確,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也就無法真正理解這一知識,當然更談不上靈活運用這一知識。因此,教師在鉆研教材時,應認真挖掘知識產生的背景。例如“:面積單位”這一概念的引入,其背景是什么呢?教材中未講清楚。其實,在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經常要比較物體面積的大小,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①面積大小差異很大時,通過觀察就能直接比較它們的大小;②面積大小相近時,采用重疊的方法來比較它們的大??;③不能采用以上方法時,還可以把它們劃分成若干大小相同的方格,看哪個包含的方格多,哪個面積就大。但是,在把一個物體劃分成方格時,有的把方格畫得大一些,有的把方格畫得小一些,不僅麻煩,而且很不容易比較,因此,要準確比較面積大小,就要制訂一個統一的標準“方格”,而這個統一的標準“方格”就是“面積單位”。這樣,既很自然地引出了“面積單位”這一概念,揭示了“面積單位”的作用,又介紹了直接度量面積的方法,為以后用面積單位去度量長方形面積,推導計算公式作了鋪墊。
二、知識形成過程的挖掘
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思維活動過程的教學。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因而,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無論對于學生掌握知識,還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我們在鉆研教材時,應認真挖掘知識的形成過程。例如“:體積”概念的教學,就應緊扣概念的產生、發展、形成和應用的有序思維過程來精心設計:①讓學生觀察一塊黑板和一張桌面,比較一下哪個大點,再拿出兩個棱長為8厘米和4厘米的方塊來比較它們哪個大?通過對比,學生就可以初步獲得對體積大小的感性認識。②拿出兩個盛有一樣多紅色水的并且大小相同的燒杯,讓學生分別向燒杯中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塊,觀察水位上升程度,讓學生從這一現象中感悟對物體占有空間的感性認識。③引導學生分析燒杯里的水位升高的現象,加入的石塊越大,水位上升得越高,直至水從燒杯里溢出。通過學生的分析、討論、總結,就能比較自然地推導出:“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體積”這一概念。④接著我們再讓學生舉出其他與體積有關的例子,或用體積概念解釋有關現象,使體積慨念在應用中得到鞏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新概念的理解。因而“,體積”概念的得出是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等過程,體現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參與“表象達到認識”的思維過程,學生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認識并掌握了數學概念,學到知識的同時又學到了方法。
三、數學思想方法的挖掘
數學思想方法是對數學知識的本質反映,也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紐帶,它蘊含于數學概念、規律中。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數學素質,就得重視培養學生掌握數學基本思想方法。因此,要挖掘所教知識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在中小學數學中,基本數學思想方法有:對應思想、量不變思想、可逆思想、轉化思想等。其中轉化思想方法是核心,其內容豐富,包括數形轉化、未知向已知轉化、動靜轉化、幾何形體中的等積轉化等,是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策略。如,在學生已掌握了“分數乘法”的基礎上,教學“分數除法法則”,分數乘法與分數除法是一對互逆的運算,它們是互相對立的,是矛盾著的兩個方面,但引進了“倒數”后,除法就可以轉化為用分數乘法來計算。也就是說,在引進了倒數的條件下,分數乘、除法這對矛盾就統一了起來。又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挖掘并滲透平移、等移思想,從平行四邊形左邊剪下一個直角三角形,把它平移到原平行四邊形的右邊拼成一個等底(長)、等高(寬)的長方形,就可以利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通過挖掘和滲透這些數學思想,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幾何圖形的位置交換和轉化是有規律的,為將來學習圖形的變換積累一些感性經驗,增強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知識中智力因素的挖掘
新課標要求小學數學教育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核心是發展思維能力。而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能力,并不隨著數學知識的增長而自然增長,而是需要通過培養和訓練獲得。因此,每上一節數學課,都要認真地挖掘知識中培養學生智力和思維能力的潛在因素,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在知識傳播的過程中得到提高。。總之,在小學數學的實踐和探索中,只要老師選好切入點,做好數學教材的深層次的挖掘,就能很好地促進數學學科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創新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從根本上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作者:羅招華 單位:江西省吉安縣北源小學
- 上一篇:生物教學中師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 下一篇:高中數學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