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國文化與現代動畫的結合

時間:2022-04-28 04:42:00

導語:探究中國文化與現代動畫的結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中國文化與現代動畫的結合

論文關鍵詞:中國文化;詩歌;琵琶;國畫;動畫

論文摘要:動畫作為一種新形式的藝術文化及藝術形式逐漸溶入我們的生活。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內容龐大特征獨特,是動畫很好的素材,隨著電腦和網絡的出現,大大簡化了動畫制作和過程,獨自完成動畫不再是夢想。嘗試制作動畫《琵琶行》,使白居易的《琵琶行》不只以文字的形式而是集合視覺和聽覺的藝術形式重新展現,以國畫的感覺,力求使故事具有完整性和觀賞性。

文化是決定一國動畫風格的重要因素,中國的水墨剪紙等等特色動畫就是因為中國文化對人們審美意識的潛在影響。中國作為一個延續了幾千年至今的文明國家,擁有的一切文學和藝術都充滿獨特魅力。而動畫是在傳播文化方面的重要手段,集視聽娛樂于一身,對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尤其突出。

一、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藝術

世界上再沒有一個民族能夠在幾千年中有如此詳細文字記載的歷史。如果說古文化是整個中華文化的根源,那么琴棋書畫便是這一根源的經脈,貫穿著這一根源的始終。

漢字屬于象形文字,因此每個漢字都是一幅畫,讓人充滿了想象力。寫得一手好字也就成了一種技藝上的追求和享受,在此意義上的寫字藝術就是書法。五千年前至今便是漢字不斷演變完善的過程了,而書法也在這個過程中產生和不斷發展,從人們生活交流的必要手段而上升到了藝術的高度。

中國畫在很多方面都很獨特。在構圖上用橫軸豎軸的“失調”比例;在敷色方面,所用顏料多為天然礦物質或動物外殼的粉未,耐風吹日曬,經久不變。中國畫與書法在工具及運筆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于是早有“書畫同源”之說。但二者也存在著差異,書法運筆變化多端,要勝過繪畫,而繪畫的用墨豐富多彩,又超過書法。隨著時代的前進,藝術內容和形式也隨之更新,并不斷地發生變化。但中國畫傳統和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在變化中丟掉并應該發揚光大。中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獨特的體系,是我們民族的智慧結晶和寶貴財富。

二、動畫的發展與生產過程簡化

今天的連環漫畫的先驅在大約公元兩千年前埃及的墻壁裝飾上被發現,它描繪了兩個摔跤手的一小段連續的復雜動作。有史以來,人類一直試著以他們的藝術捕獲運動的一種感覺。“視覺暫留”現象是動畫存在的基礎,每個圖像會在大腦里殘留大約0.1-0.4秒,它能夠讓一系列圖像在我們眼前挨個飛過時,大腦會以為它們是連續的動態的。

一九七0年代初期,美國動畫界面臨人才青黃不接的危機,他們開始亡羊補牢,在各地的制片廠開始設人才培訓班,并在大專學校開設動畫課程,讓年輕人有機會創作動畫影片。人類科技從蒸汽時代起,就走上了寬闊而無阻的高速公路,且進步速度呈遞增狀態。以前需幾百年才更新的技術,現在也許不要兩年。從計算機的出現到網絡的普及,更是顛覆了人們幾千乃至幾萬年的生活。而動畫也因此產生了巨大的改變:

1.賽璐璐被取代

以前的動畫所用來繪制要動的物件的透明膠片,即賽璐璐片。其實物的特性,不僅使得動畫成本大幅度增高,而且也限制了圖層的數量。賽璐璐在疊加了一定張數后,下面膠片上的圖形就會模糊。有研究表明,在此物上涂色的時候所散出的一種氣體物質對人體健康還有影響。

而電腦則沒有以上顧慮,電腦的圖層即使成千上萬張疊加在一起,最下面的也依舊清晰。電腦上畫錯可以返回上一步甚至上幾百步重畫,而賽璐璐畫錯就得換一張重畫,在時間上和經濟上都是損失。

2.后期被簡化

傳統動畫是在畫完背景和賽璐璐上的動畫時,將兩方面疊加用相機拍攝,拍攝完后再把一張張照片沖成膠片。每分鐘的動畫都需要不停的換賽璐璐片幾十到幾百張,硬件和人力的消耗是驚人的。而電腦則有很多強大的后期軟件任君選擇,獨自完成動畫不再是夢想。

3傳播方式的改變

傳統動畫只能在電影院和電視上播放,如今卻有了新的選擇—網絡。

網絡是最快及最自由方便的傳播方式。只考慮分享成果的話,,動畫做出來,無需任何人審批及找電視臺請求播放,直接上傳到網絡即可。優秀的作品會被轉載到許多地方供全球人類欣賞,名利也許就隨風而來。

4.成本大幅度降低

一個決心做出動畫的人,一臺能上網的電腦,再有一定的時間,毅力及耐心,就可以完成一個動畫并且出去,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傳統動畫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現在獨自做動畫的人們來說大約是天文數字了。成本的降低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有能力投資和制作動畫,動畫產品數量和風格種類不斷爆發式增長,人才的豐富也造成動畫的創意和畫面水平突飛猛進。

三、中國元素與動畫的結合狀況

中國動畫片的鼻祖萬氏兄弟,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于1926年攝制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揭開了中國動畫史的一頁。在創作初期的中國動畫片具有濃烈的時代氣息,同時最早一批的動畫人也顯示了他們百折不撓的精神,具有強烈的民族使命感。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出現中國動畫的第二次高潮。中國的藝術形式有很多,光是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特色藝術就有:剪紙,國畫,泥偶,皮影戲等等。

中國動畫藝術曾是國際公認的三大動畫藝術流派之一,并非浪得虛名,“大”是指特點風格鮮明,并且規模大,產量多,影響大。這個使得中國動畫成為三“大”流派的“風格鮮明”,就是指的富有濃郁的中國文化氛圍的中國派動畫了。特別是其中的水墨動畫,更是轟動了世界,優美的中國音樂,極富有意境的國畫畫面,在視聽給人以無上的享受。但制作一部震驚世界的水墨動畫的成本和時間,卻可以制作10部普通類動畫,為了經濟利益考慮,制作水墨動畫是不劃算的,但當時中國的藝術家更加追求的是藝術卻不是商業價值。

中國文化使得中國動畫輝煌一時,比起優秀的藝術家前輩,現在的動畫實在讓人失望。多年過去,國產動畫還是以低幼教育為目的,但現在多渠道接受信息的孩子大多也不屑于去看國產動畫而選擇了日本的。日本動畫的形象不斷更新,故事廣泛又新穎,情節緊湊,配樂感人,配音人員也很敬業,.雖然很多日本電視動畫為了成本和趕檔期做的有些粗糙,但這完全不影響孩子和大人喜愛它們,這基于優秀的角色形象和精彩的劇情。反觀中國動畫,國家大力投入,但卻精品寥寥,出來的動畫粗制濫造不說,故事也幾乎是低幼題材和翻拍人盡皆知的故事,配音更是千遍一律沒有感情。精品少,不追求品質只追求數量,集數越拍越多,動輒幾十幾百幾千集,這完全是急功近利的表現。

中國淵源的文化,使得中國動畫人有了一筆豐富的文化素材。但中國特色并不是一味守舊,中國動畫在發揚中國風格的時候也要與時俱進。中國瀚海似的文學作品和神話傳說,國內外都在用,但這兩者有些不同:日本拿過去,結合了現代或者玄幻元素,做成了新的劇情;美國拿過去,內容改動不大,但卻是精品打造,畫面流暢音樂宏大質量上乘;而中國來用,則是原封不動的劇情和粗糙的畫面慘不忍睹的配音,附帶超長的集數。

四、你也可以獨立制作一個動畫

正如小標題所說,你也可以獨立制作一個動畫。我嘗試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次意外,在網上輾轉下載到一首非常優美,作者佚名的曲子《琵琶吟》。這首曲子非常中國,猶如夢幻。此曲是讓我萌生自己做個純粹中國風動畫的主要動機,但最后我決定做《琵琶行》時,為了配合內容,選擇的卻是同名曲子《琵琶行》。白居易的這首作品人盡皆知,又有同名曲子相配,實在合適。

決定做《琵琶行》后,就開始考慮怎樣多且完美的融合更多的中國元素。首先我想到了卷軸,在發明紙之前,用絲帛和竹簡書寫后卷起來;發明紙后書法和丹青作品還是卷成卷軸。充滿墨香的古典卷軸應該很適合整個動畫的基調和框架。于是就有了開場慢慢出現并且展開的一個發黃的華麗卷軸,里面漸出白居易的《琵琶行》。詩詞過后,畫面開始,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和衣服道具不能畫錯朝代。畫面風格盡量向淡水墨風格靠,但卻是彩色。內容上琵琶女的身世述說比較困難,短短數句道盡坎坷一生。曲子飄昂激蕩的部分,畫面轉換要快。至于琵琶女和白居易的互動,則要把動作放細膩畫面放柔放慢。白居易是個關心下層且同情人民疾苦的詩人,他用淺近流轉的詩句刻畫出了一個惹人憐惜的風塵女子形象。他們的表情和肢體語言的表達很重要。

畫面和音樂的配合同樣重要,音樂起則畫面起,音樂落則畫面落,這是指感覺上的起落,就如指揮家的兩條手臂,指揮著音樂的節奏起伏。動畫里的音樂同樣指揮著畫面的起伏,修改動畫要比修改音頻文件簡單些,這就是為什么大多數動畫公司都是先出聲文件(包括音樂,對白,聲效等等,相當于遮蓋住畫面只聽聲音的動畫或電影)再配畫面,讓畫面和音樂結合的越緊密越好。最后,畫面演示完也就是故事結束,卷軸關閉并消失。這就是中國茫茫文化遺產森林中的一片小小的葉子,留給觀者的是思考,對詩的,或對中國文化的未來的。整個動畫制作過程要根據精致程度所用的時間也不同,前期為避免發生穿越事件而收集各種資料是必要的。然后就是選擇自己喜歡的軟件來制作了,我是用WACOM繪圖板直接在flash8中繪制并制作,中間偶爾用了下PS和音頻修改軟件。

結束語

將中國文化藝術和動畫相結合,不僅賦予了中國古典文化新的生命和一個擴展方向,還豐富了世界動畫領域,讓觀眾的視野更加開闊。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她應該得到的是發揚而不是被遺忘,這需要所有海內外華人的共同參與,宣傳和發揚中國思想以及藝術形式。現在的科技使得一個人也可以完成,希望更多的人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