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網絡技術在高中美術教育中的效果

時間:2022-05-05 03:47:00

導語:小議網絡技術在高中美術教育中的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網絡技術在高中美術教育中的效果

摘要:網絡已經成為高中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通過網上的共享資源,積累教學資料,豐富教學內容。同時有利于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為主動,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掌握知識,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網絡技術高中美術教育課程整合也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網絡技術高中美術教育教學模式課程資源學習方式

在現代信息化的時代,網絡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運用。網絡不僅是美術課程資源共享的途徑與手段,而且本身已成為一座具有無窮發掘潛力的課程資源庫。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僅有利于高中美術教學信息的優化整合,而且有利于對學生處理相關信息能力的培養。網絡的優勢勢必會對高中美術教育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一、圖文并茂,信息互動,網絡技術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優勢

網絡的即時性、交互性和遠程特性,使學生突破時空的限制和教師知識局限性的束縛,更好地達到學生知識全面性的要求。傳統的美術教育有一定的固定場所和相對固定的時間限制,而網絡美術教育打破了傳統班級授課制的教學模式,拓展了現實課堂授課時間和空間上的雙重維度,并增強了其靈活性。網絡教學采用多元化教學,通過各種媒體技術來傳遞文本、圖形、聲音及視頻信息,這種圖文并茂、視聽并用的學習情景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網絡建立起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的環境,網絡資源信息量大,更新快,便于了解藝術資訊和查詢美術學習資料。根據課堂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從網上查找資料,將網絡資源整合利用,以擴展學生的學習資源和視野,彌補學校美術課程資源的不足,網上有大量可供下載的軟件、圖片和資料,通過網上的共享資源,積累教學資料,豐富教學內容。同時有利于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為主動,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掌握知識,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如欣賞繪畫作品《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利用網絡鏈接到美術網站瀏覽,就可以了解俄羅斯巡回展覽畫派畫家列賓的生平、作品評論和課本上沒有的其他代表作品如《查波羅什人寫信給土耳其蘇丹》等。讓學生身在課堂,卻能打破時間、空間、地域的界限,在美術長廊中漫步,在藝術海洋里遨游。這相比較傳統教學方法而言更有效率、有滋味、有吸引力,能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當然,課件的設計要靈活,盡量避免如固定程序、定型情節等一些課件教學的局限性,體現人的主體性、教學資源可重組性、開放性等原則,使課堂多元化,更科學、更靈活、更人性化。

二、融會貫通,相輔相成,網絡技術促進高中美術教學新模式的產生

《全日制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指出: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藝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劇場、戲院、音樂廳、美術館、而是更廣泛地進入電視、電腦網絡等大眾媒體,成為現代人生活和學習不可分割的部分。網絡美術教育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潮流,隨著現代家庭電腦大量的引進,學生自主接觸電腦的便捷,也大大方便了網絡遠程教育的進行。因此通過網絡來傳達在高中美術教育中舉足輕重的情感因素勢在必行。

網絡已經成為高中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要重視學生這一獲取知識的途徑,了解學生已經形成的知識結構。教師可以應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手段更新傳統的美術教育方式,通用過網絡論壇、博客等手段接近并走到學生中間,從學習、生活的多個角度,正面或側面了解學生的情況,使個別化教學模式、小組協作教學模式、在線學習、在線討論都成為可能。教師可以將網絡資源整合利用,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自主掌握獲取的知識信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選擇的能力,并從多方面給予學生幫助,及時對學生學習做出評價與反饋,真正做到了解學生、愛學生,從形式上和心理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學生也有和教師交流的需要,需要得到教師的幫助、支持和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認可會激發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我在教《中國古代建筑》藝術欣賞時,就指導學生充分運用了網絡資源。課堂就變成了查找資料(皇室宮殿、皇家園林、私家園林、民居)——搜集整理(按資料類別分組下載)——理解交流(歸結到教學平臺)——發表看法(網上留言)——教師總結的開放性課堂。網絡可以提供大量研究所需的資源,能讓老師實現個別化異步輔導,能讓學生建立小組合作,通過分工合作,把網絡與圖書館、社會調查等方式相結合,進行課題的探究。學生以及師生之間還可以通過網絡資料信息和自己的成果,進行評價交流,開展課堂外的探究學習。查找資料時,這樣的課堂以學生操作、自由探索為主,教師只是向導、合作伙伴。

同時利用網絡的共享資源,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強烈的情感體驗在美術教學中作為一種審美心理因素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網絡打開了學生的眼界,開闊了藝術視野,提供了大量的審美情感體驗資源。比如美術教學網站、網絡圖書館、美術館的建立提供了美術情感體驗交流的平臺,甚至可以用美術的形式通過網絡的傳達進行超越國度和語言障礙的審美情感交流,形成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

在信息獲取方面,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積極開發信息化美術課程資源,鼓勵學生在校內或校外充分利用網絡,獲取最新的美術或與美術有關的信息;美術教師應利用網絡,不斷獲取美術教育的信息,了解美術教育的新動態,開發富有創意的教學內容及方法。信息交流方面,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制作個人美術網頁或班級、學校的美術網頁,開展學生間、學校間、省市間乃至國際間的學生作品交流。另一方面,教師通過網絡發表自己教學成果,并于國內外美術教師、美術教育研究者、藝術家等進行多方面的交流。由此,再次表明了網絡教育的渠道,也證明了交流的多渠道、地域之間、師生之間可以通過網絡便捷達到更廣泛、更深刻的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必然存在情感的交流,其中有美術作品情感的交流,也有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情感的交流。

高中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往往為我們所驚嘆。他們對網絡技術往往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和愛好,這種關注對培養他們學會用信息手段學習知識的能力是有利的。但是在現代信息時代,網絡灌輸給學生的不僅僅是正面的,有的孩子就沉迷于網絡游戲、聊天室和網上交友。即便是在學習過程中,網絡信息的豐富多樣也會沖淡學習目標,轉移學生的注意,需要老師強制控制。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切不可放任學生,把人機交互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避免放任學生自由隨意地學習。

網絡技術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這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無疑會有很大的沖擊。面對新時代、新的教育方式,務必要求教師重新擬定新的教學目標,增添新的教學內容,不斷在思想觀念、教學方法上推陳出新,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將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轉化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不斷探索、開拓創新,把高中美術教育工作不斷向前發展推進。

參考文獻:

1、徐建融錢初嘉胡知凡《學科教育展望叢書——美術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錢初嘉《美術教育的新資源——美術教育的改革與課程資源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