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廣告藝術文化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2 10:30:00

導語:波普廣告藝術文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波普廣告藝術文化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波普藝術”試圖利用波普藝術語言元素來刺激自己的發展,以求更好地立足于商業、形成自己獨特的美學語言風格。由于不同時代的審美傾向不同,廣告藝術對波普藝術表現語言的運用又始終是一種嘗試和試驗的過程,所以說,波普廣告藝術文化是實驗室里的文化。

關鍵詞:實驗室波普藝術波普廣告藝術文化

矛盾使人們賴以生存的社會空間變成了一個大的實驗室,各種各樣的文化思潮都是在這個實驗室里得到產生、檢驗、重生和升華的,廣告藝術文化也不例外。它借助社會發展出現的審美矛盾沖突,為時代的潮流要求,不斷地把藝術和設計,甚至是多種語言形式融合在一起,試圖尋求它獨特的社會美學風格。不同的社會時期有不同的審美傾向,廣告藝術文化要以不同的精神姿態表現、影射時代的審美特征,就必需不斷地尋求最佳的時代設計表現語言,才能求得它的社會商業出路;波普藝術的誕生發展,給廣告設計藝術注入了新的血液,借助波普表現語言發展起來的廣告藝術文化,我們暫且稱之為波普廣告藝術文化。波普廣告藝術文化也跟其他的廣告一樣,也是要不斷地進行試驗和嘗試才能更好地尋求社會商業出路的,因此,我們說,波普廣告藝術文化是實驗室里的文化。

隨著科學技術、工業的發展,知識爆炸的社會面臨著層出不窮的問題,政治、經濟、道德、文化等各個領域都在所難免,傳統的美學文化也受到前所未有的一次考驗和歷練。事實證明,傳統的繪畫已很難滿足所有人的精神需要,在這樣的情況下,20世紀50年代,在社會這個實驗室里,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波普藝術”應運而生,并且成為那個時代時尚的代名詞。廣告藝術往往是通過把握藝術文化潮流來把握流行的商業文化的,當波普藝術沖擊著傳統繪畫領域并試圖打碎生活與藝術的界限時,作為大眾文化實用藝術的廣告藝術也同樣被“波普”風潮所波及。為了迎合人們的審美口味,也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廣告設計者把波普藝術的觀念和其大膽的表現手法嘗試引用到廣告設計中來,使得廣告藝術幾乎在一夜之間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時尚的大街小巷上時,讓那些追求“酷”生活的現代年輕人噴發出了對它火一樣的熱情。這種不循規蹈矩的廣告藝術實驗,它粗糙卻很是標新立異,它抽象但又個性鮮明,它平面但意會的簡潔圖案、隨性但隱喻的訴求文字、抽象但張揚艷麗的色彩,還有純粹舞動的表現線條,所有這些都恰恰象征著青春的一種揮霍,一種潮流年輕人的自由自在的寫照。這次廣告藝術與波普藝術的混合反應,不管是物理反應還是化學反應的實驗結果,都暫時迎合了具有復雜審美傾向的年輕新一代的口味,抓住這樣的一種口味傾向,設計者更是相信了安迪·沃霍爾說過的一句話:“Everythingisbeautiful.Popiseverything.”(所有的事物都是美麗的,波普就是所有的事物。)

因此,任何事物都成了設計者嘗試用來設計廣告藝術的構成元素,所有的構成元素都被試圖在實驗過程中求證它們的存在價值,或許是浮躁的現代年輕人喜歡新奇的藝術視覺沖擊力,或許是毫無禁忌的表達游戲更能體現時尚氣息和現代人的生活態度,年輕人喜歡借助這種文化潮流來宣泄情感,標榜自己的個性,同時證明自己跟藝術文化走得最近;雖然廣告藝術的這種波普實驗嘗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一些人的審美傾向,但波普廣告藝術畢竟是踩著年輕的步子而來,它在一點點地逼近人們的生活、影響人們的生活,淋漓盡致的波普廣告藝術,也誘發了我們對廣告藝術領域的更多期待。但通俗、趣味、大眾和即時的時尚之風,無論是在概念上還是在行為方法上,它們都是有待于人們的發掘和發展求證的。因此,波普廣告藝術文化也仍然需要設計者們不斷地探索和把握,仍然需要時間、空間對它的考驗,仍然被不同時期、不同人群的審美情趣所左右,它注定要帶著實驗室的味道一路走去,這樣,它才能把準流行文化的脈搏,才能更具時代的時尚精神內涵,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商業市場。

波普廣告藝術作為一種大眾文化,又產生在觀念藝術這樣的文化背景中,在一定嬗變的時期內,其概念的定義,需要一定的實驗求證過程。波普藝術是踏著工業的塵埃而來的,是后現代美術的征兆。一開始,波普藝術就是以理性的、批判的、自然的、直白的、嘲諷的、矛盾的等這樣一種復合姿態出現的。對于這樣一種新的藝術形態,理論家們關于“波普”的定義最初也曾有過多種不同的解釋,那么,在藝術文化多元化的新觀念激發下,借助“波普”來刺激和推動廣告藝術發展和變化而形成的波普廣告藝術文化應怎樣來定義,這是人們需要解決的一個課題。當科技不斷地被運用到藝術領域里來時,藝術和生活的界限逐漸消解,純藝術的波普藝術和大眾藝術的波普廣告藝術,它們無論是在手段上還是在形式上都有交集,更何況它們還存在于不同的社會時期和不同的地域里。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域,對它們的含義界定是不同的,正如“……各種不同類型的圖像正以驚人的速度不斷地增加。因此……例如廣告、電影和電視等,也要求我們對其作出新的文化闡釋。”①那么,怎樣把握波普藝術和波普廣告藝術之間的界定,需要一個相當的求證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社會的肯定和人們的認可。什么是波普藝術,什么是波普廣告藝術,這要由它們在人們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來決定的。這個決定需要時間和空間的驗證,況且,概念又是一個抽象物,要想正確地把握一種新生事物的概念,需要人們長時間的實踐活動才能證明概念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因此,我們說波普廣告藝術文化的概念也一樣,在多元化的藝術文化概念遍地開花的社會時期里,在一定時期內,其概念的定位注定是要在社會實驗室里來等待著最終的最佳結論。

廣告藝術要想借鑒和融會波普藝術來實現它的不一樣的社會價值,就得尋找兩者之間的藝術交匯點,尋找就是不斷地嘗試和實驗。要想波普廣告創造出最大的商業經濟價值,再精明的廣告設計者也要在藝術思想、題材選擇和表現手法上學會怎樣去把握波普藝術的內在魅力,消化并有效地利用其積極因素,這樣,波普藝術才能真正地服務于廣告藝術,最大限度地為廣告藝術帶來商業賣點。達爾文的《進化論》里說道: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波普廣告藝術也有其發生、發展的過程,要發展、要立足于市場,甚至要滲透到商業的各個領域去,這需要波普廣告藝術既要恪守傳達信息的職責,又要滿足不同的消費群體的欣賞需求;既要對審美潮流“見風使舵”,又要不斷地緊跟時代的潮流。當波普藝術作為一種大眾文化擴張到廣告設計領域時,要個性化、要全球化品位的廣告藝術設計,當然不能對波普藝術進行簡單的復制、移用或是全盤照搬,而是要設計者不斷地探索和尋求設計藝術與波普藝術的切入點??紤]時代、人文、時間、空間的不同,嘗試運用、投放市場、總結經驗,最終找到更能贏得人心、深入人心,更能保持鮮活生命力的經典波普廣告藝術文化的發展思路。所有這些,都是設計者們絞盡腦汁地去嘗試、去研究的結果。有研究就有設計實驗的可能,設計者的設計實驗行為,其實就是波普廣告藝術在社會實驗室里的實驗行為過程。

波普藝術的發展經歷了矛盾曲折的道路歷程,通過把脈文化潮流而發生發展的廣告藝術,受波普潮流起落的影響,波普廣告藝術文化也隨時經歷著市場的考驗。流行的藝術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是一個社會的政治、經濟的晴雨表,社會的某個時代、某個階段都有它相應的不同的藝術風格產生、流行,就算是同一種風格,也可能會有不同的表現手法、解釋技巧等現象出現,并且,波普經歷的盛衰也是眾所周知的。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條件不斷提高,審美情趣也隨著在發生變化,懷著想做現代先鋒設計師雄心的廣告設計者,密切關注波普藝術在社會文化領域的變化動態,隨時準備嘗試調整自己的設計思路,以便使自己的思路能趕上潮流、引領潮流。如:當波普喊著“顛覆”或盛行或混沌于人們的生活時,設計師就在審視波普元素在設計中的地位,領會波普的實在精神意義和其他設計元素的關系,種種。以此企圖形成鮮明個性風格,獨占市場風騷,因為,畢竟廣告藝術不是設計師一個人的藝術行為,而是社會對商業信息的視覺藝術要求的行為。廣告的目的是為了傳達商業信息,信息又在觀眾讀取時經過消化形成“加式”的信息藝術內涵,觀眾的參與使波普廣告藝術受時尚文化思潮的影響很大,波普廣告藝術要不斷地迎合和引領人們的審美時尚。它需要學會怎樣精致地去言明他物,需要隨著時尚文化、藝術思潮的浪頭,調整和挑戰自己的藝術領域極限,讓設計更加具有品位,以求社會、商業市場對它最大限度地接納。調整和挑戰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不斷地實施試驗的過程。

我們不難看出,當人們試圖要給波普廣告藝術定義時,當設計者們不動聲色地把波普的精神引領到廣告藝術中來時,實際上,他們在做著一件非常了不起的藝術文化實驗活動,他們真正地使“波普藝術”的“打破藝術與生活的界限”“藝術生活化”的宗旨得以實現,從而也使廣告設計藝術進入到一個全新的表現、視覺效果境界,波普廣告設計藝術文化的社會生活化,正是關注大眾文化的藝術思潮的結果“……通俗的、大眾的、可消費的、便宜的、大批生產的、年輕的、機智詼諧的、詭秘的、有刺激性和冒險性的……”②是它的本色,它的視覺符號通過與“波普”的日益撞擊與交融,使現代的街頭表現得異常的活躍,易于辨別的公共圖像使冰冷的街道多了幾分調侃和浪漫。大眾文化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它時刻影響著設計文化的發展,就像有一句話說的“更有意義的是,大眾文化對于設計的影響作用也從此成為設計領域中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雹奂热皇钦n題,就不會沒有試驗,波普廣告藝術就是一個要有試驗的設計藝術課題,所以我們說,它是社會實驗室里的產物。

注釋:

①(德)漢斯·貝爾廷等著,常寧生編譯.藝術史的終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第1次印刷,第24頁。

②門小勇主編.平面設計史.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155頁。

③同②,第156頁。

參考文獻:

[1](德)漢斯·貝爾廷等著,常寧生編譯.藝術史的終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第1次印刷.

[2]李世丁,袁樂清著.溝通秘境:廣告文案之道.廣東經濟出版社出版,2001年4月.

[3](英)杰里米·安斯利著,蔡松堅譯.設計百年——20世紀平面設計的先驅.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2005年2月.

[4]門小勇主編.平面設計史.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

[5]舒可文著.相信藝術還是相信藝術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200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