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教學思考
時間:2022-05-10 11:16:08
導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信息技術手段輔助運用于小學數學的教學,具有顯著性的作用:如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突破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提高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因此,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科學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作用;注意事項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如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已經得到了廣大教師和學生的認同,并成為促進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和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信息技術手段輔助小學數學的教學,新穎的教學形式、豐富的教學資源、趣味性的教學內容等,對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改變過去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加強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革新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提高教學效果。
一、信息技術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顯著作用
伴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當前,“互聯網+教育”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基本目標和方向。信息技術手段運用于小學數學的教學,為教育改革發展創造了新的空間,使得信息技術手段成為了促進教育改革的主要推力之一。和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信息技術手段輔助運用于小學數學的教學,具有顯著性的作用:(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小學生正處于學習數學知識的啟蒙階段,數學理論基礎薄弱,邏輯思維欠缺,導致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同時,由于天生活潑好動的性格,使得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注意力難以持久有效的集中。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只能依靠課本、黑板、粉筆等相對落后的手段開展教學,教學條件的限制,使得教師難以對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進行很好的創新和拓展補充,最終導致整個數學課堂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而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則不同,在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科學借助互聯網、多媒體手段等現代化的教育手段,構建圖文并茂、聲色并舉的數學課堂,達到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目的。筆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創設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數學教學效果。例如,在“加減乘除運算規則”的講解中,筆者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優勢,模擬“玩具市場”,對各種玩具進行標價,讓學生在“購買”自己喜歡的玩具過程中完成數學計算。這種教育模式,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數學運算的規則,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二)突破重點難點,強化理解與運用。在現代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吸收與融會貫通,改變學生過去機械記憶相關知識的學習現狀。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改變學生被動思維和被動學習的現狀,激發學生的主動思維,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立足信息技術手段的優勢,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內容進行突破,讓學生輕松地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用和實踐能力。例如,在小學數學圖形的講解過程中,由于學生缺乏空間思維能力,導致在學習立體圖形時,難以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筆者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通過各種立體圖形的動態展示,讓學生直觀地看到立體圖形的不同面,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同時,在圖形面積、體積的計算中,教師也應當改變過去讓學生死記硬背計算公式的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手段引導學生推理計算公式,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以圓柱側面積的計算為例,以往的教學手段,教師習慣于讓學生背誦計算公式。筆者在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圓柱展開后的形狀,讓學生結合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推理圓柱側面積計算公式。這樣的推理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同時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加深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三)構建“翻轉課堂”,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翻轉課堂”又稱顛倒課堂,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一種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構建翻轉學習課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多邊形面積”這個章節內容的教學中,由于內容相對有難度,筆者在教學中,首先立足互聯網資源優勢,搜集關于多邊形面積計算的教學視頻,然后將視頻與學生共享,讓學生結合教師布置的數學問題開展課前自主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學生可以自主觀看教學視頻,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與教師交流。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已經充分地把握了相關知識點,教師在教學中,只需要進行適當的點撥,學生變可豁然開朗。這是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的有效手段。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的注意事項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當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的優勢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和內容,但同時也要注意: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不能過度,不能讓信息技術成為橫在師生之間的障礙,影響師生在課堂中的溝通和交流。因此,科學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的第一任務。(二)不斷提高教師信息化水平。小學數學教師要想科學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需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如課件制作的能力、搜集和篩選網絡資源的能力、微課的開發能力等,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方能讓教師靈活地講信息技術手段輔助運用于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科學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構建高效的、現代化的小學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蘇洪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策略[J].社會科學(引文版),2017(9):174.
作者:黃貴生 單位: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