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新能源管理問題及策略探究論文

時間:2022-12-21 11:22:00

導語:農村新能源管理問題及策略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新能源管理問題及策略探究論文

論文摘要】以北京市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從政府、農戶等方面進行分析,總結了近年來北京農村地區新能源建設后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論文關鍵詞】新能源建設;后續管理;問題;對策;北京;農村地區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國正在逐步推進的一個長久戰略,而農村地區的新能源建設更是“三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幾年來,北京市緊抓農村能源建設發展的有利時機,投資數十億元到“三起來”(讓農村“亮起來”,讓農民“暖起來”,讓農業資源“循環起來”)工程中,引進、開發、推廣了太陽能、沼氣、風能等多種適合北京地區的新能源技術。據統計,2008年,北京市新能源利用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5%,是全國新能源建設的工作典范。但隨著項目數量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新能源建設的后續管理與維護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通過實地考察和理論學習,認識到完善新能源項目的后續管理,對改善農村能源利用狀況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確保政府投入實施的各項新能源項目充分發揮長久效益的關鍵所在。

1新能源項目的后期管理現狀及主要問題

隨著北京市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廣新能源建設,目前,北京市的新能源利用情況有了非常大的進步,普及率逐年上升。據統計,到2007年年底,遠郊區縣約有823個村安裝了太陽能燈,占村莊總數的20.7%,累計約8萬盞。每年可節電1317萬MJ,節約電費近200萬元;同時還有大中型沼氣工程53處,總池容達到l.5萬m3,供氣1.4萬戶;即將建成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約60處,可滿足l.8萬戶村民炊事用氣。

然而,隨著各類新能源項目在北京市農村地區的推廣,其后續管理工作也逐漸顯現出了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據了解,大部分項目仍然是“重開發,輕管理”,工程方只關注項目的開發情況,而在設施修建完成之后,忽略了其后續維護工作。很多項目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后,因缺乏維護、無人看管而效率降低甚至荒廢,進一步可能造成整體資源的極大浪費,這實際上違背了使用新能源的根本目的。

通過實地調查研究,北京市農村地區的新能源項目后期維護工作中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1后期管理維護的服務網絡不健全

目前,北京市農村地區新能源建設的后期管理維護尚未形成完整的服務網絡。部分地區的新能源工程設備在后期的運行過程中發生故障、出現技術問題時出現了權責不明的情況。是由政府負責,村委會負責,還是設備的建造廠商負責,或者由農戶自己解決,相關部門沒有明確的規定。不少區縣也組織了一些專門的技術人員來負責維護的工作,但全市范圍內仍沒有形成完整的、分層分級的維護體系和合理的服務網絡,各項后期管理所需要的配套設備準備不夠充足。在新能源設備設施發生了問題之后,沒有合理的機制確保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將問題上報并解決。

例如,在“亮起來”工程中,北京市近郊大部分地區都引進了太陽能路燈項目。這個項目耗資很大,每個路燈的價值在1.1萬元左右(包括了燈桿、太陽能板、蓄電池)。投入了大量資金來建造的工程,僅因為缺乏合理的后期管理,當開關或者其他零部件損壞就放棄使用,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1.2缺乏有關新能源后期管理維護資金的支持政策

近年來,北京市政府在新能源上投入了巨大的資金,而這些資金大多是用在技術引進、項目開發上,對項目的后期管理維護很少重視。筆者從村委會基層工作人員的描述中了解到,絕大部分的鄉鎮,政府都沒有投入專門的、定向的后期維護資金。正因為如此,當很多地方的新能源設施出現故障問題后,村委會沒有資金去組織維修,而農戶也不愿意自籌資金修繕,部分項目就出現了“一年好、二年差、三年垮”的局面。

對于后期管理的資金問題,一方面是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則是管理不充分。政府沒有對后期維護資金的配置、使用方式、負責部門做出規定,從而使得基層工作人員無奈于沒有合適的方式和可依據的政策對新能源進行后期管理。

1.3缺少專職的技術人員

一是缺乏日常的看管、維護員工。很多大型的新能源項目,例如沼氣池,需要固定的人員負責看管和定期清掃,才能延長設備設施的使用壽命,減少設備、設施出現不必要的故障。而目前北京地區很多沼氣設備都處于無人看管的狀態。二是缺少相關的專業維修人員。新能源設施設備的很多問題比一般設備復雜,需要專業的維修技術。而北京市農村地區配備的相關工作人員數量不足,很多區縣存在幾個村才有一個沼氣技術員。同時,農民普遍欠缺相關知識,不能及時解決使用中出現的問題,這樣就使得大量沼氣池及其他新能源設備“因病報廢”,沒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1.4農戶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對于新能源設施設備的后期管理維護工作,最終的服務對象、受益者和最重要的工作支持者都是農戶本身。對于北京地區的農戶而言,新能源早已不是一件新鮮事物,農戶對新能源的綠色環保性、科技性等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然而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農戶對使用新能源、維護新能源設備設施的主動性卻不高,大多數仍處于如果政府提供就接受,而不會自主去購買的狀態。農戶對“花錢買環保”的態度并不積極。因此,相關部門應該進一步加強對農民環保意識的培養,解除其可能存在的誤區,以加深其對新能源的認識[1]。

2新能源建設后續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2.1建立完備的后期管理與維護體系

政府應該牽頭,針對現有的各種新能源項目,根據各區縣各自的實際情況和長期發展規劃,因地制宜,盡快建立完善的后期管理與維護服務體系,實現包含新能源項目設計、生產、施工、使用、管理、維修在內的整體服務網絡,以推進農村能源的管理標準化、服務專業化,改變項目覆蓋面小、組織化程度低的局面。

就此,國家在2007年推出了《全國農村沼氣服務體系建設方案》,其中提到了建立鄉村服務網點的建設內容、標準和補助標準等等。關于這一點,房山區政府率先做出了創新,到2010年,共建設1個區級服務中心、2個鎮級區域服務站、120個村級服務隊,形成一個3級實時監控服務網絡,實現“管理維護一條線”,同時運用ISO9001質量標準體系進行標準化管理。目前,已被農業部列為全國典型示范模式,而這樣的服務網絡尚未普及到全市的范圍內。

2.2制定長期的發展規劃,加大政府資金支持力度

目前北京市的新能源項目多在各區縣農村地區,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普遍不高,農戶的收入水平較低,經濟承受能力有限。而北京市政府每年在新能源整體上的政策扶持力度還是比較大的,例如,自2010年1月《北京市加快太陽能開發利用促進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實施后,政府每年用于支持太陽能發展的固定資產投資將不低于2億元[2]。然而,到目前為止,北京市政府對于新能源后期管理與維護的資金投入的重視仍不足,支持力度較小。因此,各級財政應該制定長期規劃,合理利用資金,加大對新能源項目整個生命周期管理維護的重視,做到“重開發、重維護”,這樣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2.3加強相關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

在新能源設備設施的后期維護工作中,技術是關鍵[3]。只有在專業的技術支持下,才能夠切實解決實際中出現的問題,保證設備的完好及正常運行。故政府應該定期組織開展農村能源技術的普及,對相關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實際操作水平和科學理論水平,從根本上改善新能源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情況。公務員之家

例如,2010年大興區青云店鎮會同區能源辦公室組織孝義營、大谷店等村的8名太陽能公共浴室管理人員參加了太陽能利用工專業等級知識培訓,學習了有關太陽能公共浴室配備設施的維護、操作,太陽能路燈的安裝、日常維修等知識。這樣類似的活動都非常實際,能有效提高新能源項目后期管理水平,值得進一步推廣。

2.4引入物業化管理服務的模式

對于部分類別的新能源項目,在其后期的管理維護工作中,可以引入物業化的管理模式,例如沼氣池的管理。由于沼氣池本身具有物業的屬性,其后期管理也符合物業管理的一些特征,目前國內很多省市都開始引入物業管理與服務的模式[4]。沼氣物業服務模式是指由政府引導,個人、企業或政府承辦,建立沼氣服務站或專門的物業服務公司,聘用具有專業資格的員工,以現代化的經營手段對沼氣及其系統提供全方面的管理、維護服務,并通過對農戶定期收繳一定的費用來支持其自身的運營[5]。

這實際上是公益化和市場化的結合。其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沼氣池的后期管理維護工作水平,提升沼氣池使用率、保有率,而且可以增加農村的工作崗位,故這一模式是非常可行而有意義的。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對用戶物業服務費如何規定,政府對此類物業服務公司提供的信貸、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如何制定以及優惠幅度等等。

2.5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戶的環保意識和科技意識

政府應該及時加強新能源的宣傳教育工作,從根本上提高農戶對使用新能源、維護新能源設備、設施的熱情。讓絕大部分農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新能源建設中,而不是單純得依靠政府的力量推動。首先,對于新制定的新能源政策,基層政府機構應該積極向農戶宣傳,讓其了解到政策的具體內容以及實施步驟;其次,可以用農民通俗易懂的形式,例如張貼宣傳畫報、組織培訓、向農戶發放科普資料等多種方式,提高農民的整體環保意識和基礎科學知識。

3參考文獻

[1]大興區青云店鎮對太陽能公共浴室管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EB/OL].[2010-04-14]./cxyth/jcssjs/201004/t20100443-246943.html.

[2]北京市農村可再生能源利用介紹[EB/OL].[2007-07-13]./zhuanti/zwgk/jujp/zdjngc/t796432.htm.

[3]張明嬌.農村沼氣后續服務管理的探索及對策[J].農業工程技術(新能源產業),2009(11):28-29.

[4]孫振清,王香雪,王凱,等.沼氣發展障礙及建立沼氣物業服務體系的可行性[J].可再生能源,2005(2):56-58.

[5]梁俊娜,韋丹輝.廣西戶用沼氣物業化管理模式探析[J].農業工程技術:新能源產業,2008(6):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