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鋼琴教學現狀及策略探究
時間:2022-08-23 08:51:00
導語:院鋼琴教學現狀及策略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指出了我國音樂學院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見解,希望對我國音樂學院鋼琴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一些思考,為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音樂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
關鍵詞:音樂學院;鋼琴;教學;改革
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具有極為豐富的表現力,經過三百多年的發展,積累了極為豐富的鋼琴曲目和嚴密科學的鋼琴演奏和鋼琴教學體系。在音樂教學體系中,鋼琴又是一門最為普及和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幾乎音樂專業的所有學生都要學習鋼琴,鋼琴更是音樂教師必備的技能。但是現在鋼琴教學中卻存在著一些問題,這就影響了鋼琴教學的發展。
一、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大綱不明確具體表現在:教師對該學科總的教學目標、各學年或學期各教學階段和每課時的教學目標不明確,沒有擬訂出各階段應解決的技術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每節課只是針對某一具體作品的技術難點作一些練習要求。對教學對象往往缺乏詳細的了解,不能就有共性的具體問題,擬訂教學方案。
(二)學科體系缺乏系統性
無論是聲樂還是器樂,作為一門學科,有其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其教學必須做到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但目前的鋼琴課教學當中,教師對自己的學科體系容易忽視,技能教學的隨意性較大,有如蜻蜓點水,較少系統的解決技能、技巧上的問題。這些導致了學生在技能、技巧的掌握上產生較多漏洞,非常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和提高。
(三)教學互動性差
從目前的情況看,傳統的鋼琴教學模式在高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中仍占主導地位,即以練習曲、復調和樂曲的訓練內容為主線,教學形式則是一對一的言傳身教式教學,此刻教師僅僅成為技能的傳授者。這使得教師不能確切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習中所遇到并需解決的問題,影響了教與學的互動,由此導致教師在課堂上付出大量的勞動,學生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收益。通常表現出的情況是,上課老師負責打個勾,學生下課使勁彈,幾年之后學生換了好幾本書,但漸漸地學生的學習會變得越來越充滿困難,缺點無非集中在錯音、難聽、“跑得慢”、手酸等方面。
(四)學生缺乏自彈自唱的能力
強調自彈自唱能力的培養。自彈自唱是音樂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而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受到忽視。其主要原因是平時缺少訓練,如果把自彈自唱納入正常的教學內容,定期進行觀摩考核,在不太長的時間內是可以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的。
二、改進鋼琴教學的途徑
(一)制定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教學大綱以前,音樂專業的鋼琴教學大綱把彈奏車爾尼鋼琴練習曲的進度當作衡量鋼琴水平的準繩,忽略了對學生鋼琴水平的全面測評。對照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培養規格,學生的鋼琴彈奏能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測試:對各調音階、琶音掌握程度;彈奏的練習曲、樂曲深淺程度;對鋼琴音樂作品在風格曲式及情感表現方面掌握的程度;使用伴奏譜進行伴奏的能力;即興為中學歌曲配彈伴奏的能力。因此,鋼琴教學大綱應根據學生掌握彈奏技術及實際操作能力的需要重新制定。根據教學大綱,根據高師學生的實際狀況來選定教材。
(二)激發興趣愛好,注重個性發展,完善評價機制學生由于受其性格特點、訓練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對樂譜、技法與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發展往往表現出不均衡、不協調性,甚至出現與老師的對立,這就形成了教學過程中的矛盾關系,阻礙了教學的順利進行。同時,學生不同階段的演奏水平使其對同一作品領會把握的程度也有差異。在鋼琴演奏上,所謂能力不僅是指彈奏的技能和曲目難度,更是指理解音樂的能力和表現音樂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激發其表演熱情,培養學生的表現欲望,使他們對學習的每一首樂曲都“有動于衷”。在教學時力求做到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的有機結合,在集體課中有彈、有聽、有想、有議、有問、有答等,從而創造良好的授課氛圍;在個別課時,依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采取鼓勵、建議、啟發等方式指導和激發其演奏。提倡學生互教互學,遇到問題難以解決時,教師除解決問題外,更重要的是將解決問題的方式交給學生,同時培養學生養成自己查閱音樂文獻資料的習慣,并引導學生開展鋼琴學習研討活動,進而形成集學習、探索、研究、進取為一體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整體音樂素質。
(三)倡導多學科知識綜合的教育
音樂的表層美體現在音色、音區、節拍、節奏、音量、音律等方面,中層美體現在旋律、和聲、織體、體裁上,而音樂的深層美則體現在結構邏輯、意象塑形、情致心態、人格意境等方面。因此,在指導學生練習前,要想讓學生準確地演奏作品,以塑造完美的音樂形象,教師一方面要教會學生認真讀譜,看清所有符號并理解其含義,鼓勵學生自行分析曲式結構和調性、和聲;另一方面,還要讓學生了解作曲家的創作風格、創作意圖及作品的時代背景,這對于把握整首樂曲、表現正確的音樂風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音樂的實踐中要強調對基本技法的永恒追求。美國鋼琴家和教育家馬庫斯(AdeleMacus)曾指出:技術是鋼琴演奏的靈魂。只有通過技術手段,才能做到彈即所想。這種技術包括對音樂的理解,不僅是我們如何彈鋼琴的技術,也包括更高級的注重人與鋼琴融為一體的技術。
在基于傳授鋼琴理論與演奏技能相結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涉獵音樂專業其他學科以及與人文學科的相結合,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適度地融會相關領域的知識,以拓寬教學的內涵。在教學中涉及樂理、和聲、復調、曲式、音樂史等學科知識,在分析理解樂曲時又常涉及相關的人文知識,啟發學生關聯已學過的知識,體現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理念。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對作品、音樂文化內涵的理解和體驗,達到傳統鋼琴技能課與鋼琴理論課相整合,激發學生的學習意志,使鋼琴學習由單純的技能技巧層面上升到文化藝術的高度。
(四)為學生提供表演實踐的機會
學校和教師應該多給學生創造實踐鍛煉的機會,比如經常舉辦音樂晚會、鋼琴比賽鋼琴匯報演出等,或者學生可以到一些健康的娛樂場所進行現場的鋼琴表演,這樣不但能很好的解決學生表演機會少的問題而且還能使學生在舞臺經驗社會實踐方面也有不少收獲;在學生“偏食”問題上,筆者認為應從基礎課的學習來培養學生的興趣,不讓學生過分的追求一些課程的學習,而要引導他們學習好一些需要學好的課程。
高校應根據自身的情況,結合教學大綱,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確定進行仔細的研究,制定出符合學校、教師、學生實際的鋼琴教學方案,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我國高校鋼琴教學的目標,培養更多的優秀的音樂人才!
- 上一篇:暑假打工小結匯報范文
- 下一篇:透視孔子音樂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