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鼓表演美學觀照綜述
時間:2022-06-10 03:05:00
導語:排鼓表演美學觀照綜述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的民族音樂博大精深,它是一門嚴謹?shù)木C合性藝術。而在這些眾多的藝術中,打擊樂則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各種舞臺的演出中,樂隊的起、承、轉、合,樂曲的氣氛烘托、特殊的舞臺效果等,都需要打擊樂繪聲繪色的演奏才能得以表現(xiàn)出來。橫跨六千多年的打擊樂器,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顆靚麗的明珠。從古時候的缶(fou),它既是生活用具,又是打擊樂器,到現(xiàn)在已出現(xiàn)了種類繁多的各種中西打擊樂器,悠久古老的打擊樂藝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歡樂。而在歷史文明的東方,中國的打擊樂更是以其精湛的技藝的形式,樸素大方的風格而令許多人為之傾倒。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人們對于打擊樂藝術這個普通而又特殊的領域,對于打擊樂器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以及它的藝術價值和地位,并不是完全認識。說其普通,是因為其樂器的特點并不像二胡、琵琶那樣有自己相對完整的曲目和練習;而說其特殊,則又是因為打擊樂不同于別的聲部和樂器的特點,因為其沒有或只有相對的一個或者幾個音高,使其并不能演奏出以旋律為特點的音樂。但是,打擊樂在節(jié)奏方面所達到的效果,也是其他樂器無法企及的。
自20世紀50年代起,中國的民族打擊樂器才開始為人們所重視,它漸漸的開始在世界的舞臺上閃耀出奇特的光彩。而一大批在傳統(tǒng)的鑼鼓樂、吹打樂的基礎上通過整理,發(fā)展而成的樂曲相繼涌現(xiàn)了出來。同時,打擊樂器的種類也隨著大量新作品的出現(xiàn)而變得更加豐富與精彩。而在這其中,排鼓就是這一時期出現(xiàn)的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民族打擊樂器中的新生一代。與世界上一切新事物的產(chǎn)生一樣,排鼓的產(chǎn)生絕非偶然,它的形成和發(fā)展恰恰反映出當代音樂藝術的需要。隨著20世紀50年代左右,一大批樂器的研發(fā)與改革的潮流的涌現(xiàn),排鼓作為樂器改革中劃時代的一項成果被創(chuàng)造了出來,并隨著音樂事業(yè)快速的發(fā)展,此類樂器也跟隨著整體音樂的發(fā)展而慢慢被推向了舞臺。它由大小不同的四到五個可分別定音的堂鼓組成,是一件極具色彩性和節(jié)奏感極強的有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在整個中國民族打擊樂器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并使得打擊樂這個聲部通過排鼓的演奏而活躍起來,并慢慢得到了更多的作曲家和指揮家的重視。排鼓,這件中國民族打擊樂器是在以中堂鼓和小堂鼓的基礎上,上下兩鼓面加設調(diào)音裝置,并分別在上下鼓面可以調(diào)出兩個不同的音高。其調(diào)動的可用音域幅度一般以一個三度范圍為宜,通常這四到五個堂鼓由小漸大的排列開來,在有的樂曲中,比如關乃忠的《太陽》和張烈的《關山隨想》中,則需要用到的排鼓達到了十面之多。而這十面排鼓分別調(diào)出不同音高的同時,演奏出來的作品也會更加豐富。但是一般作為獨奏表演或樂曲的應用,在非大型協(xié)奏曲時,還是以五音排鼓為主。這些音高,不同于別的旋律樂器那樣可以有很多不同,排鼓的特點恰恰使其形成了非常鮮明的音高對比,加之演奏技法,音色把握及力度、速度、特別是律動的變化,使排鼓能夠演奏出豐富多彩且與眾不同的音響效果。
因此,在許多樂曲中,作曲家會特別為排鼓設計一段獨奏的華彩樂段。而在傳統(tǒng)的吹打樂中,排鼓則多次作為一件領奏樂器去表演。進入新世紀以來,許多作曲家及演奏家為使這件樂器的演奏和曲目能夠更加豐富,還創(chuàng)作和開發(fā)了很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的音色、技法以及借鑒了各種西方打擊樂器,并運用在排鼓的演奏上,使排鼓的演奏方法及敲擊、倒手等方法得以進步與發(fā)展,同時也創(chuàng)作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排鼓獨奏及協(xié)奏曲目,使排鼓得以再一次與諸多音樂一起發(fā)展到越來越高的層次。在所有的排鼓獨奏曲中,《龍騰虎躍》算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樂曲。這首樂曲是由我國著名民族音樂理論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李民雄于1980年所創(chuàng)作。此曲以獨具創(chuàng)意的構思,巧妙的選用鼓樂合奏的新形式,加之中間段落精彩的群鼓表演以及最后部分主題旋律與鼓聲交相奏鳴,震憾人心,表現(xiàn)出人們奮勇前進的精神風貌。全曲活潑跳躍、曲調(diào)悠揚、慷慨激昂、氣勢磅礴,排鼓作為獨奏聲部,與民族管弦樂團的精彩配合,充分展現(xiàn)了打擊樂獨特的藝術感染力與音樂的張力。在同年的“上海之春”開幕式上,一曲《龍騰虎躍》轟動了當時的樂壇,它以熾熱的感情,濃郁的風格和鮮明的主題,使全場聽眾深受感染,同時作品也受到了國內(nèi)外觀眾的一致好評。
《龍騰虎躍》的旋律音調(diào)取自浙江民間吹打曲《龍頭龍尾》,全曲由引子和三個部分組成。在演奏此曲時,獨奏聲部經(jīng)常使用四到五個排鼓與中國大鼓的結合,或者一人演奏排鼓多人演奏大鼓予以襯托的形式進行合作。音樂由主奏的大鼓率先響起,其它的打擊樂器緊隨其后,模仿主鼓的節(jié)奏型而打出富有號召力的短句,之后排鼓的簡單華彩段落出現(xiàn),而其它大鼓則打出跳躍的節(jié)奏予以襯托。主奏的排鼓通過在五個音高不同的鼓上敲擊出音色的變化外,還使鼓聲聽起來熱烈豪放,這一段落便是樂曲的引子,它為以后樂隊的進入做好了鋪墊。緊接著的第一部分是一個歡騰熱鬧的快板,樂隊全奏的主題旋律開門見山,使得觀眾一下子就被帶入到樂曲的情緒當中,仿佛看到了中國民間過年過節(jié),婚禮喜慶的紅火場面。其短小、活潑的樂句,更加使得音樂表現(xiàn)出靈活多變、喜氣洋洋的氣氛。此時,主奏樂器排鼓在其五個音高上進行敲擊,雖然只有很少的五個音,但因為中國的民間音樂一般使用五聲音階的關系,排鼓的五個音高剛好可以定到宮、商、角、徵、羽,聽起來非常融洽而又統(tǒng)一。隨后是一個略帶抒情性的段落,此時嗩吶和二胡的進入,將主題展開變化。這兩樣樂器動人的旋律和細膩的演奏仿佛是在歌唱幸福生活的喜悅,給人以朝氣蓬勃而健康向上的情緒。在一段笛子和嗩吶的自由模仿之后,音樂又回到了第一段主題的再現(xiàn),并在剛才mf力度的基礎上加強到f的力度進行演奏,使人聽起來更加親切,并身心愉悅。
全曲的第二個部分是以吹打樂為主體而進行風格性演奏,此時打擊樂聲部成為了主奏,在排鼓的帶領下,充分表現(xiàn)打擊樂的張力與其獨特的魅力。這個較長的打擊樂段共分為四個階段進行詮釋,一段比一段加強力度并不停變化著節(jié)奏型,渲染出一個震撼人心、氣勢壯闊的歡騰場面。第一個階段由大鼓開始演奏,其它打擊樂予以簡單的襯托,這一階段講究力度與音色的控制,要給后面留出空間來做出的層層加厚,大鼓則以重音在不同節(jié)拍的演奏來給人以節(jié)奏感的步步加強。而第二個階段是排鼓的演奏,活潑密集的節(jié)奏型很好的體現(xiàn)出排鼓的特點與技術的展示,從低音到高音的模仿使人感覺到振奮向上的力量感,表現(xiàn)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情和向往。第三個階段則是小堂鼓以悶擊的固定音型為基礎,大鼓進行交替敲擊鼓面與鼓梆,形成音色與力度上的鮮明對比。這一段需要注意的是節(jié)奏的穩(wěn)定性,因為大鼓在演奏時要做出許多比較困難的節(jié)奏型,所以其它打擊樂器在這一段落的演奏上,要起到襯托并充當大鼓節(jié)奏的穩(wěn)定者的作用,這樣才能使這個段落既不影響大鼓的鼓點變化,又達到精彩叫好的效果。第四個階段是這個鼓段的高潮部分,排鼓、中國大鼓、定音鼓的一起響起,栩栩如生的描繪出一幅沸騰的景象。這一大段的鼓樂合奏,在結構上非常完整,經(jīng)常會被單獨拿出來進行教學或演奏,因為它的特點是采用了樂句結構不斷遞減縮小,形成一種越來越緊張,越來越熱烈的情緒,這種手法在各種樂器的演奏中,特別是歡快的情緒中多會體現(xiàn)出來。它的使用,不但加強了每個階段的張力,也使這四個階段有序的貫穿起來,讓觀眾聽起來不會覺得啰嗦多余。一大段打擊樂段結束后,進入到樂曲的第三部分,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變化再現(xiàn)。此時,我們又聽到了嗩吶那熟悉的主題,和打擊樂器震天響的氣勢,音樂在以鼓聲和音量的不斷遞增中使整個樂隊的音響層次越來越厚,最后達到全曲的高潮,從而形成一種生龍活虎、人民奮勇前進的場面。這首民族打擊樂獨奏曲《龍騰虎躍》自問世便廣為流傳,并于2003年被評為20世紀最受樂迷歡迎的中國作品“世紀中樂名曲選”的十佳。而且對其樂曲本身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在眾多演出中成為必演曲目,而且在教學中,此曲被編入打擊樂的教材,成為打擊樂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這首曲目,對我們在進行打擊樂作品的美學欣賞上,是很有代表性的。它將打擊樂與民間的創(chuàng)作相結合,其中的美學意義值得人們?nèi)W習與鑒賞。
- 上一篇:民族聲樂戲曲演唱技巧論述
- 下一篇:氣管插管引起氣管狹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