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與道德建設探究論文

時間:2022-09-27 10:43:00

導語:和諧社會與道德建設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和諧社會與道德建設探究論文

【摘 要】和諧社會的建設既是經濟建設的目標,同時又是思想建設的內容,既要有法律的保障,又要有思想道德的維系。社會的和諧,是由構成社會的諸要素的和諧來實現的。人——是社會構成各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而道德是人立足于社會的基本要素。因此,和諧社會的建設,首要的是人的道德建設

【關鍵詞】和諧社會;道德;建設

和諧社會是行為規范的社會。古語云:“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鄙鐣幘厥巧鐣袨榈臏蕜t,所謂“有條”則“不紊”。社會規范有成文與不成文的兩大類:法令、條例、規章以及一部分道德,為成文的;風俗習慣以及一部分道德為不成文的。成文的、強制性的規范固然有效,不成文的、非強制性的,靠褒貶來規范的,能凈化人的心靈深處,更具有長效的功能。

和諧社會總體上包括三個方面的和諧,一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二是人與人的和諧,三是人與自身的和諧。其中人與自身的和諧是上述兩種和諧的基礎和前提,有了人自身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也就成了必然。因此人自身的和諧,即和諧人的建設應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中心環節。

一是思想和諧,主要表現在思考問題全面,理性的處理問題,做事以雙贏為目的,而不是損人利己。二是品質和諧,其核心是能正確處理利益關系。每一個人都應與別人一樣平等的看待自己的利益追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要成為一個和諧人,除自身努力,外部環境也至關重要,人是否是和諧狀態,與社會是否具有一個良好的公平競爭環境密切相關。

一、和諧思維

把和諧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善于以和諧的思維方式觀察分析問題,在處理各種關系時,能做到在競爭中取長補短,在解決問題時做到統籌兼顧,努力形成人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的工作氛圍。

崇尚和諧,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特色,也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和為貴”是許多人的處世原則。過日子講“家和萬事興”,做生意講“和氣生財”,這都是一種和諧思維的傳統體現。自然事物也是各種元素的和諧組合,香甜是五味的和諧,音樂是六律的和諧。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一種社會理想,又是一種社會實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自主的人——具備獨立自主的人格。作為一個精神個體,他必須是思想獨立的,而不是唯命是從,唯上是從,唯權是從。

構建和諧社會,構建和諧校園,必須發揚民主,加強政治文明建設,擴大教職工的政治參與度,讓教職工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只有充分發揚民主,相信和依靠教職工,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把他們的智慧和力量集聚到學校的發展建設中來。

二、和諧道德

道德水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僅是指一個社會生活秩序或狀態的和諧平安,更主要的是指人們精神心理秩序或狀態的和諧寧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僅是政治和法律的范疇,而且也是道德水準的范疇。從我們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看,“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哪一項都離不開道德水平的提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使我國經濟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相應地人們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方式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有些方面出現了道德滑坡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道德能力建設就更顯出其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個社會是否和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成員的道德能力,沒有全社會成員共同的道德能力,社會和諧無從談起。道德能力具有導向功能,有助于人們主動適應社會的變化,形成構建和諧社會的共同價值基礎;道德具有激勵功能,道德能力作為精神激勵的重要內容,有助于把人們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和諧社會的建設目標上來,有助于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和支持人們干事業的良好氛圍,有助于激發人們的創造活力和創造潛能,從而為和諧社會建設貢獻力量。道德能力具有調節功能,有助于構建和諧社會的良好人際關系。道德能力有著自己相對獨立的功能,它有助于在一些繁雜的道德環境中迅速做出道德評價和合乎道德要求的行為選擇,有助于人們主動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從而建立起新型的人際關系。道德能力具有控制功能,有助于維護社會穩定,形成安定有序的和諧局面。全社會的強有力的道德能力,是保持社會穩定,促進各方面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個體道德的形成和提高,是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道德本質上講是自律的,是人內心中對自我的自覺要求,是人的一種實踐理性。人們道德水平的提升過程,既是和諧社會的建設過程,也是和諧社會的實現過程。三、和諧校園

和諧校園的創建,除去學校的硬件設施建設,更多的是道德范疇的建設?,F在倡導的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依重的就是道德的約束力和領導者體現出來的人格魅力所產生的凝聚力。把教職工個人利益和發展與學校的利益與發展結合在一起,形成共同發展,利益共享的和諧局面,才能形成和諧的校園環境。

和諧校園的創建,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部分。作為學校的員工,應該為創建和諧校園添磚加瓦。首先,要加強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增強服務意識,用積極的態度和飽滿的熱情來做好本職工作。其次,從自身做起,服從領導,尊重同志,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第三,團結協作,共同發展,建立和諧的工作環境和工作關系。以和諧的人,和諧的部門,來共同創建和諧的校園。

綜上所述,和諧關系、和諧規范、和諧思維都是和諧道德的內容范疇。黨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國,以德治國,強調的也是道德的約束力,所以,和諧道德的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是和諧社會的基石。

【參考文獻】

[1]彭顏紅.論和諧社會構建中的思想道德建設[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02):20-23

[2]把增強,田愛玲,裴新志.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8,(0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