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網絡黨建載體的實踐綜述
時間:2022-02-14 10:44:00
導語:創新網絡黨建載體的實踐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就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創新網絡黨建載體、拓展黨建工作領域的實踐進行了闡述,并討論了進一步開展黨建工作創新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黨建工作;網絡陣地;創新載體
高校是青年學生聚集的地方,學生黨支部是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如何充分調動廣大學生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使學生黨支部真正成為富有影響力和凝聚力的堅強戰斗堡壘,有力地促進高校教育改革,創建和諧校園,是高校基層黨建工作面臨的一項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系統工程。
互聯網作為繼傳統的圖書、報刊、廣播、影視之后的一種重要文化載體,它可以不受地域、空間的限制,拓展黨建工作領域、超越時空界限,成為促進新時期黨建工作創新的有效載體,促使黨建工作向深度和廣度發展。黨建工作在創新過程中應積極順應網絡時展的要求,加強網絡陣地建設,創新支部活動方式和組織發展載體,充分發揮網絡傳播快、效率高的優勢,不斷拓展黨建工作覆蓋面,擴大黨建工作影響力,增強黨建工作活力。
1研究網絡傳播規律,拓展黨建工作覆蓋面
要利用網絡加強高校的黨建工作創新力度,就要加強對網絡的研究,探索其傳播規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建工作要適應現代信息網絡的發展,不斷改進工作思路和對策,充分利用和發掘信息網絡對黨建工作的積極作用,豐富黨建教育內容和形式,改進黨建教育手段,增強黨建教育效果。
1.1網絡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提供廣泛的空間
在科技高速發展、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通過因特網涉足網絡文化,獲取更多、更新的知識,已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追求的一種時尚。2010年7月15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了《第2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該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4.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持續上升增至31.8%。截至2009年12月,中國青少年網民為1.95億人,互聯網普及率已經達到54.5%,遠高于整體網民28.9%的平均水平,2009年中國新增青少年網民2800萬人。這表明,在網絡應用的結構上仍然呈現低齡化的態勢,其中18~24歲的年輕人不僅在網民年齡構成中占據最大的比例,普及率也最高。在學歷結構方面,中國網民仍以高中及以上學歷為主。可見,大學生仍然是上網用戶的主流,這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提供了廣泛的空間。
互聯網的廣泛使用使不同地域、高校的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共享思想教育資源,家庭、學校、社會聯為一體,使原來的相對狹隘的思想教育空間變成了全社會開放式的空間,給高校黨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機遇,能有效拓展高校黨建工作的覆蓋面。
1.2網絡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提供全新的宣傳教育平臺
網絡作為一種重要的宣傳手段,能夠實現全球資源共享。充分利用網絡開展學生黨建工作,有利于搶占網絡宣傳的主陣地,開辟學生黨建網絡新領域。同時,互聯網具有內容豐富、可選性強、覆蓋面廣的特點,使其成為極具感染力的傳播工具,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獲取信息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參與意識。
要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核心是要讓學生黨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網絡突破了傳統黨建教育時空的限制,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豐富的教育內容,增強了黨內教育活動的吸引力。網絡上的黨建工作為大學生黨員提供了自我教育的天地,增強了教育的效果。
2強化網絡陣地建設,擴大黨建工作影響力
信息時代的到來,高校的教育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上網已成為大學生最主要的課余活動,信息傳播在大學生的生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面對網絡大潮,充分利用網絡陣地宣傳黨組織的先進性,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讓黨建工作占領網絡陣地已刻不容緩。
為了充分利用網絡陣地對先進文化和先進組織進行宣傳,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信息技術學院率先在學生組織中設立“網絡文化與管理部”,在各班設立“網絡委員”。網絡委員成為班級網絡思想政治建設標兵,重點負責班級的網絡文化建設,協助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同時,根據學生的專業優勢,引導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參與網站制作、管理與維護,建立一支學生自助、助管隊伍,使學生既開闊眼界、豐富知識、鍛煉能力,又達到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務的目的,將單向的被動教育轉變為互動的自我教育的重要舉措,是黨建工作進網絡的重要體現。
網絡是教育的信息源,同時又是傳播工具和通信手段。從某種程度上講,網絡教育是一種新型的“自我教育”,已成為思想教育的一種嶄新途徑。由于黨建網絡的管理與維護部分由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來承擔,他們在建設和維護過程中可以通過不斷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提高運用網絡知識的能力與水平的同時,也提高大學生黨員自我塑造的自主性,增強學生黨員的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黨建工作的實效。
新時期高校黨建網絡陣地,應當是生動、豐富、正確、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領的網絡陣地,要精心策劃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網上活動,努力將教育方式由一般號召型向真理感召型、由“灌輸”式向“滲透”式轉變,進一步擴大黨建工作的影響力。
3創新組織活動載體,增強黨建工作活力
3.1創新支部活動方式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進網絡能豐富教育形式,交互及時,是創新學生黨建工作載體、拓展學生黨建工作新領域的需要。傳統的支部活動和黨員教育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內容容易流于單調陳舊,方法往往單一枯燥。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信息交流的多元性、交互性、即時性可以讓我們創造性地運用一種新的教育載體,提升支部活動和黨員教育的預期效果。
我校信息技術學院多媒體專業忻晴靜同學由于意外導致了高位截癱,受傷期間,信息技術學院學生黨支部開展了一系列相關主題的支部活動和黨員教育活動,多次安排師生黨員和班級中的入黨積極分子前往寧波探望她,并通過QQ和手機短信經常鼓勵她積極振作,勇敢面對挫折。躺在病床上的她,在組織的關心幫助下,更加堅定了戰勝病魔的信心,以頑強的毅力積極配合治療和鍛煉,她的病情逐步有了好轉,也使她有了重新站起來的希望。
為了讓忻晴靜同學跟上學習,信息技術學院黨支部不僅在生活上關心、鼓勵她,還安排同專業的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通過網絡不間斷地在學習上關心幫助她。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整理各課程的學習資料,通過QQ等網絡通信工具與忻晴靜同學共同分享。多媒體專業的老師也開設了相關的網絡課程,并采用了相應的網絡方式對她進行考核。有了他們的幫助,忻晴靜同學通過網絡圓滿完成各門課程的學習,在寧波醫院以第二現場的形式全程參加了畢業典禮,成為一名多媒體專業的大學畢業生。
通過網絡開展相關主題的黨員教育活動不僅能以活動潛化教育功能,增強教育活動的親和力,增加教育活動的吸引力,增加教育活動的實效性,更為重要的是在教育活動中,由于互動及時,提高了黨員的主體參與性和能動性,增強了黨建工作的活力。
3.2創新組織發展載體
黨建工作進網絡提高了黨建工作的效率,樹立了黨建工作新形象。除開展黨員的網絡思想教育外,我們還實踐了網絡黨建發展工作。運用網絡化黨員發展手段,開展網絡黨建發展工作,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時效性,使傳統黨建工作增添新的活力。
忻晴靜同學自入學以來,一直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向黨組織靠攏,是組織培養考察的重點對象。在她臥病在床期間,有了支部黨員的關心和鼓勵,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入黨志愿,仍然堅持不懈地趴在病床上寫下自己的思想、生活、學習和戰勝病痛情況。組織上全面考察了忻晴靜同學的入黨動機、思想覺悟及學習方面的情況,支部討論一致同意將忻晴靜同學列為發展對象。
在組織發展進程中,信息技術學院學生黨支部創新組織發展方式,忻晴靜同學通過網絡視頻在線同步參加了黨支部大會的所有流程,她趴在病床上一字一句地向組織表明了自己的入黨志愿,并全票通過了表決,光榮地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在場的每一位老師和同學都被深深地震撼了。校黨委組織部、信息技術學院黨總支、學生支部的老師和學生黨員代表專程趕赴寧波忻晴靜的家中,為臥床的她舉行了一個人的入黨宣誓儀式。
通過組織發展載體的創新,突破了傳統組織發展形式,創新了支部活動和組織發展的載體,幫助特殊學生,解決了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充分體現了黨支部的和諧與溫馨,凸顯出濃濃的人文關懷氛圍。同時,創新載體形成了“多渠道、全覆蓋”的新模式,突破了傳統組織發展的形式,豐富了黨員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并且在創新過程中注重培養、宣傳和樹立先進典型,發揮典型的模范帶頭作用,寓教育于活動之中,增強了黨建工作的活力。
在創新網絡黨建載體的實踐中,我們深刻地體會到,黨建工作進網絡不僅僅是與時俱進、適應時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拓展了黨建新領域、構建了黨建新格局,進而推進了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
黨建工作進網絡要以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理念為指導,以支部創新活動為契機,以促進和諧校園建設為重點,在創新中求發展,在發展中創新。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不斷探索新形勢下黨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著力突破重點難點問題,努力做到一個支部一個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彰顯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鋒模范效應。
參考文獻:
[1]焦濤.拓展網絡黨建的“六個平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6):17-19.
[2]林江梅,農貴.廣西高職院校開展網絡黨建工作的實踐與探索[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0(16):290-292.
[3]黃慶橋,白杰.優化高校黨建工作網絡化的路徑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2007(03):59-62.
- 上一篇:探討農業機械化面臨時代的新挑戰
- 下一篇:納稅服務處處長述職述廉小結匯報
精品范文
9創新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