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舞蹈藝術審美特性
時間:2022-05-06 09:07:00
導語:深究舞蹈藝術審美特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世界上任何一種藝術,都有其自身的本體審美屬性。那么,舞蹈作為藝術之一種,它又具有哪些本體審美屬性呢?根據筆者多年來的舞蹈藝術實踐和理性思考,我認為舞蹈藝術的本體審美屬性,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抒情性抒情性是舞蹈藝術最基本的審美屬性。
舞蹈是抒情的藝術,是以人的情感為動力,以人體為表現工具,以藝術化的人體動作為表現材料,以社會生活與人的思想感情為表現對象,在音樂、燈光、布景、服裝、化妝、道具等的共同參與下完成的一門綜合性的視覺藝術。舞蹈藝術鮮明而又形象地反映出人們不同的思想、感情、理想、信仰、審美需求,既供人欣賞娛樂,又通過“以情動情”的方式起到潛移默化的美育作用。
舞蹈在揭示人的心靈,抒發人的情感方面,具有強大的藝術魅力。從某種意義上說,舞蹈是人類表達情感的最高方式和最后手段,關于這一點,我國漢代的《毛詩序》就說得十分透辟:“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則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種無聲的“手舞足蹈”,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作用。舞蹈正是充分運用了人們表達情感的這種特殊方式與特殊形態,構成它獨特的審美屬性,做到心神與形體結合,以“情動”驅動“形動”,又以“形動”表達“情動”,以“情”“形”一體,身心一致,收到獨特的藝術效果。在舞蹈藝術中,情感是從動作、姿態、表情、手勢、身段、步伐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而不是情感的簡單圖解。例如《紅綢舞》的熱烈歡快的情緒、《荷花舞》的清新幽靜的情緒、《天鵝之死》的奮力拼搏的情感、《羅米歐與朱麗葉》的無限純真的愛情。尤其是當今流行的現代舞,幾乎沒有任何情節或事件,主要表現某種特定的情緒,通過強烈的情感氛圍來震撼觀眾的心靈。可以說,舞蹈藝術本身就是靈與肉、情與思的美妙結合,是身體與心靈一起飛翔的藝術。
因此,只有用“心靈的眼睛”去體會那動作中所蘊含的情緒與意境,才能看懂一部舞蹈作品。例如上面提到的世界經典芭蕾舞名品———女子獨舞《天鵝之死》,就含有多層次的情緒和意境,給人以無限的感懷與遐思。舞臺上,一只垂死的“天鵝”,在奮力展翅,意欲重上藍天,但卻力不從心。對生的渴望和對死的抗拒,使她一次又一次地拍動著雙翅,又一次次地垂下雙翅,直到最后一次呼吸,她還在奮力展翅。這個舞蹈的動作十分簡練,以雙臂做波浪式顫動為基本動作,足尖不停地碎步行進,沒有什么高難度的技巧了,也沒有大幅度的單腿控制,更沒有“平轉”和“大跳”、“倒踢紫金冠”,只用一雙顫動的手臂,把生的渴望、死的過程、死的抗拒表現得細致入微,感人至深。這個僅有7分鐘的獨舞,僅以優美的雙臂顫動,就表現出人的復雜的思想感情,難以用文字去描述,也難以用語言去傳遞,以不言而“言”出無限深意。
二、形象性形象性也是舞蹈藝術的本體審美屬性之一。
舞蹈的人物形象以及擬人化的動物形象、植物形象、器物形象,都是舞蹈中的藝術形象。舞蹈的主要創作任務,就是塑造成功的藝術形象,并通過這些藝術形象感染觀眾。例如大型民族舞劇《紅樓夢》中,陳愛蓮就成功地塑造出女主人公林黛玉的感人形象。她運用了我國古典舞中特有的造型美和內在的韻律感,并吸收了我國戲曲舞蹈中的“圓場”、“水袖”、“碎步”、“身段”等表演技巧,充分表現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和痛苦悲憤的內心情感。又如女子獨舞《雀之靈》,通過擬人化的孔雀的藝術形象,表現出空靈而豐滿的思想內涵,舞蹈家楊麗萍用身體的局部與全身動作的巧妙配合,尤其是手指、手臂的細膩動作,腰部和胯部的婀娜身段,精巧細致地塑造出靈秀美麗的孔雀形象,象征著吉祥,象征著美麗。又如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由24位身穿輕紗白裙的少女,在黑色幕布的襯托下,在薄霧裊裊的氛圍中,以“圓場”輕步飄然而至,又款款而去。隨著身形的折、轉、彎、回,營造出蜿蜒逶迤的水流形象:一滴、兩滴、三滴,滴滴水珠聚成潺潺小溪起舞,潺潺小溪又匯成涓涓江河,涓涓江河最終流向滔滔大海。通過小溪、江河、大海的舞蹈形象,表現出“江河不讓涓滴故能就其深”的主題意蘊。舞蹈的藝術形象,雖然是無聲的,但卻是直觀的、動感的,這是舞蹈形象的獨特性之所在。
三、韻律性“韻律”一詞,原指詩歌中的聲韻和格律,是詩歌形式美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音的高低、長短、輕重的組合,音節和停頓的數目及位置,節奏的形式和數目,押韻的方式和位置,以及段落、章節的構造。韻律增強了詩歌的音樂性和節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