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社會道德體系淺論論文
時間:2022-01-03 02:25:00
導語:構建和諧社會道德體系淺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需要一整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秩序要求的合理有效的道德規范體系,本文對如何構建和諧社會道德體系,從道德底線、建立回報機制和提倡高尚道德三個層面進行了論述。
論文關鍵詞:構建;道德體系;和諧社會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高度重視道德建設。人是社會生活的主體,更是和諧社會的主體。同志說:“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
一、明確道德底線,遵守道德底線
要構建和適應諧社會的道德體系必須首先從反對不道德的現象做起,從最低的最基本的道德建設開始才能一步步地構筑起符合社會發展的道德。因此,道德底線納人了我們的視野,成為構建我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道德的一個基點,成為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切入點。
道德底線,就是善的最低、最基本的層次。是人們有益于他人與社會的最起碼的社會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在履行社會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守一個底線,并且我們不能超越這個底線。這個底線是讓我們的行為保持著對社會是有利的而不會對社會及其他人產生影響和損失。道德底線對人的行為約束具有最低限度性。
當前,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迅速推進,外來思想文化和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都對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這樣的大碰撞的時代,不同的價值選擇都獲得了被尊重的空間。這樣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得價值折中和多元妥協中模糊了一些基本的道德判斷。許多主流價值被遮蔽和消解,絕對價值被相對主義所顛斑,墓本的是非、善惡、美丑界限被雜亂無章的多元價值所混淆。任何一個民族、一個社會,都需要一定的道德標準來維系。凡事皆有度,如果道德下滑超出了底線,就意味著整個社會將因此有可能失去行為標準。
所以構建新的道德體系首要的任務是確立道德底線,確立基本的善惡是非標準,在社會公德領域,職業道德領域,和家庭領域都應該建立起最基本的善惡標準。不能讓我們的道德底線一再的下滑。社會輿論不應當對超出道德底線的行為予以姑息縱容,要堅決的予以譴責。這樣才能樹立社會正氣,才能有可能改變目前道德行為大量失范的可能。如果我們整個社會都對一個基本的善惡都不明確,一再的姑息原諒,甚至理解與同情不道德的行為,那對于我們民族來說是危險的。
二、建立公平的回報機制
道德的核心是公平,即公正和平等。我們的道德價值取向和道德教育應該承認利己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應該承認道德的核心是公平,一味強調利他和一味強調利己一樣,不僅其本身是不公平的,而且也會造成社會的不公平,以這兩種價值取向所建立起來的兩種道德規范都不可能對人與人的關系形成公平而有效的調節。
社會道德乏力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道德建設缺乏相應的社會約束、激勵機制的支撐。這種約束、激勵機制,既包括精神上的褒與貶,也包括物質利益上的獎與罰。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人們活動的動機是以物質利益為其根源的,物質利益的追求是人的一切行為的原動力。我們的道德建設主要是借助于對道德行為的褒與對不道德行為的貶來進行,褒與貶是一種精神形式的獎與罰,而精神形式的獎罰在社會輿論缺乏一致性的情況下其作用是有限的。如果道德的行為不僅不會帶來物質利益,相反會犧牲自己的物質利益甚至最可寶貴的生命;而不道德的行為不僅不會喪失物質利益,相反可以保住既得的物質利益,甚至可以得到新的物質利益,在這種情況下,精神形式的褒貶就很難起大的作用。只有當道德建設具有相應的社會約束、激勵機制的支撐,道德的行為成為合乎利益的選擇,而不義之舉將導致利益的極大損害時,道德才能對通人的行為產生深刻的影響。道德賞罰是進行道德控制的基本手段,通過對道德行為的贊揚和對不道德行為的譴責,使人們分辨是非善惡。
社會公德建設過程中需要建立和形成社會公德奉獻與社會公德回報機制。要真正發揮社會公德的治國作用,就必須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建立起一種良勝循環的社會公德奉獻與回報機制,這種機制能夠保障營造出一種揚善抑惡的社會公德環境,改變社會公德義務和社會公德權利相脫離的現象。要使那些認真履行社會公德義務的人得到公正的評價和回報,使不盡社會公德義務的人受到譴責和懲處。只有真正建立起揚善抑惡的有力的社會機制,與依法治國相結合的以德治國,才能真正發揮出其特有的作用。應該獎勵公德,懲罰缺德者。在尊重個人個人的基礎上建立權利義務制度,建立恰當的責任追究制度和貢獻獎勵制度。
三、提倡高尚的道德
追求道德理想,崇尚高尚的道德人格,是我國優秀的思想道德傳統的一個重要方面。先賢們強調要修養自己的思想品德,培養自己的人格.努力爭取達到或接近“至善”的思想境界。另外革命道德傳統也具有豐富的內涵,獻身祖國和人民的解放事業,將祖國和人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提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崇高理想的實現奮斗終生堅持真理、無私無畏的道德情操。
這些高尚的道德在市場經濟的今天被好多人看來是可笑的,甚至是虛偽的。但是剛剛發生的漢川大地震有力的證明了奉獻和犧牲的高尚道德有著無比巨大的力量。在地震碎然來臨的一剎那,每個人的思想和行為都在最危急的時刻被灼烤出最真實的一面:很多人的思想和行為都放射出炫目的光芒。不需要羅列具體的事例,他們感天動地的壯舉深深的刻在了人們的心中。沒有任何人會懷疑他們的奉獻和犧牲是不是動機不純,因為危難的關頭,容不得你去想這樣做是否值得,是否公平。在生死面前表現的應該是人最本真的表現。
我們看到這些應該很欣慰,我們偉大民族有這樣強的凝聚力.我們的公民有這樣高尚的道德品質閃閃發光。
道德是社會利益關系的一種體現,是協調社會利益的一種公共準則,更是維系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紐帶。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需要一整套適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要求的合理有效的道德規范體系,建立這樣一整套道德規范體系,涉及的方面是很多的,但是明確道德底線,建立回報機制和提倡高尚道德這三個層面是構建和諧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方面。
- 上一篇: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透析論文
- 下一篇:大學生社會道德能力的培養淺議論文
精品范文
10構建企業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