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化軟實力之議

時間:2022-12-09 04:11:00

導語:國家文化軟實力之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家文化軟實力之議

摘要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實力的組成部分。因此,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提升國家文化實力”。本文對發展我國文化的必要性以及怎樣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文化軟實力提升

自約瑟夫·奈(Joseph·S·Nye)在《注定領導世界:美國權力性質的變遷》一書中提出“硬實力”與“軟實力”相結合的綜合國力論,時至今日,發展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構建適合自己國家的意識形態,增強整個國家的軟實力,已經成為各國政要和政府的共識。

我國的文化建設,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①

第一,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在科學發展觀中,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基本要求。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②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大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本質要求。因為,一方面,作為科學發展觀核心的以人為本,保障人民的基本權益,內在地包含了文化利益;另一方面,科學發展觀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要提升國家實力,在滿足人民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向世界展示良好的國家形象。

第二,綜合國力全面提升的需要。所謂綜合國力是指一個主權國家賴以生存與發展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合力。它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所體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和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意識形態等要素所體現的軟實力。兩者關系密切,軟實力可以對硬實力有滲透,影響硬實力。當今全球化時代,國家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了。

第三,文化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越來越明顯。文化依賴于經濟的持續發展,把經濟作為文化全面發展根基,然而,文化作為上層建筑的一部分,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又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尤其是當今世界,在國家的發展中,文化和意識形態更加具有吸引力。事實上,現實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文化的力量越來越突出,經濟發展中的文化因素越來越重要,使文化成為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支撐點。

第四,應對當前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滲透的必然要求。意識形態領域的較量歷來都是國際斗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尤其是當前,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直接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和文化價值滲透。面對復雜的無形的滲透,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著力建構我國的主流文化并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提高國際競爭力。

第五,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一個民族的文化是其在自身繁衍和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的過程中逐步積累起來的,而這種文化反過來又影響甚至決定著民族的命運與發展。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當民族和國家面臨危亡的時候,這種文化以超強的凝聚力和融合力,積聚各族人民起來共赴國難,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同時,也正是這種植根于社會的文化,啟迪著人們的創造力,給人們以智慧,增強改造社會和自然的能力,從而推動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從一定意義上說,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社會發展的根系所在。在當今世界,一方面,是科技快速發展、國際交往日益密切、經濟逐步趨于一體化;另一方面,國際競爭也更加激烈。在這樣的形勢下,通過發展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以提升國家實力,是提高國家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當今社會存在著多種多樣的文化,但并不是所有文化都具有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也不是所有文化都體現出國家的實力。我們認為,只有那些符合歷史發展方向、代表民族利益的文化,才能成為國家綜合實力的一部分。

構成國家軟實力的文化,具體包括:

第一,先進的文化。文化具有多樣性和歷史性。在當代社會,有先進的文化,有落后的文化,也有腐朽反動的文化。反映和適應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和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才是先進文化。當代中國先進文化,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為目標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健康積極向上的具有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我國當代的文化,既體現了文化的本質屬性和價值要求,也體現了民族特色,它們之間的統一,集中地展現了我國文化的先進性。

第二,有價值的文化。價值是文化的魂,是文化的核心要素,在任何一種文化體系中,價值都扮演著文化核心的角色。價值作為文化的核心,決定了我們在文化軟實力的建設中最重要的是重視文化的價值選擇。在當前,堅持以先進文化為導向,堅持“以人為本”的要求,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思想為時代主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為精髓,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道德基礎的文化體系,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三觀。這就是我們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文化價值所在,它體現了構成國家軟實力的文化的本質。

在當今的世界,文化軟實力是構成一個國家國力的一部分,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尺度,所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我們當前的戰略任務之一就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③

首先,提升文化凝聚力。凝聚力何來?中國是人口大國,我們只有依靠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范,也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這種凝聚的力量,是一種社會意識,一種價值理想,是強大的精神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只有被人民群眾掌握就會凝聚成社會共識,表現出文化發展最主要的民族凝聚力,因此我們必須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核心任務。

其次,提升文化創新。創新是文化的內在動力,是促進文化繁榮發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內在依據。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文化只有在創新中才能展現魅力,中國文化只有在創新中才能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具體來說,我們在推進文化創新中,一是要調動人民群眾創新力量,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動員黨政各部門、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文化建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要營造寬松和諧的的文化發展環境,加大全國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大力興建文化設施,優化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縮小城鄉文化差距,區域文化差距,大力發展國內文化,并且倡導文化對外開放。三是要樹立良好的中國文化世界形象,把發掘我們民族優秀文化與吸取其他民族尤其是西方國家的優秀文化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廣納百川中國文化,展現出中國文化的歷史繼承性與包容性。

再次,提升文化感召力。我國是一個文化資源大國,文化產品的市場規律是公眾能夠喜聞樂見,傳遞人們內心的聲音,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我國公眾對于文化產業的需要,既有時代性,又有民族性。在當代現實生活中,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精神需要也不斷增長,要求文化通俗化、現實化、生活化。要求在文化建設發展方面創作出更多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的作品。擴大文化感召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最后,提升文化傳播能力。文化的廣泛傳播,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我們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基礎,這就是進一步發展和改革我們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展示民族的新形象。而民族的素質和形象的總和,則體現著國家的形象。另一方面,要走出國門,面對全球,發揮我國文化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影響,這就是提升我國文化的國際傳播力。當今信息時代,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及影響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媒體的實力,因而我們必須構建一個現代傳播體系,把中國文化以及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關于和平共處、平等發展的價值理念推向世界。

總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是文化發展的必然歸宿,是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