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作品線上交易趨勢探究
時間:2022-12-08 02:57:18
導語:藝術作品線上交易趨勢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專注于研究2019年至2020年間當代藝術作品(主要是繪畫)的交易情況。通過走訪、調研全國各地的40家畫廊,以采訪、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研究,以各家畫廊的相關負責人為主要訪談對象,著重分析線下展覽、交易的局限性以及當代藝術作品越來越容易在線上達成交易的原因。為確保本文參考數據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將選取大量數據進行變量分析,這些變量參數主要為受訪畫廊的規模、類型和年限。
關鍵詞:當代藝術;藝術市場;線上交易
2011年以來,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整體一直都處于低潮態勢,今年的疫情更使其雪上加霜。由于疫情影響,許多業內人士將目光轉向線上,并在其中探索藝術品市場新的可能性。本文著重分析藝術品線上交易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方式、結果等,探究中國藝術品市場,尤其是當代藝術領域線上交易的未來前景。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和比對,自2011年以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低迷狀態持續至今。究其根本原因,不僅在于受眾所具備的美學意識和審美水平良莠不齊,更多則是因為中國國內藝術品市場的固有化,即國內的大部分畫廊基本遵循一個模式:看展—拍賣。但是由于疫情的到來,使得買家無法親臨其境、去品味畫作的藝術魅力,因此畫作的主人就需要聯合畫廊主辦者共同推進線上宣傳畫作的能力,這意味著“電子畫廊”的應運而生。盡管“電子畫廊”只是一種手段,從實質上來說,實體畫廊的地位依然穩固,而“線上”畫廊模式卻為藝術品市場整體帶來了疫情時代的全新經濟渠道。
一、疫情之下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應對策略
2019年至2020年的疫情期間,國內外近六成的畫廊因經營不善而瀕臨破產。上海知名畫廊——ARTMENGSPACE孟空間相關負責人孟祥俐就表示,疫情時期經營畫廊絕非易事。孟祥俐指出:“人們的足不出戶導致了一整年的辛苦籌備全部化為泡影,這是我個人的損失,也是許多同行的心痛所在。因為畫廊負責人都知道,畫廊的生意全在于受眾的身臨其境,去和這些不同畫家、不同流派的畫作進行精神上的溝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走近一幅畫,從而萌生成為其主人的想法。雖然線上畫廊的成效不錯,但其實我們整體的銷售額度還是較之往年有所虧損。”全國的藝術博覽會在疫情影響下的舉辦頻次驟減;而藝博會是藝術市場中重要的信息集合、作品展示、交易流通的平臺;因此,其數量的減少對藝術市場造成的沖擊顯而易見。但正如諸多其他行業所做的那樣,中國的藝術市場也在積極尋求新的可能性。于是,人們不可避免地把目光轉向線上,并逐漸形成了一整套較為成熟的運作體系,還期望長久地發展下去。其實在互聯網時代,疫情的到來不過是對藝術品的線上交易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而線上畫廊的構想早已出現,只是還未普及,只是在疫情的風口浪尖上,畫廊的生存其實已和線上模式的推行息息相關。因為線上畫廊可以有效地規避人流量大、畫廊現場承載受眾數量有限的客觀局限,也能夠站在畫廊視角為受眾普及畫廊的展覽主題,而受眾則可以快速地從各個角度欣賞到平時可能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夠得以欣賞的名畫。正是在這種時代大潮下,絕大多數畫廊主選擇入駐已有的互聯網大平臺,而非再自建平臺。因為大型平臺的集合力量是壟斷性的,它可以提供數量龐大的客戶群體。據南京“逸空間”畫廊負責人提供數據顯示:“我們僅在線上的半年試運營期就已經達到了500萬元的營業額,而且這只是在順便兼顧的情況下,如果專注于線上運營,營業額可以達到3000萬元到5000萬元。”雖然上述營業額中還沒有減去各種成本,也是不完全統計,只是一家畫廊的數據,但從2020年的大量媒體報道和行業研究數據不難發現,藝術市場各級主體對于線上交易的前景是普遍看好的。另外,還有部分畫廊主并沒有直接表示對線上經營的積極態度,但是他們大多承認,互聯網在未來是一個確定無疑的重要角色,藝術品的線上交易會成為藝術市場的另一條腿,與線下的藝術品經營保持互助、互補發展的、并行共強的關系。
二、畫廊線下經營的成本分析
藝術品線上交易態勢繁盛,線下經營成本的高昂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盡管線上藝術品交易模式日臻成熟,不斷完善,但線下交易模式依舊為主體。又因傳統的藝術品交易模式確實存在成本較大的問題,這便決定了疫情期間畫廊藝術會受到重創。一般情況下,線下畫廊最主要的成本花費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場地租金是首要的,一間畫廊的實體店對所處地段的要求通常很高,處在距離城市中心較遠的郊區沒有顧客流量,而在城市中心或藝術產業集中區——如藝術區、文化產業園等,這又會極大地增加租金成本。第二,定期舉辦展覽是每家畫廊在宣傳推廣過程中的重心活動,通常它的耗資較大,但收效也非常顯著。而在疫情影響下,許多畫廊停止了展覽計劃,原因也非常簡單——所消耗的財力沒有太多的降低,而所獲得的收益卻大打折扣。在藝術市場這么一個需要公開性和流動性的領域內,停止展覽、宣傳和推廣相當于自斷生計,畫廊由此失去的不只有金錢利益,還有更多在業內發聲的機會,這些機會對于畫廊的連續性運作來說至關重要。第三,畫廊要為藝術家制作畫冊或進行線下沙龍以及其他宣傳活動。基本上,一場完整的畫廊交流藝術展需要具備充足的前期準備工作:知名畫家的出席、沙龍對話活動的舉辦以及買家與賣家的商討與議價,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甚至有畫廊相關負責人認為,一場成功的畫廊交易活動,需要數十萬元的藝術經費。當然,由于畫廊與畫廊之間的定位不同,這一指標僅為參考。總而言之,在少有交易達成的情況下,畫廊的運作舉步維艱。運營問題實質上就是費用問題,而線上的運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畫廊業以上的幾點困境。事實上,大多數畫廊并不會在人氣蕭疏的時期直接撤走實體店內的作品以節省租金費用,因為租金在疫情的特殊時期會相應降低,但是畫廊會暫時關閉實體店,以節約水電費等的雜項支出。
三、當代藝術作品線上交易的可能性
許多畫廊將重心轉向線上,開辦自己的線上店面,以及尋找各種可以入駐的線上平臺,盡可能地增加畫廊的曝光度和瀏覽量。許多畫廊還對人員數量進行了裁減,以減少薪資成本。大部分畫廊主認為,顧客在線下與藝術作品的面對面交流是很重要的,畫廊內的裝潢、燈光和色調和作品總是渾然一體,以加強觀者的親身體驗,尤其是一些帶有立體性的作品,單純的平面圖片無法完全體現它們的質感。但在疫情的重壓下,許多畫廊主還是無法拒絕線上低廉的宣傳成本和巨大的客源量的誘惑。在線上舉辦展覽也容易得多,畫廊不僅可以免去雇傭策展人的傭金,同時將復雜的店內裝飾工作轉換為圖片的排版與文案的構思,這省去了繁重的財力和勞力支出。相應地,顧客群體瀏覽起來也更加便捷。但是有些藝術品商人指出,線上藝術作品的被瀏覽次數很多,但真正能達成交易的數量相比之前線下要更少,這可能與畫廊主所推崇的“線下體驗感”有關,也與一級、二級市場原有的線上業務占比有關——已經比較成熟的拍賣公司可以很容易地建立線上交易系統,而一級市場中的畫廊更多的僅是利用互聯網的高速流動性進行展示和推廣。價格較高的藝術品起初很少能順利地在線上達成交易,因為大多數藏家還是深受“眼見為實”的傳統影響,而且線上的圖片確實不如線下展覽那樣容易觸動人心。但是隨著線上交易趨勢不可阻擋的發展,這一上限已經逐漸升高——一般來說,5萬元左右的藝術品在線上達成交易不成問題。這主要體現在目前國內當代藝術的畫家均為青壯年,他們由于還處在藝術創作初期的探索階段,其作品質量還不是很穩定,因此,畫作的成交均價較低也是常理之中。
四、結語
當代藝術作品的創作者、經營者和受眾普遍較為年輕,更容易接受和融入線上交易這一潮流。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尤其是當代藝術作品的線上交易未來可期。尤其在疫情的推動下,線上交易模式的推行能夠很好地與線下藝術交易模式形成互補,而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也將由此逐步發展完善,并形成一個成熟、開放、透明、國際化的新體系。
參考文獻:
[1][荷蘭]奧拉夫•維爾蘇斯,何卿.藝術品如何定價:價格在當代藝術市場中的象征意義[M].江蘇:譯林出版社,2017:1-297.
[2]何建華,陳志強.藝術市場大趨勢[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9:1-235.
[3]陶小軍,王菡薇.藝術市場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1-233.
作者:王茜葳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 上一篇:“時空壓縮”對藝術市場的作用
- 下一篇:大學生兼職法律問題及權益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