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音樂藝術素養教育形成探究

時間:2022-10-10 02:42:22

導語:學生音樂藝術素養教育形成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音樂藝術素養教育形成探究

一、藝術素養提升的必要性

當今我國的高職院校中,學生的藝術知識方面是比較薄弱的一方面,隨著各大高校的擴招,這種現象也越來越明顯起來。不僅不利于音樂課程的教學,還會影響到學生對各藝術課程的學習。(一)高職學生藝術素養概述。人的基本素質是一個動態的系統,通常由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技術素質、秉賦素質等多層面的因素所構成。而人的藝術素養屬于文化素質的范疇,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質受到藝術素養的影響。有學者認為,“藝術素養是人在藝術創作活動中所具有的、最后又能在藝術作品中表現出來的思想、知識、情感、藝術等方面的能力與修養”,包括思想修養、知識修養、情感修養及藝術修養等。藝術素養是一個人文化修養的綜合體現,當今高職學生對于藝術素養的培養方面是存在極大的缺失,這些缺陷會阻礙他們進一步的深入認識社會,所以高職學生的藝術素養的培養是必須高度重視,如何高效的提升高職學生的藝術素養,應該是一個常態化的課題。(二)有助于實現高職學生全面發展。經現代科學證明,人的審美能力的提高和進行藝術活動都能夠對智力的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提高藝術素養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對于智力的提高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都能夠起到存進作用。藝術的創作通常是源于生活中的細節而獲得創造的靈感,通過藝術素養教育,使學生提高對事物的觀察力和鑒別力,能夠提升高職學生創新的動力,激發創造的激情,從而實現高職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三)有助于提高全社會的藝術素養。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轉入了大眾教育的發展階段,推行素質教育。人才的培養、社會的發展、民族的復興是當代高職學生即將肩負的使命,高職學生走進社會,進入工作崗位,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從而全社會的藝術素養也能得到提升。

二、高職學生藝術素養低的現狀

高職學生的文化起點不高,綜合文化水平較低,一直以來被動的接受應試教育,并且在藝術方面接觸和投入也是比較少的,整體的藝術素養都不高,特別體現在音樂表演方面。(一)高職學生的音樂表演缺乏情感投入。從小學至中學時期接受填鴨式的教育,為完成應試教育,各個學科的教師為了趕時間,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完成各項學習,在指導的過程中常常替代學生思考,甚至插手學生的創編,學生缺少即興創作表演,純粹的按著教師的意圖走。過多的指導,令學生缺乏自主創新的意識,更體會不到那種真正意義上情感投入。(二)音樂表演是一種“二度創作”的過程。過分注重結果,忽視了音樂創作的過程,音樂表演是一種“二度創作”的過程,在音樂藝術的創造過程中,作曲作詞為第一創造過程。而音樂表演是第二創造過程,音樂作品與表演者自身的特點相結合,即表演者必須對音樂作品進行深入的了解,準確的解讀,最終表現為對音樂作品的由自身理解的再現。教師過多的注重結果,過分的插手學生的“二度創作”的過程,抹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創編能力。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不夠深入。所以,這也是高職學生藝術素養低的最明顯體現。

三、強化高職教育類學生藝術素養的途徑

(一)充分調動起學生接受藝術素養教育的積極性。為廣大高職學生提供藝術素養學習和實踐的平臺,提供一些普及藝術教育的選修課程,從而調動起學生接受藝術素養教育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在藝術實踐的平臺上多實踐,從而找到快樂,獲得自信,更能促進學生接受藝術素養教育的積極性。(二)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水平。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水平,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高職學生在中學階段,綜合文化水平相較于本科學生是有所差距的,部分學生并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也為他們將來踏入工作崗位時競爭力得以提高。(三)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結合當地民族藝術,做好高雅藝術進校園的工作,加強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教育,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藝術視野,開展藝術家進校園的活動以及學術講座,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四)開展校園文化藝術活動。開展常規的品牌形式的校園大型文藝活動,擴展藝術實踐平臺,增加校園藝術的感召力。成立以及加強高校藝術團,并開展日常的藝術團活動,推動學校藝術活動的發展。

四、結語

新時代對于學習音樂的學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作為是作為演員的培養,更是要提高藝術修養。高校重視音樂教學中學生藝術素養的養成,對學生而言,深化其自身的文化內涵,更讓學生對藝術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提高了能力;對社會而言,提供了順應社會要求的更高素質的人才,可謂一箭雙雕。

[參考文獻]

[1]刁佳.大學生藝術素養的現實作用[J].閱江學刊,2017,12.

作者:趙玉萍 單位:北海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