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會實踐情況調查
時間:2022-07-11 10:38:13
導語:大學生社會實踐情況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得到的知識基本上都是間接的、系統的理論知識,社會實踐使大學生通過實踐對所學知識進行了檢驗,看到了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和自身知識能力的欠缺,主動調整知識和能力結構,培養學生不斷追求新知識的科學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接近社會和自然,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和許多有價值的新知識,同時使他們能夠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與接觸的實際現象進行對照、比較,把抽象的理論知識逐漸轉化為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社會實踐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順利就業。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能夠增加對企業、行業、職業的了解,清楚企事業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這對將來順利擇業、成功就業十分重要。在大學期間培養和鍛煉實際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發現不足,及時改進和提高,更新知識結構,獲取新的知識信息,努力地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的需要。明晰了自身的能力傾向、興趣、性格等,盡早做出適合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合理安排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在畢業時端正就業態度,避免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和定位錯位,真正做到量能定位和量力就業。在短時間內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實現初次就業,成功準確地邁出走向社會的第一步。
存在的問題
1、部分學生根本沒有認識到參加社會實踐的重要意義。僅僅把它當作一個學習任務來完成,許多社會實踐都成了“應付差事”,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拍幾張照,寫幾個字,與其說是實踐,不如說是旅游;與其說是搞調研,不如說是湊熱鬧。來時轟轟烈烈,走時潦潦草草。
2、社會實踐所選活動與學生所學專業對口少。社會實踐大多以調查、參觀、演出等形式為主,針對性與大學生的專業特點不相符合,不能很好體現大學生的專業特點以及讓他們學以致用,尤其對于三、四年級面臨畢業找工作的大學生,這無疑會導致大學生對社會實踐興趣的下降,不利于社會實踐的順利開展。
3、社會實踐的渠道不暢,大學生難于自主選擇。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雖有沖勁,但并沒有社會工作經驗,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單位;且作為社會實踐單位,大學生作短期實踐,沒有明顯的收益,加上害怕實踐過程中承擔責任,其積極性難以調動,無形中也增加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難度。
幾點建議
1、在校園內廣泛開展宣傳發動工作,讓學生們認識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組織引導學生廣泛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營造氛圍,在社會實踐開始前集中對學生進行實踐技能與方法的培訓,使學生在社會實踐開展前就對所實踐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信心,讓他們從當學生這一被動角色轉變為去挑戰困難的主動角色,有勇氣接受社會中的挑戰,在社會實踐中展現自己、提高自己。
2、根據學生特點組織不同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實踐內容有不同的側重。可以為大一、大二的學生提供一些簡單但新鮮的與社會接觸的工作,如貧困生可選擇勤工助學,農村生源的學生可參加社區服務和業余掛職,城市生源的學生可參加寒暑期“三下鄉”了解農村狀況等等,給學生們更多的選擇余地。對于大三大四學生來說,社會實踐更多的帶有實習的性質,與學生未來的工作意向、興趣特長廣泛結合,把參加社會實踐和學生將來的就業聯系起來,增強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動力,做到投其所好,最大限度地激發其積極性。
3、建立實踐基地。高校積極爭取社會的支持,主動與當地社區、周邊鄉鎮、企事業單位合作共建,建立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基地。進一步把高校的科技、教育、人才資源動員起來,探索實現社會實踐基地與生產實習基地、就業實踐基地、創新創業基地一體化的道路。充分發揮高校教師和學生的專業優勢,與促進地方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既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有所學,又推動實踐基地的發展。
作者:白椿劉璐劉旭浩姜文英張兆志單位:衡水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衡水學院應用化學系
- 上一篇:有關學校財務精細化管理的初探
- 下一篇:排水設施管理和科學養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