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綜合實踐課與社會生活探討
時間:2022-08-23 02:48:11
導語:小學綜合實踐課與社會生活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推行,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綜合素質。綜合實踐課程是一種新型的課程形式,它能夠為學生通向社會搭建橋梁,能夠加強學生與社會活動的聯系,讓學生獲得直接經驗,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更好地適應社會。基于此,從小學教師的角度出發,分析探究小學綜合實踐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教學;綜合實踐課;社會生活
教育的本質是教書育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新的知識,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能夠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學以致用。綜合實踐課程是根據國家要求開設的新課程,其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更多地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獲得經驗和教訓,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更好地與社會生活接軌。
一、從家庭生活入手,進行基礎實踐活動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性格活潑好動,其生活半徑主要是家庭生活和校園生活。校園生活更關注科學文化知識的教學,而家庭生活更重視生活技能的培養。除校園生活外,家庭生活也是培養學生能力、增加生活經驗、聯系社會的有效平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會不自覺地模仿父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所以,要從家庭生活入手,由父母引導學生,進行基礎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比如,在教學“媽媽的微笑”時,教師可以將學校課堂和家庭生活進行結合,引導學生回憶媽媽每天在家里要做什么,回憶媽媽的樣子以及特點,回憶與媽媽開心的經歷,然后將這些經歷記錄下來,并舉辦演講比賽,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媽媽辛苦的故事。在課程結束之后,布置作業,放學回家之后要幫助媽媽,分擔家務,讓學生懂得要感恩父母、孝順父母。
二、走進校園生活,獲得實踐經驗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發展階段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一年級的學生具有懵懂天真、依戀心理較重、無條件地信任老師、與社會接觸少等特點。針對這些特點,在進行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從一年級學生熟悉的環境出發,循序漸進,從校園生活逐漸過渡到社會生活,獲得直接實踐經驗。同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選擇與學生校園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選題,給予學生充足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間,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讓學生真實地參與到實踐過程中,獲得實踐經驗[1]。比如,小書包是每位學生必備的、熟悉的物品,在教學“我的小書包”時,教師可以采用互動的形式,讓學生觀察自己的書包,觀察它的形狀、大小、顏色,然后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在總結出書包的特點之后,讓學生動手參與,自己畫出理想的書包,給學生想象的空間。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書包的認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繪畫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進行自然實踐活動,豐富實踐形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一味地采取單一的教學方法,片面地給學生灌輸文化知識、僅僅局限于課堂,很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達到理想的課堂效果,而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密切聯系社會,帶領學生走向自然生活,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走進大自然的過程中,更加親近自然、了解自然,獲得與在課堂上不一樣的感悟和體驗。比如,在教學“找春天”時,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形式。首先,可以組織春游活動,帶領學生深入大自然,在大自然中不斷發現、探究,讓學生去尋找春天的到來帶來了哪些新變化。其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播放大自然的視頻或者一年四季的對比圖片,讓學生去參與互動,找出春天的特點,從而使學生身臨其境,在自然實踐活動中豐富實踐經驗。
四、面向社會生活,聯系社會實際
開設綜合實踐課程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走出校門,邁向社會。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同時社會生活也是復雜多變的,要正確處理社會中人與事的關系,保護自身安全。因此,在將綜合實踐課程與社會生活聯系時,小學教師一定要注意安排安全性較高的社會實踐活動,保護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根據課程內容的不同進行不同的實踐活動,可以帶領小學生走入社區進行志愿實踐活動,打掃社區衛生,幫助老人進行垃圾分類等,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加深學生與社會的聯系[2]。比如,在教學“我是少先隊員”時,教師可以將這一課的內容分成幾個課時來完成。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有關少先隊員的動畫短片,讓學生對少先隊員的基本知識以及紅領巾在我國的角色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讓學生觀察自己的紅領巾,描述紅領巾的樣子,畫出心目中的紅領巾,加深對紅領巾的印象。最后,教師可以通過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將學生帶入養老院或者社區,讓學生幫助打掃房間,樂于助人,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如何才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實現教學目標。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還要加強學生與學校、家庭、社會的聯系,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與社會聯系,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從實踐中學習,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李春林.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創新: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模式初探[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5):69-70.
[2]梁靜.“行知理論”指導下的生活化小學綜合實踐課堂[J].黑河教育,2020(2):67-68.
作者:王孝合 單位:山東省德州市北園小學
- 上一篇:科技創新對產業經濟發展的價值
- 下一篇:循環經濟下煤炭企業經濟經營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