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當代音樂多元化趨向的代表

時間:2022-03-07 02:15:00

導語:探索當代音樂多元化趨向的代表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索當代音樂多元化趨向的代表

跨界音樂譯自英文的“Crossover”,有的翻譯為“CrossoverMusic”,但在歐美直接使用“Crossover”的更多一些。跨界音樂的主要形式常見的有幾類:一類是用古典的方式演繹流行,一類是用流行的方式演繹古典,一類是流行與古典的串聯(lián)融合,還有一類是在創(chuàng)作時就已經(jīng)融合了古典與流行。當然在中國還出現(xiàn)了民族與古典和流行的相互融合的中國特色的跨界音樂。相比較傳統(tǒng)的古典、民族和流行音樂,跨界音樂因其特有的多元化因素,使其一出現(xiàn)便迅速被大眾所接受,成為當今音樂舞臺上最受聽眾喜愛的音樂種類之一。

跨界音樂的出現(xiàn)比較晚,大約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才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其實在開始的時候,跨界音樂還僅限于流行音樂各種類之間。當時美國流行音樂的排行榜中出現(xiàn)了一些樂曲既上了迪斯科榜,又上了節(jié)奏布魯斯榜,而流行榜(popchart)更是不管是爵士、搖滾還是古典,只要熱門便可上榜,“Crossover”便由此而廣泛被接受并流行起來。

進入70年代,F(xiàn)usionJazz(融合爵士)的出現(xiàn)引發(fā)的巨大的爵士熱潮,各種各樣風格的爵士音樂造就了爵士音樂市場的復興,而這些新的爵士音樂被統(tǒng)稱為“CrossoverJazz”,這可以說是跨界音樂的第一次熱潮。

之后又出現(xiàn)了“ClassicalCrossover”(古典跨界),而且成為排行榜中的一類,非常熱門。世界權威的美國Billboard排行榜新增古典跨界專輯榜(TopClassicalCrossoverAlbums),格萊美在1998年設立了BestClassicalCrossoverAlbum的專屬獎項,臺灣金曲獎也自第十四屆起新增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

伴隨跨界音樂的不斷發(fā)展,眾多音樂人開始關注并投身其中,出現(xiàn)了一大批創(chuàng)作型跨界音樂人,并創(chuàng)作出許多經(jīng)典樂曲,大家所熟知的有創(chuàng)作了大量名譽世界的音樂劇如《貓》《歌劇魅影》等的安德魯洛伊韋伯、雅尼、挪威的神秘園組合等等。

從20世紀90年代末期,跨界音樂蓬勃發(fā)展,出現(xiàn)了諸如像莎拉布萊曼這一類的跨界音樂巨星,將跨界音樂推向了又一次巔峰。

莎拉布萊曼因主演安德魯洛伊韋伯的音樂劇《歌劇魅影》而成名,被稱為天籟之音,尤其是劇中《告別時刻》一曲更是被廣為傳唱,之后又與意大利盲人男高音安德烈•波伽利深情對唱此曲的同名專輯暢銷超過一千萬片。至2008年莎拉布萊曼的演唱專輯銷售已突破2500萬張,成為跨界音樂的里程碑。

海莉(HayleyWestenra)是來自紐西蘭的歌手,歌聲純凈,歌曲涉及各種曲風,專輯《純凈Pure》暢銷1500萬張,在世界各地多種音樂獎獲獎無數(shù)。日劇《白色巨塔》片尾曲便是來自于她的《奇異恩典AmazingGrace》。

曾獲奧斯卡最佳電影主題曲獎提名的電影《魔戒》的主題曲《MayItBe》的演唱者是恩雅,她仿佛仙女般虛無縹緲的嗓音,自然而甜美,給人以無限神往的想象。她追求唯美,追求靈感,多年才出一張唱片,也是跨界音樂的典型代表人物。

沙費納(AlessandroSafina)憑借音樂劇電影《紅磨坊》中背景音樂的優(yōu)異表現(xiàn)嶄露頭角,首張專輯《一路上有你》銷售便破百萬張,經(jīng)典曲目《月神》以美聲演唱,配樂卻是激烈的搖滾節(jié)奏,由此成為搖滾歌劇(rock-opera)的新一代形象。

喬詩葛洛班(JoshGroban),一位才二十剛出頭的美國年輕歌手,卻因為在古典和流行兩端成功的跨界而走紅歐美歌壇。有人說他是男聲版的席琳迪翁或薩拉布萊曼,也有人說他將會是安德烈•波伽利或胡里奧•伊格萊西亞斯未來的接班人。他的聲音磁性而飽滿,莊嚴而不失浪漫,散發(fā)著淡淡的憂傷,不能不讓人著迷。2001年在影集《艾莉的異想世界》演唱的《You’reStillYou》獲得巨大成功,之后在該續(xù)集中客串并演唱了《ToWhereYouAre》。

在跨界器樂作品里,雅尼毫無疑問是一位作品豐富且影響力巨大的演奏家、作曲家。兩度被格萊美獎提名,其作品在過去十年中一直是奧林匹克運動會廣播音樂的最愛。在連續(xù)完成了雅典衛(wèi)城,中國紫禁城,印度泰姬陵音樂會后,2000年之際推出了專輯《IFICOULDTELLYOU》——一次直擊心靈的音樂旅程。2003年更出版了《Ethnicity》,用音樂表達了世界和平的祈愿。

成立于1994年的神秘園,是由兩位才華出眾的音樂家組成,一位是在挪威音樂界享有盛譽,曾為不同的音樂家擔任作曲、監(jiān)制并身兼鍵盤師的羅爾夫,他是神秘園的靈魂;另一位則是來自愛爾蘭的小提琴家雪莉,她曾接受正規(guī)的古典音樂教育,曾與多位世界級音樂家及流行歌星合作,與羅爾夫相遇后,由于兩個人的音樂理念和生活態(tài)度包括哲學觀念都很相近,對音樂的熱情和追求一拍即合即組成了神秘園。1995年,他們的探路之作《夜曲》一舉奪得歐洲歌唱大賽冠軍,1996年4月推出的首張專輯《來自神秘園的歌》再次大獲成功,影響遍及世界各地。之后的幾張專輯《白石》、《紅月亮》、《新世紀的曙光》都以不同的音樂形式,呈現(xiàn)出獨特、優(yōu)雅、多變的“神秘園”色彩。

班得瑞樂團的首腦奧利弗•史瓦茲由于相當喜愛具印象派質感的新世紀音樂,因此在八零年代末期與一群年輕的作曲家、演奏家一同合組班得瑞樂團,九零年開始竄紅于歐洲各地。Bandari的音樂風格通常是以電子合成樂音為演奏的主體,再結合他們所采擷的大自然音效,在這兩相結合之下,您可以見識到從自然而來的氣息。

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是屬于另一類跨界,他就像一個每日游蕩在世界各地的音樂精靈,聽他的音樂,如同在進行一次世界文化之旅。如果你要聽到他演奏的皮亞佐拉的《SouloftheTango》,你絕對難以置信這是一個古典音樂家在演奏。

跨界音樂進入我國時間不長,但發(fā)展很快,我們經(jīng)常可以在各種各樣的晚會上看到各種形式的跨界音樂演出,戴玉強、廖昌永唱流行,劉歡、韓磊唱藝術歌曲,十二樂坊類型的跨界音樂組合、新民歌運動等等,甚至北京奧運會上劉歡和薩拉布萊曼的《我和你》、春晚上宋祖英和周杰倫的組合,充分說明跨界音樂的受歡迎程度。

事實上,隨著音樂的不斷發(fā)展,跨界音樂也會越來越形式多樣,我們看到的絕不僅僅是不同音樂形式的跨界,與更多不同藝術的跨界音樂會層出不窮。比如譚盾的水交響、紙交響等,就是音樂與行為藝術的跨界。

多元化的世界,多元化的音樂,多元化的跨界音樂,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