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社會實踐教育策略研究

時間:2022-10-26 09:55:05

導語:幼兒園社會實踐教育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園社會實踐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幼兒園活動要以大自然、大社會為教材,幼兒園社會實踐教育活動豐富了孩子的學習內容,培養孩子的實踐精神,讓孩子開拓視野,感知社會,收獲快樂。但在實施的過程中卻存在組織次數越來越少,形式單一、教學方法過于簡單等問題。通過研究,認為在幼兒園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時在內容的選擇上要考慮到資源的就近性,在組織的形式上,我們要考慮內容的豐富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考慮內容的連續性。在組織實施策略方面要依據幼兒實際,制定活動方案,實施過程中要輕說教、重體驗,在實施過程后要“打磨”課程,追求教師、幼兒與家長的共同成長。

【關鍵詞】幼兒;社會實踐活動;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陳鶴琴等曾明確提出:“幼兒園活動要以大自然、大社會為活教材”“生活即教育,教育是從生活中來,從生活中展開”的觀點。《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應加強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區及周邊環境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幼兒園作為幼兒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在教育形式上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挖掘多樣化的教學資源,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近年來,幼兒園社會實踐教育活動逐漸受到了幼教工作者與家長們自身的重視,并且積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拓寬了幼兒的知識面,讓幼兒有機會接觸社會,還可以增強幼兒的實踐能力和協作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一、幼兒園社會實踐教育活動開展存在的問題

(一)組織次數越來越少。在各類學校幼兒安全事故不斷發生的情況下,基于幼兒安全考慮,考慮到實施社會實踐的各類風險因素,許多幼兒園基本不敢帶孩子外出活動,哪怕親子活動也很少組織。一方面上級主管部門更加規范管理,要求本區域內的幼兒園外出活動一定要向當地主管教育部門申請,申請到批復需要非常長的一段時間,另外一方面家長又強烈要求幼兒園組織各類親子活動,增進親子感情,拉近幼兒同學關系、家長們彼此之間的關系。(二)組織形式單一化。一般幼兒園社會實踐教育活動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走出去”社會實踐,包括利用社區資源、家長資源的各類參觀學習活動以及社會調查與職業體驗活動等等;二是“請進來”在幼兒園開展家長助教活動,在幼兒園家長中間臥龍藏虎,他們也個個身懷絕技,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家長的優勢,讓孩子了解、學習更多領域的知識,同時也讓老師學習家長們身上的各類優秀的經驗;另一方面,可以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師在做什么,如何做,促進家長與教師的相互理解、支持與合作,但實際操作的過程表現單一,都呈現為單個教學活動,缺少課程鏈接性。(三)教學方法簡單化。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由于時間的問題,實施過程中客觀條件的限制問題影響著社會實踐教育作用的發揮,如郭猛針對幼兒園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進行研究,如我國幼兒園社會實踐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社會教育目標操作性不強;2.社會實踐的內容脫離幼兒生活;3.社會教育方法“重說教”“輕體驗”。讓社會時間活動變成了純粹的旅游活動,脫離幼兒的生活,由于執教者自身教學素養不夠,影響著各類家長助教活動的教學質量,曾經一個中學的老師來幼兒園執教后說過原來幼兒園的知識更難教,以適合幼兒學習的方式去呈現才會更加有效。(四)忽視教學效果監控。幼兒園社會實踐活動缺少過程與效果的監管,一方面,由于其本來實施的實踐比較長;另外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執行獨立行,所以教學效果難以監控,許多幼兒園社會實踐過后,往往就是通過照片與文字進行公眾號的宣傳,缺少反思孩子通過此次活動收獲了什么,最有效的就是讓家長感受了做幼兒教師的不容易。

二、幼兒園社會實踐教育活動的內容策略

(一)內容的資源便利性。社會實踐活動的資源的便利行是指幼兒園開展幼兒園社會實踐活動一定是充分利用幼兒園周圍的社區資源、本土資源以及本園的家長資源。一方面,基于幼兒安全性因素的考慮,就近可以不用長途跋涉,不用考慮租車安全,而且隨時可以獲取社區資源的配合;另一方面,就近資源不會脫離幼兒生活的經驗,都是幼兒最為熟悉的部分,只是教師開展活動更具有目的性,促進幼兒愛家鄉、愛社區的情感,豐富與提升幼兒已有的經驗。(二)內容的連續性。開展幼兒園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僅只是處于增進親子關系,讓家長感受幼兒教師每天的工作,感受幼兒教育是多么的不容易,也要考慮到課程的連續性,否則就會導致社會實踐活動的黔驢技窮,幼兒園社會實踐活動的連續性是指基于班級正在進行的課程內容需要,從而從社區、本土文化資源尋找一定的資源去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以便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率。這種需要一是為了豐富幼兒教學過程中某個教學內容的需要;二是為了檢閱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某種效果的需要;三是培養幼兒某種學習的品質的需要。(三)內容的豐富性。許多幼兒園認為社會實踐教育活動由家長自己帶孩子出去就可以了,也有些老師認為幼兒園的社會實踐教育活動就是外出參觀活動、家長進課堂兩種形式。我們只所以忘記內容的豐富性主要是因為我們腦海里面認為群體活動才是社會實踐,其實幼兒的社會實踐活動是非常多的,他們可以通過個體的做、行動,也可以通過調查、觀察發現等行為去達到實踐的目的。

三、幼兒園社會實踐教育活動的組織策略

(一)依據幼兒實際需求,制定活動方案。幼兒社會實踐活動不能脫離幼兒的生活經驗,也就是要求我們幼兒園在挑選社會實踐的內容上就要依據幼兒的實際設計需求去制定活動方案。比如,中班的孩子他們感知世界能力更強,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我們可以結合主題開展菜市買菜活動,針對小班感悟生命的靈性,我們可以在小區開展尋找春天的痕跡活動等,選擇孩子們喜歡的、能做的內容去進行,讓社會實踐活動更有意義。(二)輕說教,重體驗。蒙臺梭利教育說過一句教育名言“我聽過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社會實踐活動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看與做相結合的平臺,要求我們教師以生活化的、可感知的方式去呈現社會教育活動,從而讓孩子去體驗“我能做,我行”,而不是請媽媽來幼兒園做湯圓,在教室煮餃子,而是讓孩子一起去參與,自己做的才是最好的,不僅對成人來說還是對孩子來說,都是不變的真理。(三)“打磨”社會實踐活動,追求共同成長。由于幼兒園的社會實踐活動要保持一定的連續性,讓每個教學的內容都發揮一定的作用,我們要將社會實踐活動同自己的主題教學結合起來,深入打磨與挖掘與利用各種具有教育潛力的契機,鼓勵師生互動,增長知識經驗,鼓勵親子互動,討論活動收獲,檢驗與提升我們的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效果,鼓勵家園互動,加強老師與家長的對話,為一次教學活動找準方向,最后收集整理過程材料,進行活動評價,形成園本教材。

參考文獻:

[1]陳紅梅,徐曼.幼兒園社會實踐活動與幼兒創新潛能的開發[J].當代學前教育,2009,(5):30.

[2]郭猛.看上去很美———幼兒園社會教育實踐中的問題與對策思考[J].當代學前教育,2016,(02):11.

[3]宋雪蓮.有效開展幼兒園社會實踐活動的探索[J].學周刊,2017,(07):212.

作者:劉學 梁平謙 單位:廣東省佛山市大良萬圣怡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