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重視勞動成果的和諧社會建設論文

時間:2022-12-09 05:08:00

導語:剖析重視勞動成果的和諧社會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重視勞動成果的和諧社會建設論文

論文摘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受多方因素影響,其中尊重勞動是影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諸因素中的基本因素,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

把尊重勞動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是針對勞動對社會存在和發展的作用及地位,以及勞動對于勞動者的權利和勞動者獲取個人消費品的作用和地位而言的。前者涉及勞動對社會的作用,后者涉及勞動對個人的作用。處理好了勞動所涉及的這兩個方面的內容及其相互關系,就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了基礎。

勞動,從基本形態而言包括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從復雜程度而言包括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從技術程度而言,包括手工勞動、機械化勞動和自動化勞動,等等。不論何種勞動,不論其作用大小,它都和其它勞動一起對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勞動創造了社會的物質財富,創造了社會的精神財富;“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創造了人類社會。既然勞動對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這樣重要,勞動就理所當然地要受到社會尊重。如果一個社會不尊重勞動,甚至鄙視勞動,特別是鄙視體力勞動,在體力勞動占比重較大的社會里,就會引起這個社會最基本階層的不安和不滿,甚至抗爭。處理不好,就會破壞這個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如果問題大了,就會影響這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這是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應該特別關注的。

其次,勞動是人類的基本社會活動,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是在勞動中渡過的。在人的眾多權利中,勞動是人的基本權利。在社會主義現階段,勞動是人們謀取生活資料的基本手段。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者不得食的按勞分配原則,是社會主義社會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雖然生產要素也參與了分配,但按勞分配是最基本的分配原則。在非公有制經濟體中勞動的勞動者,勞動同樣與貢獻掛鉤。在這種經濟條件下,由于勞動與個人收入分配掛鉤,勞動的基本權利同時也是保障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權利。失去了勞動的權力,也就同時失去了個人的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勞動者及其家屬就會成為需要救助的人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社會保障體系不能提供保障,就會影響勞動者及其家屬的生存和發展,在沒有其它生活來源的情況下,就會迫使有的勞動者鋌而走險,危害社會安全;或者采取其它不正當的手段謀生,損害國家利益和他人利益。不論哪種情況出現,都會破壞社會的和諧和穩定,這是與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不相容的。在保障勞動者勞動的權利的同時,還要保證勞動者獲取報酬的正當權益。如果勞動者不能獲得與其貢獻相應的報酬甚至完全不能獲取報酬,也會引起社會矛盾,破壞社會的安定與和諧。

因而,尊重勞動本身就要求保障勞動者勞動的權利和獲取正當收益的權利。這同樣是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時應該注意關注的。

由于勞動是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個人的基本權利和個人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勞動就構成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教育整個社會尊重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必須想辦法保障勞動者勞動的權利和獲取正當收入的權利;必須想辦法建立覆蓋全社會的保障體系。

自古以來,我國各族人民群眾就形成了勤勞樸實、熱愛勞動、尊崇勞動的良好風尚。在社會主義今天,這個優良傳統得到了發揚光大。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的勞動的基本權利和勞動的成果得到了保障;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勞動致富光榮已成為基本的社會信條。正由于這樣,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總體上呈現出和諧穩定和良性發展。

但由于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還不高,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完善等等原因,在尊重勞動方面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有些問題還相當嚴重,影響著社會的安定和長遠發展,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造成了較大障礙,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主要問題是:城市下崗職工的就業問題;城鄉差距擴大問題;我國基尼系數偏大問題;三農問題,等等。本文重點分析一下農民問題。農民占我國人口的絕大多數,農民問題歷來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問題,也是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問題。從尊重勞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角度考察農民問題,當前最緊迫需要解決的至少有三個問題:保障農民的勞動權利問題;保障農民工勞動報酬問題;在農村建立社會保障體制問題。

第一,保障農民的勞動權利問題。這里主要是涉及到農民的土地問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農村大量的土地被占為它用。據北京市政協的經濟委員會今年所作的一項調查顯示,1987年到2001年間有60萬公頃家田被征用,導致3400萬人失去土地,而且這個數字還在繼續上升。從2001年到2003年上半年,有關土地糾紛的訴訟占農民投訴案件的63%。土地是農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也是農民最基本的生存資料。失去土地,農民就去了基本的勞動權利和生存權利。雖然農民可以從被征用的土地中獲得一定補償,但這對世代以土地為生的農民來說,是微不足道的。這個問題不妥善解決,從長遠來看,就種下了社會不安定的種子。

第二,保障農民工勞動報酬問題。由于失去土地或者土地不足、農業收入偏低等原因,大量農民進城打工。農民進城,因為沒有掌握技術,主要從事體力勞動。他們勞動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勞動收入低,缺乏社會保障。他們的辛勤勞動為城市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貢獻。照理,他們微薄的勞動收入應該得到保障,但業主經常拖欠工資,有的甚至卷款而逃,使他們的辛苦勞動付諸東流。怎樣保護他們勞動收入的正當權利,這實在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大難題。

第三,在農村建立社會保障體制問題。由于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力有限,國家資助的社會保障體系重點在城市。農村主要是家庭保障。從長遠看,如果不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農村失業人口就會成為影響社會安定的因素。同時,由于城鄉在社會保障體系上的長期差別,使農業人口因此而產生不安,特別在高度信息化的社會更是如此。

以上三個問題是緊密相聯的,解決好了就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解決第一個問題是關鍵。因為保障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就保障了農民基本的勞動權和生存權,這是保障農村社會安定的基本條件。土地補償費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最終的解決辦法是如何讓失去土地的農民能安居落業;或者有某種形式的社會保障能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這就需要政府部門統籌兼顧,利用各方力量來協調解決這個問題。如:轉移安置,或者以工補農,或者納入由國家支助的社會保障體系,等等。公務員之家

第二個問題,關于保護農民工的收入問題。前不久,總理就廣東民工討薪遭毆打一事作了批示,要求解決好拖欠民工工資問題。從總理的批示中我們可以看到問題的嚴重性。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尊重憲法和勞動法、政府行政法規的權威性,嚴格執法。從法律上保護農民工合法收入的權益;另一方面,應該建立民工工會。民工雖然是農民,但進城參加城市建設,就成了特殊的工人,應該在當地政府的指導下,按地區或按行業建立工會,通過工會來保障民工收入權益。

第三個問題,在農村建立社會保障問題。我國正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限于國家財力,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體系目前的確還很困難。農民的社會保障暫時只能靠農民家庭和農村其它社會組織協調推進。但我們應該看到在國家困難的時候,通過農業稅和工農產品的價格剪刀差,農民為國家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當國家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國家應該讓農民得到經濟發展的好處。國家最近取消農業稅,增加農民收入,說明黨和政府是關心農民的。在農村建立社會保障問題上,是否可以首先建立國家、社會組織、農民多方合資的社會醫療保障體系,進行試驗。這樣對于縮小城鄉差距,對于解除農民看不起病的后顧之憂是有益的,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體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