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演奏者的音樂思維

時間:2022-07-12 06:02:00

導語:解析演奏者的音樂思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解析演奏者的音樂思維

一幅景色秀麗的油畫,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相映生輝,富有神韻,引人入勝。一首好的音樂作品,也應如此。演奏者作為二度創作者,把作者的創作意圖、音樂思想透徹地理解后并完美地演奏出來,使欣賞者與之產生共鳴,這應該是一個較復雜的過程。

演奏者拿到一首作品,最先需要理解的是作者及創作背景。一首樂曲是由不同時值、不同力度的音符組成的,就像顆顆珍珠被串成項鏈一樣。在“串”的過程中,演奏者對音樂作品的旋律、節奏、和聲以至力度、音樂等方面要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從心理學角度講,想象分創造想象和再創造想象兩種。作曲家通過藝術創作,將不同音高、音值、音量、音色的樂音按一定形式組織在一起,借以表現豐富的思想感情和內容,這一過程中運用的是創造想象。演奏家通過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進行藝術再創作,運用所擅長的樂器,真實而創造性地將作者的樂思再現給觀眾,這一過程運用的就是再創造想象。對演奏者而言,音樂再創造想象有兩個含義:一是對作品的意境、形象的想象,二是對作品聲音的想象,是以原有表象或經驗為基礎而創造新的聲音形象的心理過程。所謂表象,就是客觀事物留在人腦的印象,分聽覺表象、視覺表象等。內心聽覺這一心理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原有表象的數量和質量的影響,也就是說,原有想象越多、越好、越鮮明,音樂再創造想象的內容就越豐富,內心聽覺能力就越強。所以,演奏者應該多聽,而且聽的范圍要廣些,數量要多些,質量要好些。對演奏者而言,內心聽覺的培養和訓練尤為重要。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無論用語言怎樣來形容和描繪都代替不了音樂,音樂憑聽覺器官來感受、認識,不同音響組合具有不同的音樂表現意義。培養內心聽覺能力是為演奏服務的,演奏者是讓聽眾欣賞的,沒有充分的技術手段把思想感情表達出來,就不可能感染聽眾。同樣,如果沒有正確的構想和內心聽覺,再好的技術手段也不可能得到準確的運用。演奏者用內心構造的畫面去引導自己的演奏,不斷地追求和完善樂曲的表達。這一練習的過程有了目標,從而增加了演奏者的興趣,激發了演奏者極大的演奏動力。演奏者演奏作品進行藝術再創作時,必須醞釀形成一定的內心聽覺,用內心聽覺指導演奏。演奏者在演奏作品之前,就作品的曲式結構、力度、音色、音質等也應有一個全面的思考和想象,只有這樣,才能使演奏真正富有藝術感染力。演奏是為了表現作品的感情,而作品的感情靠聲音來表現,演奏者演奏作品時將感情、聲音、技術緊密地聯系起來,對將演奏的作品形成良好的內心聽覺,以情帶聲,以聲傳情,達到演奏的最佳狀態,力求完美地表現音樂,并與聽眾融為一體。所以說,內心聽覺的培養和形成是在積極想象的基礎上,將演奏與思維、想象相結合,為塑造完美的音樂形象服務的。

什么是思維呢?思維是人的大腦神經系統活動中的高級的、復雜的認識活動,是解決各種問題的重要的、關鍵的心理活動。在樂器演奏中,要使演奏進入較高的音樂藝術境界,演奏者必須具備良好的音樂思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學生的專業測試中,同一首作品由兩個學生分別演奏,結果是大不相同的。一個學生音樂表現力強,從其演奏的第一個音開始,老師就感覺出他是很有想法的,具有很靈敏的音樂思維,樂感素質強。另一個學生在演奏中卻常出現錯音,聲部之間的節奏、速度脫節,不協調,演奏缺乏應有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從表面上看演奏進行順利,可是給聽眾的感受卻是枯燥無味。這種現象的出現,除了演奏技巧的問題、經驗不足、心理緊張、注意力不集中之外,關鍵在于演奏者的音樂思維反應遲鈍、不靈敏,手中的樂器是與演奏者分離的,演奏僅僅是一個樂器操作的過程,死板沉悶。這說明了演奏者的樂感素質太差。

著名鋼琴家傅聰曾講:“沒有獨立的思考就不可能成才,任何真正的藝術都是從那里頭出來的。”良好的音樂思維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一個漫長的受各方面因素影響的潛移默化的過程。一個從小學習樂器的孩子,從第一天學琴開始,就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訓練他的音樂思維能力。例如,學習鋼琴演奏,一般先要學習彈奏的方法、每個手指的彈奏姿勢、力度等。練習的過程也是音樂思維訓練的過程,無論彈奏小作品還是大的作品,都應該有音樂思維,對于彈奏音符的音色和力度、樂句的呼吸和節奏等方面都要重視,要有自己的想法:節奏是否符合樂曲風格特點的表現;是否服務于音樂內容的形象;樂句強弱色彩是否有對比;樂句呼吸是否做得從容且有層次變化;速度是否按每一樂段具體要求來體現;每一樂段的音樂表情是什么;演奏整首樂曲的音樂線條是否清晰;連音是否做得到位、連貫;樂曲中跳音是否在手指和力度控制上有講究,有彈性;華彩樂句技術與音樂流暢性是否統一等。這些問題都具有音樂思維的意義,如果從一開始學琴就重視這些問題,演奏每一首作品前都充分考慮這些問題,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一種好習慣,演奏者的演奏就會逐漸成熟起來。

當然,具備良好的音樂思維能力不僅僅是對每一部作品方方面面的理解,技術練習和其他諸多因素也會對音樂思維能力產生影響。例如,多聽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音樂經典,多聽音樂會,與同行之間多交流,多進行舞臺上的表演;多請老師指點,不斷總結自己演奏中的不足之處;學習他人演奏中的優點,不斷在思維狀態上對自己的演奏加以調整;集中精力地練習作品,而不是純技術性的練習,用感情、思維帶動技術練習。這樣持之以恒,音樂思維就逐漸完善了,演奏者就能輕松、愉快地表現音樂,而不是機械地操作樂器了。有了音樂思維,演奏者的演奏就會順利、連貫、流暢,準確性與音樂的表現完善地統一起來,演奏者的表演就會進入較高的音樂藝術境界,使欣賞者與演奏者產生共鳴并融為一體,真正體驗到音樂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