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下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分析
時間:2022-01-18 04:04:50
導語:和諧社會下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可持續發展的潮流與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的呼聲日益強烈,國內外政府與機構均開始制定企業社會責任的準則,企業社會責任成為日趨受到重視的議題。構建和諧社會,企業依舊需要承擔重要的推動任務。通過對本區域百余企業的調查研究與數據分析,發現合理的CSR會提高企業績效,尤其是企業的組織績效,從而使企業更積極主動地去承擔社會責任,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促進和諧社會的形成。并將CSR的五個維度與企業績效作回歸分析,得到社區和優勢相關者因素對企業績效有著顯著的影響,也是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和諧社會;浙中百余企業
浙中區域經濟以浙中城市群為核心,涵蓋浙江省金華、衢州、麗水11縣(市、區)600萬人口,擁有各類企業近9萬家,是典型浙江民營經濟的代表;是浙江省特色先進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和文化產業基地;是以國際商貿城、特色五金基地為依托的浙江中部重要經濟區域帶;是浙江省重要的經濟發展增長極和生態屏障,城鄉協調發展的示范區。這些優勢對于研究構建和諧社會視域下的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有極為重要的現實依據與理論意義。
1實證分析假設
一個社會的和諧涉及各個社會組織的社會責任,其中企業的社會責任尤為重要,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因此,本文以問卷調查的形式,以利益相關者理論為分析框架對浙中百余企業社會責任進行實證分析,探討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以期推動企業履行更多的社會責任,從而促進社會進一步的發展與和諧。本實證研究的假設條件如下:假設1:企業社會責任由股東、員工、消費者、社區、環境五個維度構成。假設2:企業社會責任顯著影響著企業績效。假設3:企業社會責任的組合對企業績效有著顯著的影響。
2樣本統計描述
本項目研究以浙中民營企業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共發出300份,回收265份,剔除漏答及明確矛盾的填答者后,有效問卷221份,有效回收率為73.67%。其中調查對象的基本統計特征如表1。
3指標體系的建立
國外研究企業社會責任基本借助于KLD數據庫,而國內因缺乏類似KLD數據庫中的數據,對CSR的實證研究不夠深入。因此,本文依據卡羅爾(1979)的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模型,按照其所給出的利益相關者矩陣,在借鑒KLD數據庫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和問卷基本內容(剔除企業社會責任知覺個別項目信度<0.2的選項),明確了五個利益相關者因素的具體指標,具體內容如圖1:國外研究考察企業績效一般以財務指標為主,缺少衡量企業非財富績效的指標,這是一個明顯的不足。因此,本章依據企業的經營績效與組織績效兩大維度拓展了企業績效的指標體系,具體指標如圖2。
4因子分析
4.1企業社會責任因子分析。經過企業社會責任因子分析(過程簡略),CSR變量的24個指標被分為5類,且這五個因子的累計貢獻率達到87.967%,解釋了原始變量87.967%的信息,因此提取五個公共因子,并重新進行命名為:4.2企業績效因子分析。經過企業績效因子分析(過程簡略),企業績效變量10個指標被分為2類,且這2個因子的累計貢獻率達到71.967%,解釋了原始變量71.967%的信息,因此提取以下2個公共因子:
5回歸分析
本文研究重點在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各利益相關者因素與企業績效之間的因果關系,因此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6和諧社會視域下的企業社會責任建設舉措
根據以上實證分析,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企業社會責任的培養與強化更要注意對優勢利益相關者、社區及自愿環保三個方面,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企業、環境、個人的多方共贏。6.1良好勞資關系。企業在經營與發展過程中,要堅持維護良好的勞資關系,建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正確處理好企業成長和利益共享的關系,將企業的健康發展與員工的滿意所得聯系在一起,讓企業員工共享企業的發展成果。同時要積極主動的建設工會智能,推動和完善勞動關系協商機制,約束企業行為,符合社會責任標準,最終實現建立和維護良好的勞資關系的目的。6.2優良產品服務。企業實現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在于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產品和質優的服務。企業生產的產品品質要可靠、貨真價實,確保消費者在使用時能夠安全。同時,企業在一般的服務水平方面還有待提高,如遵照國家規定提供“三包”等,更重要的是要使消費者擁有知情權,并認真處理消費者投訴。6.3積極回饋社會。企業應積極參與社區建設,積極鼓勵員工組織參加自愿性的服務活動,改善社區的生活水平。企業除投注人力參與社區服務之外,也須借由投注資金援助、基礎建設來協助地方區域的經濟發展。6.4主動參與環保。企業應對電力、水資源和其他資源的耗用進行識別、量度、報告等監控程序,從中擬定可節省資源的改善措施,盡可能的使資源再生利用;同時,企業應積極擬定減排目標,主動參與有害氣體盤查與認證、產品生命周期評估,盡可能地預防有害氣體物質排放,提出改善方案,采取減排措施。
參考文獻:
[1]盧文超.中西方企業社會責任跨文化比較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17,(11).
[3]王杭芳.中國省際城鎮化與生態環境時空耦合分析[J].世界農業,2017,(07)
[4]劉宗華,李燕萍,鄭馨怡.企業社會責任、員工—企業認同和員工績效的關系[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7,(01).
作者:王杭芳 單位: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人力資源薪酬激勵措施
- 下一篇:經信局工作總結及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