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藝術生文化課學習探討

時間:2022-06-01 04:33:51

導語:音樂藝術生文化課學習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藝術生文化課學習探討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學子選擇了音樂學習這條道路,學習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著放棄大部分的文化課程。然而,文藝文藝,“文”和“藝”是不可分割的,文化課對于音樂生來說,有著相當的重要性。

[關鍵詞]文化課;文藝;音樂生

筆者一直是以文化學習為主的,從高中到大學,學的都是文化科目,但是不妨礙筆者對于音樂的熱愛,從小學習樂器,大學里面在樂團身兼要職。在考研的時候更是回到了音樂領域,并且結交了一些音樂生,發現有不少的音樂生在文化課上面有所欠缺。

一、音樂藝術生的文化學習現

筆者通過調查普通高中學生和藝術(音樂)類中學學生之后發現,兩者在本科時期都是走的音樂道路,但是之前的路程卻不相同。一般來說,音樂生在上大學之前不外乎兩種情況,一種就是基本上從比較小的時候(小學時期)就決定長大之后要讀音樂類的專業。這一類學生的學習成長道路一般比較有目標和針對性,這一類學生從小時候開始每天至少花兩三個小時去練習專業,并且從高中甚至初中開始就想方設法地進入音樂類院校的附中進行學習。這一種學生專業基礎是很扎實的,決心走音樂道路的學生,在高二、高三的時候就要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高考之前的音樂統考上。音樂統考范圍很廣泛,涉及到樂理知識、視唱練耳、中西方音樂史等各方面,這些課程在音樂系本科生的學習生涯中,每一門都是獨立的必修或者選修課程,有的甚至要花幾個學期才能夠把相關課程學習完。因此,音樂生就把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專業知識學習上,相對來說,文化課學習就松懈了。筆者采訪過很多同學,他們大部分都反映,高中班級里面的音樂班,文化課老師的管教是十分松懈的,布置很少的作業或者干脆不布置作業,對于學生的遲到曠課行為也是視若無睹。因為對于文化課疏于學習,使得音樂生在大學平均文化素養偏低。在這個人都離不開手機的時代,許多音樂生寫個請假條或是入黨申請書,無一不是通過手機百度[1]。

二、文化課的重要性

文化課對于許多音樂生來說可能沒有這么重要。近年來,隨著音樂生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各種音樂類的院校和音樂類專業如同雨后春筍一樣遍地開花,音樂生已經成為大學生里面一個比較普遍的群體,但是因為音樂生高考的特殊性,使得他們的文化課水準比較低,以江蘇省為例,文化課的一本分數線基本要比音樂高考分數線高上百十來分,平均一門功課就有幾十分的差距,非常明顯。誠然,很大程度上,高考的特殊性使得廣大的音樂考生只能用這樣的應對學習方法。但長期不學習或者很少學習文化課,滋養了不少音樂生的惰性和散漫,高中的時候因為準備音樂統考落下的文化課,很多學生也選擇了忽視而不彌補,等到了大學之后也只是一味練琴、練歌,逐漸成為一個專業的“演奏機器”而非一個專業的演奏家。文化課對于音樂生,真的不重要嗎?古話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追溯歷史上的文人墨客們,很多文豪,比如詩仙李白、詩圣杜甫,無一不是精通音樂和律學,古代的詩詞曲,都是可以用歌來唱的,直至現在,聲樂專業中的民族唱法,也基本都是以古代的詩詞曲為歌詞配以旋律。由歷史上的人物就可顯而易見,文化課對于音樂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論文藝之間的不可分割性。音樂,總的來說是藝術領域下的一個分支,而藝術與文學是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1.“文藝”一詞的由來文藝,一開始就是指的字面意思,文就是文學,藝就是藝術,或者有時候可以認為是文學和表演藝術,這是人們在物質生活富足之余,為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而對物質生活的提煉、升華和表達。文藝最開始起源于文藝復興時期,人類在這個時期重新意識到了人格的偉大,在滿足溫飽之余發現了人自身的價值和能力,提出人要養育人格,通俗來講就是人活著不是為了吃飯,恰恰相反,人吃飯是為了活著,文藝復興的時候人們發現自身個性應該智慧;要有追求一致幸福的求實精神,對自身首先要研究個透,不能僅僅滿足于對自身或者其他事物只是一知半解,不求甚解,要有樂觀進取的精神,為了創建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奮斗,所以文藝復興徹底把人從歷史、民族、宗教、地域等諸多劃分的桎梏下解放出來。不僅是中文這么解釋,在英語中,“art”這個單詞一般情況下是解釋為藝術,但是在做學科義的時候,art這個單詞卻解釋為文科,這也間接反映了文化和藝術的不可分割性。在漢語字典之中,對于“文藝”這一詞有著兩種不同的定義,第一定義是指將文學與藝術分離,即文學與藝術不能同一而論,而西方對于文藝的定義是不同的。在西方對于藝術分類的傳統概念中,音樂的主要內容可概括為音樂、繪畫、舞蹈、歌劇、建筑、戲曲以及新時代出現的電子音樂和電子游戲等。文學依舊屬于藝術類下面的一個子項目。而這一層語義則是將文學和藝術完全并列,從藝術的范疇之中分離出來。在第二語義之中,文學,既可等同于藝術本身,也可延伸作為文學之藝能,強調了文學作為藝術門類之一的客觀屬性。2.“文藝青年”一詞的起源與發展“文藝青年”一詞,最早的含義就是指喜歡文化藝術的年輕人。這些青年人的產生與發展有一定的藝術基礎,同時城鎮人口的比例一定程度上高于農村人口。舉例來說,兩個青年人年齡相仿、性格相近,但由于他們接觸文化藝術的經驗不同,導致的結果也不同,其中一個可能被稱為文藝青年,而另一個卻不可以。但現在,由于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文藝青年”這個詞似乎是要被玩壞了,如果稱呼一個人叫作“文藝青年”,那多多少少聽上去有點貶義。網上對于文藝青年通常有不同的理解,網友筆下的文藝青年通常有以下幾個特征:首先,文藝青年愛好文藝,他們大多喜愛文藝的各種表達方式,比如電影、音樂等;緊接著是生活能力較差,工作能力即通常所說的掙錢能力較差;最后,對理想執著追求,但是對自身沒有準確定義,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對目標太過于固執。可能這就是互聯網的大肆發展導致的不良后果吧,文藝青年一開始的意思就僅僅是指喜歡文化藝術的年輕人,他們有文化、有情懷、有審美,注重精神世界的發展,不把俗世的升官發財定義為人生目標,而是追求一種更高的人生境界[2]。再說到文藝青年的另一種含義,那就可以解釋為一種永遠的青春,引用王蒙的話:“因為人的生命相對于整個宇宙來說太過于短促了,而美麗的時刻則是更顯得如同曇花一現。”我們都知道,萬事萬物都是處于不斷運動、不斷發展之中的,每個人的生命相比于整個大千世界都是很短暫的。寫作在某種意義上會延長作者的生命,讓某些剎那的東西變成永遠。比如《紅樓夢》,書中寫的永遠都是年輕人的故事,他們的青春永遠固定在那里[2]。但是無論是對于“文藝青年”一詞褒義還是貶義的解釋,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泛指愛好文學和藝術的青年們,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文學和藝術之間的不可分割性。(二)學好文化課對音樂生的幫助。1.使得學業更上一層樓。通常音樂生的文化課成績都是偏低的,如果音樂生能夠在文化課方面不落下太多的話,整體成績肯定是比一般人好出不少。以研究生考試為例,當時筆者作為一個文化生,跨專業考研考到音樂類專業。筆者的英語基礎比起一般的音樂生來說要好,筆者也花了比較多的時間進行了英語的學習,所以到最后的考試,筆者的政治和英語平均每一門都要比一般的音樂生高出了幾十分。音樂專碩考研一共要考四門功課,除去政治、英語之外,還需要考一門音樂理論課和一門音樂表演課(因為筆者自身是音樂表演的學生,就以此為例),理論課都是大家一樣背誦知識點。筆者在進入研究生學習之后才聽導師說,專業表演課一共150分的滿分,以5分為一個檔次,如果聽起來演奏水平相差不多,那么兩人的分數差距不會超過5分,如果要甩開20分,那絕對是發揮得天差地別或者是二人水平相差過大,如果要甩開40分那基本是不可能做到的,基本就是一個業余初級選手和一個大師級演奏家的差距。由此可見,文化課領先的這幾十分,想要從音樂的專業課上面彌補差距,對于一樣參加研究生考試的學生,基本是不可能的。換而言之,如果專業課被別人拉了40分的差距,那這樣的專業水準,也是遠不符合一個音樂表演專業研究生的最基本的要求的。對于音樂生的高考,筆者采訪一些同學朋友以及在校的高中學生以及高中老師后,大致了解了音樂生的高考模式與錄取方法。常見的音樂統考錄取計分方式有以下幾種:(1)在自己的文化課達到目標學校的最低分數線之后,按考生們的專業課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排序,擇優錄取。(2)將文化課計入總分,綜合算法:賦予文化課和專業課一定的比重,相乘之后再相加,按照總分從高到低擇優錄取。不同的學校,它們對于文化課和專業課的比值也是不盡相同,所以考生一定要仔細查看每個學校的招生簡章中的錄取方法和分數計算方法。這種錄取方式也是目前最為主流的錄取計分方法。(3)還有一少部分的學校比較注重文化課,在考生的專業課分數達到學校的最低分數線之后按照考生的文化課分數排名進行擇優錄取。由此可見,除去第一種情況,只需要文化課過關,按照音樂類專業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錄取之外,其余兩類,文化課成績都是要進入總分來算,所以文化課對于音樂生的重要性則是不言而喻的,學好文化課,遠的不說,在綜合類考試中就可以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此外,無論是高考還是考研,都不是音樂生的終點,換句話來說只是一個新的更高的起點,達成之后要有更多的追求。在學術領域,都是要靠論文來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音樂類也不例外,各類核心報刊雜志都是只承認文章的有效力,而非這個學生多么會演奏,當然演奏作為一種實踐,也是非常重要的。認識論認為,認識來源于實踐,所以音樂生要學好文化課,學會將自己平時的演出、比賽心得用文化學術類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才能形成最后的科研成果,使自己的學業真正更上一層樓。2.陶冶情操,對于音樂有更深的理解。如果說,讓音樂生學好文化課,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讓自己在眾多考生中有競爭力,那就太過于膚淺了。須知,音樂并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用哲學的話來說,聯系具有普遍性,萬事萬物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音樂也不例外,和很多文化學科都有著聯系。以音樂為例,首先,音樂最基本的組成元素就是節奏、旋律、音色、音高、力度、和聲、曲式等。就拿音色、力度和音高來說,聲音的產生來自物體的振動,發出的音色取決于物體的材質;發出的力度,也就是響度,取決于物體振動的幅度;發出的聲音的音高,取決于物體振動的頻率。這是物理學中的內容,音樂和物理學是有聯系的。其次,音樂是非常抽象的內容,如果要記錄下來,必須用譜子才可以將音樂記錄下來,我們所了解的五線譜、簡譜、工尺譜等的譜例,都是用來記錄音樂的,因此也與圖像學密不可分。最后,對于音樂中情感的表達,僅僅用音符不能完整表示出其具體情感,要通過文字甚至一些華麗的辭藻來描繪,這樣音樂就與文學也聯系上了。不僅如此,學好文化課,還能陶冶音樂生的情操,對音樂有著更深的理解。筆者是竹笛演奏專業的,以現代竹笛作品《燕歸來》為例,作者在創作《燕歸來》完畢的時候就曾經寫下這樣一段話,“樂曲源于北宋詞人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其中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樂曲刻畫出作者看到了南燕歸來時候的心理情愫,面對時光的流逝,人們難免會產生惋惜的心情,而當季節交換,歸來的南燕卻能將作者的這種惋惜與欣慰相交織,樂曲婉轉流動、秀潤醇厚、含蓄內斂,充滿對美好事物的憧憬與希望”。因此在演奏《燕歸來》之前,必須要對晏殊的《浣溪沙》里面要表達的情感與意境進行探索,并且再進行推敲與斟酌。不僅如此,一個好的音樂表演者絕不僅僅是對一幅作品的無休止地模仿,音樂表演也絕對不是無休止地重復,否則還不如去一次次地播放錄音帶。演奏者在對曲子深入理解之后,又要加入一定的二度創作,使作品包含自己的元素,注入自己的血液,展現演奏者的活力。二度創作作為作曲家與欣賞者之間的中介,經過演奏者這個節點,將音樂適當予以變化,從而將作曲家的心靈與生命通過音樂與欣賞者連接起來[3]。由此可見,文化課對于音樂生至關重要,不僅能陶冶情操,更加能夠幫助音樂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更好地表演音樂。

三、音樂藝術生文化課學習的策略

筆者通過采訪調查,了解了一下高中音樂生的大致情況,一般都是高一結束或者是高二上半學期結束之后,發現自己文化課比較差(或者是自己心甘情愿要放棄文化課)要走音樂道路的話,需要在高二下學期開學到高三下學期開學這段時間,進行音樂專業課的突擊訓練。然后再高三下學期開學的時候回到學校,進行文化課的學習,可能只有短短不到100天的時間,確實和一直在校學習的文化生相比會產生巨大的差距。(一)構建知識網絡,挑重點狠抓。音樂生回歸校園之后,距離高考長的可能有100多天,而短的可能只有90多天,并且音樂生的文化課長期處于斷層,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對所有高中的內容知識點都進行詳盡的復習,這幾乎就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所以作為音樂生要學會構建知識體系,把握主干知識,挑重點狠抓[4]。筆者是江蘇考生,數學在江蘇一共占了160分,就以高中數學為例,先要了解整個高中數學分為多少個板塊,從必修一開始整理,那就是集合、函數、三角、數列、立體幾何、解析幾何、向量、圓錐曲線以及算法、概率等內容。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函數這一塊了,應當作為重點來進行復習,無論是高一時候的集合、函數單調性、奇偶性還是高二學的導數等內容,都是函數的重點,可以說函數是貫穿整個高中數學的內容。其次,解析幾何、圓錐曲線、向量等內容都是和幾何有關,可以串聯起來一起復習。最后,像算法、概率等知識點,在高考中不考大題,填空也最多考一兩道,所以作為音樂生,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可以適當予以放棄。其他文化學科對于音樂生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按照各知識點在高考中的占分比重,適當把自己的精力放在重點內容上,放棄一些占分較少的內容。(二)充分利用有限時間,使復習效率最大化。在音樂生外出學習的近一年時間內,一般都是去各輔導機構補充自己在音樂方面所欠缺的知識,以音樂為例,音樂統考的內容一般包括專業演奏、樂理和聲、視唱練耳這些科目。首先,作為音樂生,樂器都是從小開始學的,有一定的基礎,所以可以適當減少一些練習時間,抽出點時間來進行文化課的學習。其次,提高學習效率,在消化了專業課內容之后要擠時間學習文化課,切不可“拆東墻補西墻”。筆者通過調查采訪發現,許多音樂生在這一年學習專業的時候還是在校的,但是心思卻不在文化課的學習上,有時候甚至把出校學習音樂理論課作為自己的借口,從而進出網吧、游戲廳等娛樂場所,這是萬萬不可取的。須知學習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文化生在緊張復習的時候,作為音樂生應當向他們看齊,把學習專業課以外的時間用來復習文化課。最后,在學習之余,不懂的還可以虛心請教文化生,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文化課復習效率。結語萬事萬物處于聯系之中,音樂生自然不能區別于文化課而獨立存在,文化課對于音樂生的學業、音樂理解都有著相當的重要性,音樂生要靜心、用心和有信心。要求他們擺正位置,認清形勢,學會放下,收心靜心回歸文化課堂,進入最后階段的沖刺。

作者:蔣子涵 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