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

時間:2022-05-03 10:00:31

導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

摘要:信息化時代下的新課程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必須創新教學方法。研究在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

新課改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受到這樣的教育策略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學必須加快改革力度,加大創新力度,和時展相適應優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意識。對于數學這一門學科來說,它和別的學科存在差異,這是一門集空間、數字、變化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它的邏輯性較強,所以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和學生具體情況相結合,適度改革教學材料,加大創新力度。

一、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的思考

1.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過去的授課方式下,學生是傾聽者,教師是講述者,但是對于數學這門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科來說,它的抽象性使得灌輸式教學很難真正發揮作用,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會認為學習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因此,在新課改下,要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進一步優化傳統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精力旺盛,好奇心強,所以教師要按照學生的特點選擇和其相適應的教學方法,通過競賽答題的形式分開教學,另外,教師要聽取學生不同的看法和意見,引發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小組和小組的競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主動進行學習。所以,要不斷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方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好奇心,幫助學生樹立數學思維,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2.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在數學課程的學習中,預習這一環節具有重要意義,學生通過預習可以熟悉課本內容,在開始講課之前發現難以理解的地方,有利于課堂上提高學習效率。不過,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很難掌握正確預習的方法,所以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使學生可以正確預習,同時還要強調預習對于課程學習的重要意義,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小學生獲得預習方法的同時獲得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3.加強學生主體性培養。在新課改的影響下,數學教師要創新數學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從傳統的教學模式轉化成和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加強課堂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加強課前預習的效率,使學生可以自主發現問題,通過課后練習和鞏固,使學生形成獨立完成任務的意識和能力。通過競賽學習的形式,教師安排幾個學生分組坐好,按照課堂內容出題,指導學生進行自由溝通和交流,進一步討論計算方法和結果,通過這樣的方式加深印象,使教師和學生進行溝通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體驗來更好的了解知識,比如在講授數學公式時,可以通過一個問題,讓學生通過親自的解題總結解題過程來代替直接告訴學生公式內容。在進行長方形面積講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課程內容,讓學生可以大致了解要學什么,然后讓學生用直尺來測量物體,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進行運算,并得出結論。4.創造歡樂活潑的課堂氛圍。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上,傳授知識的方式為教師講解,通過教師提問選擇學生回答的方式來進行,這樣的教學方式大大的降低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應該以人為本,學生應該為課堂的主體,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滿足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要營造一個和諧活潑的課堂氛圍,不忽視任何一個學生,是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并且積極的去學習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分組討論、游戲、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進一步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并且促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的質量。5.利用多媒體教學來提高課堂的活躍性。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越來越廣泛,在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得到了廣泛運用,并且中學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成為了教學方式的一個主導。傳統的黑板板書已經被學生熟悉,并且缺乏新穎,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其形象的展現,如運用簡筆畫、畫像或是視頻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地被激發,從而提高了數學教學課堂的積極性。

二、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的要求

1.教學緊密聯系生活。教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很多方面都可以運用教學,而且數學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需要針對小學生的思維習慣和心理發展階段,在教學中,把抽象的數學問題融入生活,使學生更好地理解。2.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需要把教學和教育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在這段時期的學生中,他們的個性和習慣都有很強的可塑性。教師解釋問題的方式應該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滿足學生的興趣,是否需要介紹案例,介紹的情況是教師需要具體思考的問題。有必要通過準備課程來分析教學過程的需求,從而開展有效的課程教學。3.培養學生創造力,激發學習興趣。小學教育是激發學生學習激情的主要階段,而數學也是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主要課程,其通過計算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教學不能采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發展特點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并且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4.把握特點,因材施教。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存在個體差異性,其對知識的學習能力和掌握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能“一刀切”,而是應該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去做到因材施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掌握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需要用更加形象的方式來教導學生,使教學問題形象化。5.啟發引導式教學的應用。在新課改背景下,舉辦科學的教育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合乎學生要求,同時還要進一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力。不過,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需要下功夫探討。在這一背景下,啟發式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其作用。通過啟發式、引導式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舉例來看,在進行加減法教學時,要通過分組講解的方法講解課程。對于分組來說,它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和自己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通過列舉合適的例子,幫助學生把數學和日常生活相結合,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問題,加深印象。

三、結束語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小學數學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小學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信息技術和先進的輔導工具,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能力,在這一基礎上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所以,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要實現教學方法和社會變化的同步改進,把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加快教學模式創新,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實現學以致用。

作者:彭思鳳 華 菁 單位:山東省臨沂市勝利小學

參考文獻:

[1]張丹.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1,(11).

[2]姚永芳.分析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學周刊,2011,(21).

[3]黃秀玉.分析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新課程,2011,(3).

[4]季曉霞.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分析[J].學子,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