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如何識別勞動關系風險

時間:2022-05-04 10:00:45

導語:民營企業如何識別勞動關系風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營企業如何識別勞動關系風險

摘要:勞動關系風險識別以及控制是民營企業發展的關鍵方面,有效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有利于提高企業綜合實力。為此,文章從勞動報酬和社會保險方面分析民營企業勞動關系的風險,以此為基礎提出應對民營企業勞動關系風險的措施。通過提升員工就業能力、強化自主性并構建學習型組織等方式降低企業勞動關系風險,增強民營企業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民營企業;勞動關系風險;員工保障

民營企業是我國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會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對于勞動關系風險識別工作要給予更多重視與關注。尤其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市場經濟體制得到不斷完善,社會結構的變化,使得勞動關系也出現很多不同問題。通過構建良好勞動關系,可以將不同利益關系以及勞動者權益得到保障,增強民營企業市場競爭力,增強我國在國際市場中競爭地位。

一、勞動關系基本概述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于勞動關系都有不同的認識與了解,但是其本質內涵并沒有發生變化。想要實現對民營企業勞動關系的風險進行識別,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對勞動關系內涵有一定了解與認識。勞資關系的概念最初是以產業關系出現的,20世紀20年代,產業關系在歐美許多國家被廣泛運用[1]。因為側重點不同,傾向不同,所以表述也會存在一定差異。在我國使用的是“勞動關系”,因為“勞動關系”更加符合我國發展趨勢與發展特點。對于勞動關系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一部分人認為,勞動關系是就業組織中,雇傭行為產生的關系,屬于組織管理領域。主要是對雇傭行為,以及相關管理工作進行研究。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勞動關系就是勞資關系,勞動者個人、勞動者組織等,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權利關系、義務關系等。總之,勞動關系是民營企業發展中的一項重點內容,為實現民營企業健康發展,需要企業對于勞動關系相關內容有正確認識,并對勞動風險關系進行識別。除此之外,民營企業對于勞動關系微觀框架,以及風險點整體框架需要有全面認識,將風險控制在有效范圍內,增強民營企業在社會市場中的競爭地位(見圖1、圖2)。

二、民營企業勞動關系風險識別分析

(一)勞動報酬

勞動報酬主要指勞動者在參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獲得的直接收益。該直接收益通常會受到勞動者自身就業選擇影響,以及勞動積極性影響。如果企業在這一過程中,出現拖欠勞動者薪酬情況,并且拖欠的頻次或時間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勞動者對于企業將會失去信心,勞動積極性受到影響。在中期階段可以通過不同渠道反饋意見,比如,工會渠道、企業征求意見信息渠道等,甚至會出現停工、抗議等嚴重風險問題[2]。在民營企業中,特別是很多小型企業,經常會因為經營不到位、盈利能力不強等,出現拖欠薪酬情況。

(二)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又被稱為社保,是勞動者按照國家相關勞動保險政策,通過勞資雙方繳納相應費用。此類費用一般情況下會應用在勞動者看病權益、失業權益以及生育權益的保障中。社會保險具有滯后性特點,也就是說,需要先繳納費用,然后才能享受政策福利。但是由于繳納社會保險會增加企業成本,導致一些企業出現不交、少交或者遲交保險等現象,從而出現參保糾紛、社會保險糾紛等風險問題。社會保險不交、遲交或者少交等,都會對勞動者利益造成影響。

三、民營企業勞動關系風險應對措施

(一)提升就業能力

為使民營企業能夠更好應對勞動關系風險,需要將提升就業能力作為重點與關鍵。就業能力指員工能夠適應不同企業、不同崗位以及不同公司所具備的技術以及能力等。從經濟學與管理學角度,對提升員工就業能力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如果在一個工作團隊中,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有著較強工作能力與就業能力,則該工作團隊的工作效率可以得到提升。同時,該工作團隊在不同企業和不同的環境中,都能夠將自身價值與優勢凸顯出來[3]。當今企業更希望自己的員工,能夠站在公司角度、從公司利益角度出發,更好完成工作目標。為此,企業應為員工提供更多培訓機會、開發機會等,使得員工的工作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員工能夠應對不同工作環境與施工環境。由此可以看出,只有提升員工就業能力,企業可以提供員工更多提升自我的機會,這樣才能達到雙贏效果。基于此,為促使員工就業能力可以得到提升,要為員工提供更多學習機會以及工作機會等,對于在工作中表現較好的工作人員,給予一定獎勵,通過該種方式增強員工對企業忠誠度。給予每一位員工充分尊重,幫助員工規劃職業生涯,促使員工能夠將更多精力放在企業工作中,為企業創造更多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避免風險問題的出現。

(二)強化自主性并構建學習型組織

在如今社會快速發展背景下,勞動關系逐漸復雜,無論是勞方還是資方,需要共同抵御勞動關系風險。如果從企業的角度分析,需要對企業員工潛力進行挖掘,并提升員工就業能力。如果從勞動者角度分析,那么需要將自身個人自主性作為重點與關鍵,從而提升抵御勞動風險能力。持續不斷進行學習,不僅可以提升勞動者個人自主性,而且可以增強企業在社會市場中的競爭力[4]。在當今社會市場快速發展背景下,勞動者只有不斷學習,掌握更多知識,提升自身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才能提升自身創新能力以及抵御風險能力,在企業中實現自身更好發展。員工是企業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掌握更多先進技術與技能。基于此,企業要將構建學習型團隊作為重點工作,減少勞動關系風險的出現。學習型團隊不僅需要具備較強學習能力,還要具備創新能力,擁有堅強的意志以及遠見等。學習型團隊更加注重的是個人的自我超越以及組織的自我超越,將每一位工作人員的熱情、積極性激發出來,這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才能發揮自身專業能力,促進企業更好發展。這樣企業與勞動者之間可以共同抵御勞動關系風險,降低勞動關系風險帶來的影響。

(三)建立利潤共享機制

分享經濟理論指出,企業在利潤分配過程中,切不可進行獨自分配,而是要企業內工作人員能夠都參與到其中,注重將傳統工資分配制度,轉化為經濟分享制度。將員工的個人所得與企業經營發展之間進行有機結合,這樣企業與員工之間可以實現共同進步與發展。經濟分享形式包括很多不同內容,比如,分紅形式、績效工資形式、激勵工資方式等。企業方面需要結合自身發展總利潤情況,對利潤進行有效分配,利潤分配內容并不包括員工應得的固定工資。在企業中采用的利潤分享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利潤分享方式,另一種是員工股份方式。利潤共享管理理念,在如今很多企業發展中得到廣泛應用[5]。利潤分享方式一般情況下會將其應用在員工的工資制度中,員工工資被分為固定工資與分享工資兩種類型。固定工資高低受到員工實際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分享工資受到員工自身所在部門以及企業整體利潤情況。通過對工資分享制度方式的應用,促使員工在工作過程中,不僅能夠考慮自身的利益,同時也能夠把企業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民營企業在促進我國更好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民營企業對于自身發展要給予更多關注,重視勞動關系風險識別與應對,將風險問題控制在有效范圍內,為企業創造更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者:彭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