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會實踐德育功能實現探析
時間:2022-12-08 02:48:18
導語:高校社會實踐德育功能實現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會實踐是提升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德育功能。新媒體下互聯網技術給社會實踐的德育功能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找出社會實踐德育功能實現的制約因素,提出新媒體時代實現社會實踐德育功能的對策,探索新時代提高社會實踐德育功能的方法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大學生;新媒體;社會實踐;德育功能
大學生如果想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就要多參加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活動是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徑,而發展迅猛的新媒體浪潮使高校社會實踐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在高校社會實踐活動中融入新媒體技術,有助于大學生深刻領會和實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社會實踐的含義。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按照高校培養目標的相關要求,有組織地參加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一種教育活動。2.德育功能的內涵。德育功能,是學生基于道德情感的激勵和在道德意識的支配之下,表現出來的具有道德評價意義的一些行為習慣和行為方式。3.新媒體的內涵。新媒體主要包括論壇、網站、微博、博客、QQ、MSN、微信、抖音、快手等。與社會實踐相關的媒介載體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不斷發生變化的。高校社會實踐教育中的新媒體是依靠新互聯網技術向大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相關信息服務的新媒體。
新媒體下高校社會實踐德育功能實現的現狀
1.新媒體技術為社會實踐德育功能的實現帶來機遇。(1)拓寬了社會實踐的載體和平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一種嶄新的社會實踐方式——虛擬實踐產生,其實質是社會實踐的主客體之間進行的一種基于雙方對象化的活動,比較特別的是它是在虛擬空間內進行的,并且是通過互聯網的數字化中介系統實現的。基于新媒體獲取方便、資源多、成本低廉、交互性強等優勢,虛擬實踐的實現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空間,極大地提高了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性和創造性。(2)增強了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主動意識。新媒體中資料豐富、形式多樣,可增強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主動意識,促使其主動在互聯網上瀏覽相關信息,提高了其自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增強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德育功能。(3)提高了社會實踐的實際效果。受傳統社會實踐思維的影響,學生不太情愿在社會實踐報告中講真話,致使社會實踐的效果大打折扣。而新媒體虛擬性的特點使互聯網上傾訴處于比較放松的環境中,大大降低了大學生內心的膽怯,可以幫助一些大學生把內心的困惑和不解說出來,有利于社會實踐德育功能的有效實現,從而提高了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際效果。2.新媒體下社會實踐德育功能實現中存在的問題。(1)社會實踐的內容仍不新穎。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的社會實踐仍然存在諸如內容不新穎、形式單調、缺乏深度和廣度等問題。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與形式缺少針對性、專業特色不夠明顯、活動方式仍局限于傳統的社會考察、勤工儉學等,已經無法激起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熱情。此外,進入新媒體時代后,大學生實踐活動的專業指導與保障機制缺乏創新,時間安排與活動設計不合理,導致大學生社會實踐流于形式。(2)社會實踐的相應組織仍不完善。第一,指導教師的有效幫助還比較低,甚至許多教師只是掛名,并不會實際參與到指導學生的實際工作中。第二,活動資金來源不穩定,甚至由于資金緊缺而導致社會實踐隊伍無法壯大,乃至解散。第三,很多社會實踐基地不固定,處于散亂的狀態,導致社會實踐活動無法發揮應有的德育功能。第四,大部分社會實踐活動準備不充足。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包括動員、征集、討論、確定以及成果展覽等環節,遺漏了關鍵的步驟或實施過程中出現偏差,就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3)社會實踐評價與激勵方式還不太恰當。新媒體時代,高校對學生社會實踐的評價仍局限于分數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上,很多學生的能力被分數束縛無法得到更好的體現。學生會越來越消極地對待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的真正意義也將被抹殺。(4)社會實踐的參與面還未普及。即使在新媒體時代,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面仍沒有普及到每一個大學生,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前期的宣傳不是很有力度,導致很多大學生還沒接收到活動信息,活動就已經結束。第二,活動內容缺乏深度和廣度。雖然一些大學生注意到了相關活動信息,卻因為活動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不夠而打了退堂鼓,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新媒體下提高社會實踐德育功能的策略
1.利用新媒體精心計劃和設計社會實踐的創新形式。首先,以高校為主導,加強與家庭、社會等的聯系,保證大學生同時接受全方位的教育,并使其安全方面也可以得到保障,從而實現實踐效果的最大化。其次,進一步拓展社會實踐的范圍,豐富實踐活動形式,體現并突出大學生的專業特點。如要區分開理科文科,要有技術型、文化型的不同實踐機會,提升社會實踐的德育功能。最后,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校內實踐項目,更好地發揮社會實踐的德育功能。2.利用新媒體強化社會實踐的組織管理。第一,完善社會實踐導師體系,實現教師的有效指導,提高社會實踐的德育功能。如為社會實踐團隊分別配備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教師和實踐活動專業的指導老師。第二,組建社會實踐的領導團隊。將社會實踐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重點,以黨政領導為主,團組織、學生處和教務處高效合作。第三,提供足夠的經費支持。社會實踐資金專款專項,拓寬資金的來源和渠道,并建立專門的經費管理制度。第四,建立比較穩定的、初具規模的社會實踐的基地。利用新媒體技術與高校優勢,吸引國內外優質資源,建設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并形成教育合力,保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第五,做好社會實踐活動的籌備工作。要制定詳細的流程和規劃,并嚴格按照流程推進活動進程,強化社會實踐管理,以達到預期效果。3.利用新媒體確保社會實踐評價制度日臻完善。一是要在運用新媒體技術的基礎上,設置一套完整的考核評價體系,具體包括運用互聯網技術收集社會實踐信息、如實記錄各項資料、考查學生具體表現等。二是要考核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新媒體技術,創新評價方式,如讓參加社會實踐的學生自評,也可以采取與集體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從現實出發,重點考查學生將書本知識熟練地運用于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的能力。4.利用新媒體加大宣傳,拓展社會實踐的參與范圍。首先,在已有宣傳方式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技術社會實踐相關信息,并加大宣傳的深度和廣度。如在宣傳大學生社會實踐取得的成果時,可以利用網絡、報刊、廣播等多種方式,使社會實踐的現實意義被更多同學所熟悉,從而使之自愿加入到社會實踐活動中來。具體可以通過大學生經常接觸的網絡載體,組織大學生針對社會實踐的過程、結果以及感想收獲進行總結、歸納和反思,并通過QQ、微博、微信朋友圈、海報、校園網等學生經常接觸的多種途徑進行宣傳,使社會實踐深入人心,進而擴大社會實踐的參與范圍。其次,學校可以定期舉辦交流會,讓大學生通過真實的社會實踐案例,感受社會實踐的意義,從而促使大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高校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宣傳,積極講述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和優勢,幫助大學生領會社會實踐的真正意義,領會自我的價值在實踐中的提升,從而提升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的認識和參與的積極性。最后,學校還應加強對社會實踐的管理。應用一些新媒體工具,如微博、微信和QQ等,對高校大學生的社會實踐過程進行針對性的、全方位的創新性管理,并認真地總結社會實踐活動的相關經驗和教訓,以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管理。
參考文獻
[1]劉建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馮艾,范冰.大學生社會實踐導讀[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3]冉旭輝.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研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29).
[4]張麗.大學生社會實踐德育功能實現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5.
[5]米衣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德育功能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
作者:張二麗 單位:運城學院思想政治教育部
- 上一篇:高校社會實踐的問題與路徑探析
- 下一篇:淺談國際藝術市場布局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