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的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23 09:32:00

導語:普朗克的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普朗克的研究論文

普朗克,一個相對比較陌生的名字,他是二十世紀法國六人團的成員。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他并沒有引起過多的關注,但是,作為一個進步的知識分子,他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做出了相應的貢獻。

普朗克于1899年1月7日生于法國巴黎,1963年1月30日卒于同地。5歲開始跟隨其母學習彈鋼琴。1914年,師從擅長彈奏現代鋼琴音樂的西班牙籍鋼琴家R•比涅斯。在學習的過程中,他接觸和熟悉了大量當代音樂作品。后來,通過R•比涅斯的引見,他結識了當時法國一些新崛起的作曲家,如:歐里克、D•米約、A•奧涅格E•薩蒂等,并創作了《黑人狂想曲》獻給薩蒂。在1918-1921年,他應征入伍,成為一名軍人。二戰爆發后,法國遭到德國法西斯的蹂躪。普朗克目睹了法西斯分子的種種殘酷的行徑和滅絕人寰的暴行,他義憤填膺,留居巴黎,參加了法國共產黨領導的地下抵抗運動。敵人的殘暴,人民的憤怒,他對和平的渴望以及爭取最后勝利的信心促使他寫下了許多愛國主義作品和一批反法西斯的音樂作品,風格日趨嚴肅和深刻。他的康塔塔《人類的形象》洋溢著對戰爭的痛恨,對法西斯的蔑視,預言了人類最終的勝利以及對自由的追求。他的音樂鼓舞了法國人民的斗爭意志,激勵人民為戰勝法西斯而奮起抗爭,在當時起到了重要的號召作用。

普朗克在創作芭蕾舞劇《埃菲爾鐵塔的新婚者》時,深感自己缺乏音樂理論知識,認識到創作技巧的重要,后來于1921-1924年師從C•科克蘭學習和聲及對位。此后創作的樂曲具有通俗明快的風格。1924年為C•Ⅱ•佳季列夫的俄羅斯芭蕾舞團創作了舞劇《母鹿》,獲得很高的聲譽。這部作品與同時期的其他作曲家的舞劇相比要淺顯的多,例如: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這部作品淺而不俗,別具特色,具有普朗克典型的明快雅致、生動優美的風格。

在二十世紀初期的法國,一度以德彪西為首的印象派音樂一統天下。但是,在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殘酷現實后,人們對音樂有了不同的感受和要求。印象派音樂那種色彩絢麗、繁復過于精細的音樂語言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欣賞口味。人們需要一種更冷靜、更實在的音樂語言。

于是,一些法國的作曲家門直接的、自覺的舉起了反印象主義的旗幟。這其中,以普朗克參加的六人團為代表,使法國的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匯入了新古典主義的潮流。1920年普朗克成為六人團的成員,他們有著共同的思想基礎,不同程度的反對印象主義,要求法國音樂走上新路,追求明快、活潑、機智、樸素的音樂風格。但是,這種思想基礎并不牢固,隨著時間的推移,個人的藝術趣味、才能氣質越來越不同。兩三年后,他們就很少再在一起活動了。而在這其中,以普朗克最為突出,更能體現六人團最早的初衷。在六人團的成員中,普朗克的音樂風格最接近當時法國著名的音樂家薩蒂。他的音樂清新、明朗,帶點詼諧,為推動一戰之后法國音樂脫離印象主義,以及法國音樂新風格的形成,做出一定的貢獻,同時,也為新古典主義潮流的振興匯入了一份力量。

他的《雙鋼琴協奏曲》,是在1932年應波利納王妃委托而做。全曲體現了他典型的風格特征。結構清晰,節奏靈巧,旋律單純,和聲吸取了20世紀常用的音樂語匯,如:七度及七和弦平行,四度疊置和弦結構造成的二度碰撞音響。

1936年,普朗克因朋友突然亡故而恢復天主教的信仰。在戰爭期間,不斷的思考一些關于人性良心的問題,這對他后來的創作風格產生了一些影響。他的作品從輕松活潑,富于娛樂性逐漸轉變為寓有一定政治和社會背景的嚴肅題材。二戰期間,他留在巴黎,為悼念西班牙文學家F•加西亞•洛爾卡創作了《小提琴奏鳴曲》;為法國詩人P•艾呂雅的詩譜寫具有愛國思想的康塔塔《人類的形象》,預言解放,表現了對法西斯的蔑視。1953—1956年創作的第二部歌劇《加爾默羅會修女的對話》,這部作品被評論家認為是現代優秀歌劇之一。全劇長40分鐘,只有一個女主人公在臺上與她的情人通電話,但通過她的獨唱以及聆聽對方談話的沉默,反映出一個社會性的悲劇。

普朗克的創作領域很寬,包括舞劇、協奏曲、歌劇、康塔塔等多種體裁。他根據法國民歌傳統,發展了C•德彪西的音樂韻律原則。他的曲調富于歌唱性,有“法國的舒伯特”之稱。他的音樂樸實、簡單、明確,貼近生活,自然、平凡而又親切。為二十世紀的法國音樂注入了活力。

在音樂藝術的洪流中,有很多象普朗克這樣的音樂家,他們不是登峰造極、家喻戶曉的大人物。但是,他們用自己極富個性的音樂豐富和影響著他們那個時代,就像百花園中一朵清麗的小花,平凡而緘默,以其特有的馨香和美麗,為這座百花園增添了亮麗的色彩。普朗克,用自己的音樂藝術豐富和感染著他們那個時代的人。他為人類的文化藝術寶庫留下了珍貴的音樂藝術財富。如今,我們回顧歷史,對他進行探索和研究,對他的音樂活動進行挖掘和整理,從而喚起人們對他的記憶,讓更多的人理解、尊重和敬佩他。

參考文獻:

[1]鐘子林.西方現代音樂史.人民音樂出版社.

[2]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3]沈旋.西方音樂史簡編.上海音樂出版社.

[4]音樂風格流派.人民音樂出版社.

【摘要】普朗克是二十世紀法國六人團的成員,他的音樂作品具有明快雅致、生動優美的特點,代表了二十世紀的新古典主義風格。人們對于普朗克的認識相對于知名作曲家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研究他對于了解二十世紀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形成和發展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普朗克法國六人團新古典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