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特色發展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5 08:53:00
導語:城鎮特色發展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問題的提出
建設社會主新農村的大前提是可持續良性發展,但如何長久地實現這一基本要求,這在具體的村鎮建設上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目前許多規劃專員們常常是從村鎮的近期優勢與不利因素的分析入手從而確定規劃的基本形態,在城鎮體系規劃上也將資源及產業在區域范圍內進行了統籌的安排與協調。但從不同城鎮的發展形態上,產業分工上,成百上千的小城鎮的發展建設最終趨向于形成了小而全、產業重疊、發展雷同的競爭問題,無法與城市副業協調發展。這樣規劃上所說的特色的產業的規劃實際上是沒有長久發展可行性規劃,其發展結果是相當多的鄉鎮工副業及農副加工業是停留在作坊式的簡單加工層次,也常常是假冒偽
劣產品的發源地。所以新型村鎮特色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著眼點和出發點。
2實現新城鎮建設特色化的要求
2.1規劃的基本前提與要求
新農村建設在滿足十五大提出的新農村建設發展戰略思路的前提下,必須要實現特色化發展,這樣可以防止建設的千篇一律的規劃老套,避免村鎮建設各方面的雷同,造成無特色、無競爭力的重復建設的浪費。所以要實現村鎮建設的特色化要求必須首先從以下方面入手:
(1)村鎮現狀發展條件的特色分析與判別
首先要根據村鎮的各種現狀條件諸如用地布局、建設現狀、地方文化風俗、基礎設施、資源狀況、經濟狀況、區位條件、規模等諸多利弊因素的分析,找出有潛力的可行性的發展因素,結合各種因素對本地區長遠發展的權重、進行特色化的可行性分析,列出特色權重的發展序列。
(2)產業特色的可持續規劃
區域內對村鎮進行產業優勢分工、分解,并進行系統化的產業鏈結構組合與規劃、對現有勞動力、知識勞動者的培訓與就業崗位的開辟按比例發展結合起來,在產品的特色加工上進行全面統籌,防止區域內的產業、產品重復,并進行區域供給的量化分析與規劃,形成以城市工業與各類產業發展帶為樞紐,與鄉鎮產業的職能結合起來構成地區產業集成模塊,通過各產業模塊的組合構成高一級產業功能體。在橫向擴展上各鄉鎮產業分解與互補發展??v向延伸方面要打造地區性的品牌產品,并進行深入的研發與成系列配套。集合鄉鎮產業為主體的產業加工的流水線——產業鏈合作集群帶,最終的發展形成特定產業聚合體,每個村作為聚集產業鏈上的節點,進行有序的分工與協作,最終成為區域的網絡產業功能再聚合的發展奠定基礎。
(3)標志性建筑的特色化
各鄉鎮各具特色、民俗文化的格局在現有內涵基礎上,保留與開發具有民俗特色風格的街道、街景、建筑等,并要進行保護和完善,做到每村一特色景點、每鄉鎮一民俗風格街景、每地域一文化景區,并確定鄉鎮特色的標志物。
(4)規劃格局的特色化
在用地布局及比重、道路網布局、綠化結構、氣場組合、風水圖騰構圖、生態景觀上進行區域層面上的各具特色的規劃。特色形態可以在道路布局、建筑格局、建設形態、綠化形態方面體現,用以形成不同的鄉村景色、田園風光、生態景區、山村景點、牧場景觀等村鎮特色化布局,從而引導文化及旅游業的發展。
3在各類用地的建設與開發上實現特色化開發模式
3.1形成棋盤式形式規整風格、自由式的田園山莊風格、串珠式的構成圖騰式圖案布局形態、衛星式集群排列的格局、綜合式的排列模式。
3.2村鎮大、中、小等級規模與鄉鎮等級規劃相適應。使村鎮建設用地、工業用地保持與職能相對應的發展比重,并使農用地布局、產業種植面積與地區的產品需求相適應,形成區域農副產品的分類耕作、定向加工、對口銷售一條龍的區域農副產品的生產流水線,發展集約化的化零為整的規模產業聚合經濟,從而引導產業的可持續聯動發展。
3.3鄉鎮等級的村鎮產業用地規劃上,進行配套組合,構成地域產業發展帶。從職能、產業布局與分工、民俗文化、規劃格局、用地建設及特色化開發上實行成系統的特色化組合,并與區域的產業模塊化組合成更大系統的城鎮功能體系。使零雜的小鄉鎮、小產業得以聚合成有序的區域模塊及層級產業網絡,從根本上避免了簡單雜小的小產業的重復弊端,這是社會產業集合結構體發展模式。
3.4對污水、垃圾進行有效的整治,進行生態保護的規劃建設。主要是水源地保護、污水凈化處理、生態及綠化的保持與建設,垃圾收集點合理布置,公廁的肥化處理等,還有干凈生活區與污染區進行分隔布局。
4住宅建筑中按村鎮主導職能實行特色化的庭院經濟
建立與村鎮居民產業功能化的特色庭院,按從業功能特點結合風水、舒適性、環保性為前提進行布局,組合成不同的院落風格。從村鎮居民長遠院落的可持續性發展的需要出發,對宅基地內的住宅建設實行二層樓地基、預留梯間、預埋污水排放管,人均宅基地面積在國標的范圍內實行分區開發,以便有條件時可以加蓋二層;上設陽臺下設存貯地窖,結合太陽能熱水器、沼氣池實現無污染能源的推廣。綜上所述,要做到小城鎮的可持續的建設和發展只有進行因地制宜的規劃,從系統化的角度對鄉鎮建設的各方面進行資源共享開發、鄉鎮產業系統化的分工,聚合重復分散的不同產業形成產業群流水線,進行系統化、特色化的品味式規劃改造,使鄉鄉有特色、村村有特點,形成全方位發展,長久穩定致富的格局。為旅游開發、特色化建設奠定永久發展的基礎,這也是小城鎮可持續發展建設最為核心的內容。以上新農村建設發展的特色模式是一個系統工程,筆者的有關產業模塊化集合體的思考的提出,目的是為了拋磚引玉,有待行業專家進一步探討。
【摘要】本文通過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題的探討,確定如何在一定區域的城鎮范圍內,從城鎮用地、產業結構、村鎮的產業分工、特色化建設、生態方面進行和諧統籌,鄉鎮產業有序分工于協作,將零星作坊式產業化零為整的建設成為有地方品味的新型新產業聚合體與模塊化的經濟體,從而實現新農村建設的可持續的永久發展。
【關鍵詞】城鎮特色規劃可持續發展
- 上一篇:零售許可證延續工作總結
- 下一篇:失地農民問題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