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學理念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2 11:48:00
導語:聲樂教學理念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nèi)容摘要:舊的歌唱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聲樂教學這種(一對一或一對二、三)特色學科,如果按照舊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不利于教師與學生溝通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聲樂教學只有從舊的教學理念中解放出來,從實際出發(fā)、因人而異,才能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師生相互合作,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共同解決教學中遇到的難題。
關(guān)鍵詞:聲樂教學從實際出發(fā)因人而異相互合作
在聲樂教學中,老師總是站在自己的位置或某個角度上對待學生、要求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但是常常事倍功半,不那么理想。聲樂教學與我們?nèi)粘9ぷ骱蜕钪械膯栴}一樣,可以變換多種方法,老師不要搞“一言堂”,有了問題與學生共同思考、相互合作,共同解決,爭取達到預期的目的。下面,闡述一下筆者在聲樂教與學中從不同角度,因人而異,和學生相互合作所取得的教學效果。
一、聲樂教學要從學生實際條件出發(fā),因人而異
在聲樂教學中,一些聲樂教師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安排教學內(nèi)容,在教學方法上死板地把自己以往的學習經(jīng)驗和教學的成功經(jīng)驗,不加區(qū)分地用在學生身上,結(jié)果對某些學生的教學效果并不好。如:某些教師給3名學生同時上聲樂課,用的是同一首練聲曲,唱的是同一首歌,采用的輔導方法也是一樣的。對于這一問題,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石惟正先生曾經(jīng)說過:“要因材施教,這條的含義是教師不能千篇一律,要按學生的條件、特點去教,更不能拿自己的主觀愛好去套在學生身上,甚至讓學生完全模仿自己,把自己的優(yōu)點、缺點都加在學生身上……因材施教就是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fā)。這條原則被破壞了,那就是害了學生,最輕也是耽誤不少光陰,重則毀掉了嗓子。”顯然,3個學生共同練唱同一首曲,是有害處的。聲樂教學不同于理論課教學,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和條件,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內(nèi)容進行教學。聲樂也不同于舞蹈、鋼琴、器樂學科,能抓得住看得到。聲樂是一門抽象感悟的藝術(shù),看不見摸不著,要完全靠感悟、聆聽老師的范唱、講解、啟發(fā)、引導去完成學習。聲樂藝術(shù)的特殊性也決定了聲樂教學的特殊性。學習聲樂專業(yè)的每一個學生,可以說都想通過聲樂老師的教學指導,學到科學的發(fā)聲知識和技巧,掌握真正的歌唱技能。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學生都在隨著老師的范唱、講解,思考、領(lǐng)悟著每一個發(fā)聲要點。因此在發(fā)聲練習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練習方法和教學內(nèi)容。例如,同樣是女高音,她們的最佳聲區(qū)是不一樣的,有的偏高一些,有的偏低一些。在練聲時,首先考慮她們的最佳聲區(qū)范圍,從最佳聲區(qū)開始,根據(jù)不同條件和問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以小組課為例:A學生問:“老師,我感覺我唱小字一組的d-g范圍的音時最舒服,請講一講我的嗓音特點是什么,適合演唱什么樣的風格歌曲……”B學生說:“我感覺我在唱小字一組的f—a時,嗓音效果是最好的,請老師對我加強這段音區(qū)的訓練,所要解決的關(guān)鍵問題是什么講解一下。”老師對于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應根據(jù)A、B學生的的嗓音條件、特點和基本情況,分別為A學生和B學生制訂出相應的教學計劃進行訓練,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C學生問:“老師,我學聲樂與A、B相比,我的優(yōu)勢是什么?劣勢是什么?我感覺我的嗓音條件與A、B同學有所不同,用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對我進行訓練,我感到有點困難。”學生能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出問題,是難能可貴的,為我們在教學中進一步了解每個學生的思想和要解決的問題及個性特點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使我們對所提出的問題和特點有不同的對待,使我們的聲樂教學達到最佳狀態(tài)。對于3個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老師要給予充分的回答,并根據(jù)各自不同條件和個性進行訓練,使他們在學習中有明確的目的,有更強的自信心,這樣會使教學取得好的效果。
不同的老師在聲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上都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一個好的聲樂教師,他的教學方法是因人而異、靈活多樣的,但是,也有一些聲樂教師會無意識地用同一種教學手法把歌唱技巧傳授給不同條件的聲樂學生。例如,有很多聲樂老師在教歌唱時打開喉嚨的狀態(tài)與吸氣時,要求學生要像打哈欠一樣體會打開喉嚨的狀態(tài)。大多數(shù)同學能夠做到,也能較好地找到感覺。但少部分同學不能與歌唱結(jié)合起來,如果硬采用打哈欠一種方法,教學效果就會受到影響。還有的聲樂教師在教氣息時,讓學生體會聞花香時的氣息狀態(tài)。這對于喜歡鮮花的學生來說,可以很快地找感覺。但是,對于沒聞過花香的學生來說,恐怕效果就不是很明顯了。這些說明,無論是采用打哈欠還是聞花香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對于不同的教學對象,效果是不同的。作為一個聲樂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一兩種教學手法。可用生活中多種多樣的現(xiàn)象啟發(fā)學生。就拿讓學生打開喉嚨和體會吸氣的方法來說,方法是多種的。如:打開喉嚨可以用想笑沒笑出來(不出聲地笑)、嘔吐狀、天冷了用口熱氣哈手取暖等,都能體會打開喉嚨的狀態(tài)。這也能拓寬學生體會打開喉嚨的思路。對于不同學生使用的方法也要不同,這一點筆者在教學中體會較深,效果也較好。歌唱的吸氣,也有很多種教學方法,如:深聞各種氣味、深嘆氣、平躺床上深呼吸等狀態(tài),都能體會到深吸氣的感覺。這樣練習會使氣息直入下胸與腹部,橫膈收縮下沉,腰圍有明顯的擴張感,進氣集中有力,使學生很快體會到歌唱的氣息狀態(tài);對性格不同的同學還可以采用“向遠處喊朋友”“靠墻吸氣”“爽朗大笑”等練習方法。這些都能使氣息順暢地深吸進去。總之,要想達到預期的目的,聲樂老師對不同性格特點、不同條件的學生,思維方式、教學方式就要不同,最終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二、老師與學生是合作關(guān)系又是矛盾對立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的相互合作是至關(guān)重要的,它能夠加強師生之間感情的融合和思維的融合。那么,怎樣加強師生之間相互合作關(guān)系呢?首先,老師要有好的教學態(tài)度和方法,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對學習充滿希望和熱情。不好的教學態(tài)度,則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積極性,甚至使學生丟掉專業(yè)。其次,教師要有責任心。教師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是認真的還是敷衍的,教學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有一位老師把聲樂教學看作是他的生命,教學兢兢業(yè)業(yè),認真負責,一絲不茍,敬業(yè)精神達到了如癡的境界,每次上課他都熱情地對待學生,一點都不敷衍。學生與老師配合得很默契,對自己的學習充滿自信,教學效果很好。另一位老師,每次上課則很敷衍,隨便讓學生練幾遍聲,一節(jié)課只上二十幾分鐘,糊弄過去,學生唱不好時向?qū)W生發(fā)脾氣。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打擊,對老師的教學也有了抵觸情緒,絲毫體現(xiàn)不出教師與學生合作的關(guān)系,矛盾越來越大。我國著名的聲樂教育大師沈湘先生說:“師生是合作關(guān)系,學生成功了,老師就成功了;學生失敗了,老師就失敗了,老師是為學生服務的。”學生與老師之間要達成一種默契,達成一種共識,一旦學生產(chǎn)生了消極思想,那么,學生與老師之間就會產(chǎn)生隔閡,很難合作配合,這給聲樂教學帶來消極影響。因此,聲樂教師要多注意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方法,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
聲樂教學過程中充滿了矛盾。例如,學生進校時水平不一,天賦和悟性也是參差不齊,有些聲樂教師就把學生唱不好的原因歸于學生身上。當學生不能很好理解教師的意圖以致教學無法進行下去時,教師就會出現(xiàn)急躁心理,有的甚至對學生發(fā)火或者諷刺、挖苦,使學生對聲樂學習和老師產(chǎn)生逆反心理。這是老師和學生都不愿看到的情況。所以,當矛盾出現(xiàn)時,教師要及時變換一些能使學生接受的指導方法,使教學能夠取得有效進展。聲樂教育家石惟正教授說:“師生關(guān)系建立后,也有一路順風的,但更大量的是會有很多矛盾處理,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聲樂教學的個別授課形式更決定了教學要靠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才能成立,才能進展。有了矛盾不能及時調(diào)整解決,那就和婚姻一樣,不是破裂就是死亡的婚姻。師生關(guān)系形式維持,但名存實亡。”
總之,歌唱教學因?qū)W科特點與其他學科教學明顯不同,而聲樂教學教師要與學生心靈溝通、情感交融,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合作伙伴,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從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才能為學生搭起走向成功的橋梁。
參考文獻:
[1]沈湘.聲樂教學藝術(shù).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4.
[2]石惟正.聲樂教學法.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1.
[3]俞子正.聲樂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大出版社,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