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飯店干部培訓體系
時間:2022-04-24 02:44:00
導語:研究飯店干部培訓體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飯店業的快速發展,打造一支適合中國國情的飯店職業經理人是一項緊迫的任務。本文在對青島飯店職業經理人培養機制進行調查的基礎上結合對經理人的訪談分析飯店職業經理人的發展現狀及培養機制存在的問題,最后從個人、學校、飯店、行業協會角度提出飯店職業經理人培養的具體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飯店;職業經理人;培養機制
飯店業是我國旅游行業中開放最早、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是我國改革開放后最早與國際接軌的行業之一,也是我國最早一批職業經理人(ProfessionalManager)產生的行業之一[1]。中國飯店業經過20余年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已經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職業經理人,飯店職業經理人是飯店實行兩權分離的產物。飯店職業經理人是指運用系統的現代飯店經營管理和經驗,對某一飯店(或一個部門)進行經營和管理,以經營和管理飯店為職業的經營者[2]。伴隨著人才競爭的日益激烈,飯店業呼喚著職業經理人階層的迅速崛起,飯店業職業經理人的培養成為飯店業發展的重大課題。
1飯店職業經理人的現狀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07年底中國本土星級飯店已經達到14326家[3]。由于我國飯店職業經理人制度剛剛起步,人才市場不成熟,用人機制不完善,使得我國飯店職業經理人隊伍的職業化程度不高,真正的職業經理人不多。目前,我國人才市場已經擁有一支職業經理人及高級管理人才隊伍,但由于飯店行業的特殊性,經理人既要熟悉旅游市場動態,把握發展趨勢,在市場定位等決策層面具有判斷力,又要精通業務,懂管理,還能進行實際操作,所以人才市場的職業經理人和高級管理人才并不適合飯店管理人才的要求,存在飯店職業經理人短缺的現狀。
青島作為沿海開發城市,飯店業始終保持強勁的增長。據青島市旅游局的統計資料,自1988年青島首家高星級飯店開業至今,截至2007年底,青島市共有星級飯店132家[4]。各國際著名飯店集團紛紛入駐青島,青島飯店業發展水平與國際接軌,在研究中具有代表性。本文以青島多家四五星級飯店為調查對象,采用發放調查問卷和訪談的方式對青島飯店職業經理人現狀進行調查。調查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07份,其中有效問卷100份,有效回收率為83.3%。青島飯店職業經理人發展現狀可概括如下:
1.1背景現狀:本次調查對象覆蓋了飯店中、高層管理者,男性58人,女性42人。分別占樣本的58%和42%。樣本結果顯示職位越高,男性比例越高。
年齡結構上,31-35歲占主導,為樣本結構的32%,其次為25-30和35-40歲,分別占總數的27%和17%,總體來說,這一分布是比較合理的,體現了飯店職業經理人的年輕化趨勢。
從學歷情況看,51%的職業經理人為專科及以下學歷,擁有本科學歷的人數占47%,但擁有研究生學歷及以上的人數卻極少,只有3%,體現了高層次人才匱乏,高學歷、高能力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應是解決職業經理人培養機制的重要突破點。
1.2市場化現狀:從來源上分析,32%的被調查者是旅游管理專業出身,26%的來自管理類相關專業,19%來自經濟類專業。這表明青島飯店業職業經理人的專業相關度較高。
從事飯店業業時間顯示,29%被調查者從事飯店行業小于5年,23%時間為6-10年,19%為21-25年,結果顯示從業時間越長職位相對越高。這表明,飯店職業經理人需要具有很強的本行業管理經驗。
分析飯店職業經理人任職途徑,53%為內部培養,其他途徑依次為人才市場招聘和員工、親友推薦,從結果可以看出,飯店重視員工的忠誠度,踏踏實實工作就會有升遷的機會。
飯店職業經理人認證證書擁有及認可度調查結果顯示,89%的飯店職業經理人沒有飯店職業經理人認證證書;就其認可度情況來看,69%的人認為其認可度一般,17%的人認為不認可,只有10%的人認為比較認可,沒有人認為非常認可。由此可見,飯店職業經理人認證證書總體看來是不被業內人士接受的。這表明,飯店職業經理人認證工作有待加強。
1.3職業化現狀:問卷對飯店職業經理人必備素質和企業培訓情況及飯店職業經理人認證情況進行了調查。素質統計結果顯示,豐富的工作經驗、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忠誠度、敬業精神和事業心、決策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等管理技能是飯店職業經理人必備的素質。調查結果為飯店業職業經理人培養提供了依據和努力方向。
對企業培訓中最欠缺的內容進行了調查(圖六),結果顯示最缺乏的是對決策能力、應變與危機處理能力、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的培養。這顯示職業經理人缺少這方面的知識,體現了職業化現狀,為飯店職業經理人培訓確定了重點。
1.4訪談結果:在對飯店職業經理人進行訪談時,主要討論的是“旅游管理本科畢業生如何才能在飯店業中更快、更好的發展成為飯店業職業經理人”這個問題,通過交談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知識儲備與實踐能力相結合。飯店業對實際操作能力要求較高,它要求員工要具備良好的實際操作能力。本科四年的教育使自身擁有了豐富的知識儲備,具備了良好的個人素養,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因此必須結合旅游管理本科生畢業生自身的優勢提高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本科生在從事飯店業時,要學會將自身的知識轉化為工作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不斷地更新知識,提高能力。
(2)就業初期及時調整心態。飯店業屬于服務行業,眾多大學生在從事飯店業初期心態不平穩,認為自身學歷高,應該直接進入管理層,總是好高騖遠。作為本科生,在就業初期,一定要及時調試心態,努力從基層做起,掌握好操作技能,同時廣泛接觸社會,擴大眼界,提升能力。
(3)提高學習和適應能力。社會是個大學校,只有不斷學習才會不斷進步,要學習最新的管理理念,學習為人之道,學習處理危機的方法和技巧。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適者生存,要不斷增強和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這樣才能用最短的時間融入新環境,才能更好地展開工作。作為本科畢業生,要有從基層做起的低姿態,但不能只滿足于從事基層工作,要明確自己的所需所得,設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標,不斷進取。
2飯店職業經理人培養機制存在的問題
2.1政策法規體系不健全:政策法規體系不健全首先體現在管理體制不順,對于飯店職業經理人培養主體沒有明確的界定,社會職責不清。表現在誰都在管,又都沒用心管,多流于形式。其次,缺少培養飯店職業經理人的外部法律環境;再次,飯店企業人才培養制度不完善,飯店企業的培養著重在一線員工的操作技能培養,以及對客服務上,在職業經理人培養上制度不完備。
2.2高校培養模式陳舊: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是飯店人才培養的搖籃,我國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專業目錄及專業介紹》中對旅游管理專業(110209)本科業務培養目標做出如下規定:“本專業培養具有旅游管理專業知識,能在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事業單位從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5]。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程教學著重在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而不是在培養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工作能力培養上,培養出來的學生知識面過窄,文化素質有缺陷,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較差,不符合培養目標規定。
2.3飯店企業培訓機制落后:飯店企業培訓機制落后體現在培訓計劃不系統,培訓內容、方式和培訓對象單一,缺少靈活性,培訓缺乏針對性與創新性,與企業人才使用和企業發展目標相脫節。
3飯店職業經理人培養策略分析
目前國內關于職業經理人的研究是非常豐富的,但涉及職業經理人培養機制,尤其是飯店職業經理人的具體研究卻相對較少。飯店業的特殊性使飯店職業經理人在具體培養機制方面有很大的差異性。因而,要深入了解飯店職業經理人培養的實際情況,必須從客觀情況出發進行具體分析。結合青島星級飯店職業經理人培養機制調查研究,從四方面論述飯店職業經理人培養策略。
3.1個人努力,自我培養:個人是飯店業職業經理人來源的決定性因素。首先從個人出發明調整心態,確職業發展方向,制定發展規劃,不斷強化職業意識;其次,增強學習能力,提高職業水平。要通過增加實踐力,不斷獲得豐富的經驗;只有從個人出發,才能真正提升中國飯店業的國際競爭力。
3.2學校配合,人才儲備:高等院校是飯店職業經理人后備力量的主要來源。因而,各高等教育學校應積極發揮配合作用,創造良好成長環境。首先,明確教學目標和培養模式。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的進行人才培養,才能保證人才輸出的有效性和層次性,減少高學歷人員的流失;其次,強化課程實用性和實踐操作性。將專業課程中應用性較強的課程融入教學實踐中,既系統地學習專業知識,又結合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從而培養出名副其實的應用型人才;再次,加強師資建設,優化師資隊伍。只有擁有出色的師資力量,才會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主要措施是教師定期到飯店掛職鍛煉。聘請飯店高層管理人員作為高校兼職教師,充實專業教師隊伍,通過其豐富的實戰經驗向廣大學生言傳身教。
3.3飯店主導,人才自制:飯店是職業經理人的成長搖籃,要培養職業經理人,就必須發揮飯店的主導作用。首先,引入拜師制和管理培訓生制度。師傅帶徒弟,從生產技術、敬業精神、職業道德和從業經驗上指導培養有潛力的學生,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另外,飯店在對待有潛力的畢業生方面,吸引旅游與飯店管理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留在本領域工作,應將其作為后備力量給予培養和成長鍛煉上的傾斜和扶持,讓其在各個崗位上得到鍛煉。這樣能夠有效避免人才因長期處于基層崗位導致的人才流失問題;其次,堅持人才自制。在飯店內部設有培訓部門或培訓基地,定期對飯店在職員工進行“知識、技能更新”的培訓。最合適的人才自制是校企合作建立自己的飯店學校,培養真正的、合格的、適應我國飯店業發展需要的飯店業職業經理人。青島的藍海大酒店就是人才自制的典范;再次,改善培訓,強化考核。《我國旅游業“十五”人才和規劃綱要》中已將“逐步推行旅游飯店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培育專門的旅游飯店業職業經理人”作為工作重點。飯店業應當抓住這個有利契機,結合飯店業的實際情況,對現有飯店經理人員進行國際化再培訓[6]。最后,要注重培訓工作的考核、衡量和成果反饋,以便后期培訓工作的開展和培訓內容的確定。
3.4行會監督,優化環境:飯店行業協會是飯店職業經理人培養的外部環境。首先,營造飯店業職業經理人成長的有利環境。大力宣傳飯店職業經理人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從輿論導向上,形成有利于職業經理人成長和發展的社會氛圍;其次,強化行會領導作用,推行經理人認證工作。仿照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盡快建立有約束力的行業規則,加強中國飯店業協會的領導和促進帶頭作用,這是規范飯店與職業經理人雙方行為、維護雙方利益的有效途徑。由中國商業聯會合提出,中國飯店協會起草,國家質量技術監督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飯店業職業經理人執業資格條件》(GB/TI9481-2004)于2004年8月1日正式實施。但是,該執行條件的市場認證及評價制度的權威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不僅需要政府行政主管部門的努力推動,更離不開中國飯店業協會的輔助作用;再次,制定科學的測評體系,對職業經理人的基本素質和潛能進行綜合測評和考察。根據測評和考察的情況,確定任職資格等級,頒發任職資格證書。飯店企業根據需要擇優聘用相應等級的職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憑任職資格證書上崗執業。
參考文獻
[1]韓明.應對WTO加快飯店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J].中外飯店,2002(1)
[2]GB-T19481-2004.飯店業職業經理人職業資格條件[S].2004.8:1-5
[3]中國投資咨詢網.2008-2010年中國飯店業分析及投資咨詢報告.
[4]中國雅虎知識堂.
[5]葉全良.基于職業經理人目標的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經濟管理,2006.6(12):88-95
[6]飯店業需要職業經理人.
- 上一篇:社會性管制的整體改革詮釋
- 下一篇:小議農村留守兒童現狀及策略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學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