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藝術拍賣狀況及市場研究
時間:2022-08-21 11:27:57
導語:陶瓷藝術拍賣狀況及市場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代藝術陶瓷收藏,近年來掀起了一股熱潮,特別是香港、北京、廣東等地當代陶瓷精品拍賣和展銷會的多次成功舉辦,更起到了助推作用。收藏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
一、陶瓷收藏注意四忌
古陶瓷藝術博大精深,但同時陶瓷作品琳瑯滿目,真假難辨,魚目混珠,所以望而卻步,人們開始漸漸熱衷于現當代陶瓷。于是本文就當代藝術陶瓷,收藏中出現的問題,談談筆者的看法。
一忌以職稱高低鑒別水平高低。以作者職稱高低來制定當代藝術陶瓷的市場價格,這是目前陶瓷行業通用的游戲“規則”,而當代陶瓷藝術人員的職稱及榮譽稱號繁雜,職稱和大師稱號分為市級的、省級的乃至國家級的,相應作品還會有不同的價位,價差達幾倍,甚至十幾倍。如果收藏者簡單地認為,職稱高者藝術水平就高,職稱低者技術水平就低,未免失之偏頗。專家告誡新入行的收藏者,職稱(榮譽稱號)只是一張“紙”,關鍵還是要讓作品說話,有些“大師”徒有虛名,作品一般;有些無職稱者,卻作品新穎、意境優美。收藏者切莫讓職稱遮住眼。
二忌以拍賣價格作為購藏價格。當代藝術陶瓷拍賣會是藝術陶瓷市場的晴雨表,拍賣成交紀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代藝術陶瓷市場的活躍程度。2005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的粉彩《三顧茅廬》瓷板畫拍出150萬元;2008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菊生的《觀棋不語》鑲器拍出了190萬元;2009年李菊生的《讀書郎》高溫顏色釉鑲器拍出了145.6萬元。這些足以說明當代藝術陶瓷的收藏熱度。但是,我國的當代藝術陶瓷拍賣形成氣候還是近幾年的事情,形成時間還不長,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和規范。就拍賣成交價格而言,也存有一定水分,假拍、炒作、自賣自買等事件屢見報端。因此,當代藝術陶瓷收藏愛好者切忌輕信拍賣會的成交紀錄。對于收藏者來說,拍賣價格只能是一個市場參考價格,而不能成為自己購買當代陶瓷的一個依據和價格標準,不能以此來左右自己的收藏趨向和思路。
三忌忽視風險,舉債購藏。2010年,曾有專家對當今美國金融證券、房地產、藝術品三大熱門投資項目做過投資回報統計,結果表明,金融證券的年回報率為8%,房地產的年回報率為12%,而藝術品投資的年回報率竟然達到了25%“。當然這只是美國成熟市場的現狀,對于還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國當代陶瓷市場,還很不成熟,回報率更是無限。”一位資深藏家表示,“根據近年來的拍賣行情分析,中國藝術品回報率竟高達200%以上。”正是看到了藝術陶瓷投資收藏的廣闊前景,一些愛好者紛紛涌入,有些人還向親朋好友舉債,甚至抵押房產,盲目進入藝術陶瓷市場,這種行為存在很大隱患。高回報往往伴隨著高風險。當代藝術陶瓷具有高回報性的特點,同時也具有變現不易、剛性易碎等風險。如果是舉債或是以抵押房產的話,萬一家中有點急事,需要現金,則可能因無法像股票一樣及時變現而誤了大事;也可能因高價進、低價出而蒙受巨大損失。
四忌貪大求全,樣樣收藏。目前,很多當代陶瓷收藏者缺乏收藏經驗及鑒賞能力,加之市場信息又不靈通,往往是“眉毛胡須一把抓”、“抓到籃里都是菜”。今天將市級、省級、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的作品收入囊中,明天又想購藏市級、省級甚至國家級大師作品;今天收藏了一塊瓷板畫,明天又想購藏一個瓷瓶……這種例子不勝枚舉。如果說是大機構、大財團,實力雄厚,這樣做無可厚非;但對于普通收藏愛好者來說,資金有限,鑒賞能力又不足,如果貪大求全,樣樣收藏,不僅不能帶來較高的投資回報,反而會影響收藏的品位。對此,專家建議普通收藏者專一、系統地收藏,比如專門收藏青花瓷、粉彩瓷、顏色釉瓷,或系統收藏瓷盤、瓷碗、瓷筆筒、瓷壺等,當藏品達到一定規模時,不僅能得到較大投資收益、較大的社會影響力,還能享受到精美的藝術陶瓷帶來的視覺盛宴。
二、現當代陶瓷作品受到收藏家青睞的原因
曾火爆異常2005年7月12日,一件“鬼谷下山”元代青花圖罐,在倫敦拍出2.45億人民幣,創下歷來亞洲藝術品拍賣的最高成交價,同時刷新當時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價格的世界紀錄。2010年10月7日,一只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在香港拍出2.5266億港元。在古代瓷器拍賣價格不斷攀新高的同時,近現代及當代陶瓷拍賣也是如火如荼。著名的當代陶瓷鑒賞家陳海波先生表示,目前古代藝術品已經達到一個市場的階段性高峰,金額動輒上億,一些剛入門的投資者和收藏者很難涉足。而當代陶瓷價格還未啟動,未來的市場空間巨大,特別是一直困擾拍賣界和收藏家的真偽問題在現當代陶瓷領域還不嚴重,而且收藏家的圈子相對集中,便于拍賣公司的征集和招商,這些因素的疊加,也成為現當代陶瓷受到拍賣公司熱捧的主要原因。
三、現當代陶瓷拍賣現狀簡介
2008年10月,首屆景德鎮國際藝術陶瓷拍賣會上,154件藝術陶瓷競拍成功,成交額為3448萬元人民幣。在2009年舉行的第二屆景德鎮國際藝術陶瓷拍賣會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創作的粉彩瓷板畫《黃山四千仞》拍出782萬元人民幣的高價,創造了中國當代藝術陶瓷拍賣的新紀錄。2010年9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創作的第二塊《三顧茅廬》瓷板畫,在北京拍出1300萬元人民幣,刷新了中國當代藝術陶瓷單件成交價記錄。說起當代陶瓷拍賣,原本還只是火熱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中一個不為人所關注的角落,除了中國嘉德和北京保利等幾家一線公司設有專場外,其他公司很少涉及。而這幾家公司也更多是從戰略角度考慮,品種配置的意義更大于商業運作。而在2011年秋拍,據不完全統計,十幾家公司都開設了當代陶瓷的專場,不僅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北京匡時、上海的朵云軒等一線公司,和北京長風、天津文物等公司都紛紛開設了當代陶瓷的專場,連長期從事古代藝術品的北京萬隆也在2011年秋季拍賣中將當代大師陶瓷精品專場作為重點之一。據公司高管王浩先生透露,北京萬隆本次專場的160多件作品,標的額高達6000萬元,其中不乏青花大王王步、畫瓷名家張松茂的經典力作,同時景德鎮的珠山八友、珠山小八友等名家有作品涉及。在當代名家方面,本專場涵蓋了王錫良、戴榮華、賴德全等幾代國家級工藝大師的作品,整個專場堪稱近現代景德鎮陶瓷的精品盛宴。
四、陶瓷藝術品投資現狀
目前,現當代陶瓷市場價格較低,是乘低吸進的好時機。國內藝術品市場起步較晚,不存在貶值的問題,適合個人小額投資或進行系列、專題收藏。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收藏人數的不斷增加,價格勢必會大大上揚。投資現當代瓷器無異于優先持有“原始股”。其次,當代瓷器無真偽之別,無贗品困擾。相對古陶瓷,現當代瓷器贗品極少。金融危機以來的收藏界,唯一未受影響一路高歌猛進的板塊就是近兩三年才被拍賣市場挖掘出來的現當代陶瓷。甚至有人直言,未來影響世界的中國藝術一定是當代中國水墨和當代中國陶瓷。然而,現當代陶瓷陣營本身正在發生一場“暗戰”,其結果很可能直接導致收藏熱的轉向。這場“暗戰”的交戰雙方便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為首的傳統陶瓷派和美術學院教授、年輕藝術家為主的學院陶瓷派。傳統派承襲了清末民國珠山八友為代表的瓷上繪畫風格,將傳統中國畫搬上陶瓷。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受東南亞藏家關注,悄悄吸納,直至上世紀末,中國內地藏家介入,價格一路攀升。
兩年前中國嘉德首設現當代陶瓷專場,市場價格再度飆升,目前最高端的陶瓷作品拍出六七百萬元價格,國家級大師作品普遍在十萬元以上,省級大師三五萬元以上,高級工藝師近萬元。由于內地追捧者日眾,目前造成了以職稱論價的局面,也曝出大師貶值一說。有的學院派教授本身評到了大師,但不屑于排名在大師之列;有的學院派陶瓷藝術家直截了當地表示傳統陶瓷屬于工藝美術,不能稱為藝術。藝術之爭其實是市場話語權之爭,背后則是利益之爭。當求作品者踏破大師家門檻時,當一些藝術品經營機構無法正常從大師那里拿貨時,天平便發生了有意味的變化,而變化的依據也很充分學院派的作品相對價格太低。今日之新乃明日之古。由于現當代的陶瓷制作已無官窯之說,并且對于所有瓷器收藏者機會均等,收藏現當代頂尖工藝大師的作品,就意味著你收藏現當代瓷器精品,十年、百年之后,不也同樣成為古董?“現玩”終將成為“古玩”。預計今后5至10年,當代瓷將逐步走向成熟,并成為收藏市場的新熱點。
- 上一篇:語文個性化教學綜述
- 下一篇:國內電影藝術市場發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