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勞動價值論
時間:2022-02-17 10:52:00
導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鄭重寫入黨章,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是十六大的靈魂,是歷史性的決策、是歷史性的貢獻。黨的指導思想,歷來是我黨的旗幟、黨的靈魂、黨的方向。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在黨的旗幟上,進一步豐富了黨的性質的內涵,實現了我們黨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必將指引我們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黨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重要成果。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是其堅實的理論基礎,馬克思關于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是其深厚的思想淵源。中國共產黨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社會主義勞動和勞動價值論的必然要求。可以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豐富和發展。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2000年2月在廣東考察時提出的。他說:“要把中國的事情辦好,關鍵取決于我們黨,取決于黨的思想、作風、組織、紀律狀況和戰斗力、領導水平。只要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我們黨就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永遠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并帶領人民不斷前進。
在“七一”講話中,進一步論述了“三個代表”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強調指出,黨要做到“三個代表”,就要使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努力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體現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的要求,尤其要體現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通過發展先進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努力體現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由此可見,從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上看,“三個代表”是黨的性質、宗旨和指導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新概括。也是新時期我黨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具體貫徹。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了勞動價值論的核心內容,堅持人的因素在生產力中的決定性作用,人的勞動是價值創造的唯一源泉的觀點。結合時代變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深刻闡述社會主義勞動和勞動的內涵和外延,豐富和發展了勞動價值論。
工人階級是主體,始終走在生產力發展的前列,是推動歷史前進的主力軍,這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基本觀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了這一觀點。體現在:第一,堅持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多次強調指出,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建設和改革及維護社會穩定最基本的力量。他在主持召開的華東七省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好企業。他說:“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是我黨的一貫基本方針,這是由我們黨和國家的性質、工人階級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決定的,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第二,把人民群眾作為改革和建設的力量源泉。鄧小平指出:“黨只有緊緊地依靠群眾,密切地聯系群眾,隨時聽取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情緒,代表群眾的利益,才能形成強大的力量,順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項任務。”同志在考察內蒙古自治區時指出,在跨世紀的征程上,我們要更加堅定地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使改革建設具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只有把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我們才能更好地帶領他們去實現和發展自己的根本利益。第三,人的全面發展是推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在七一講話中說:“推進入的全面發展,同推進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是互為前提和基礎的,人越全面發展,社會的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越能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可見,工人階級是主體,人民群眾是改革和建設的力量源泉,人的全面發展是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三個代表”的基本點。
結合時代變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勞動價值論。由于歷史的原因,馬克思生活在機器大工業時期,他所說的工人階級主要是指從事體力勞動的“藍領工人”,而知識分子和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由于在當時的生產中只是少數并不居主體地位。雖然馬克思也在多處提到腦力勞動者和管理人員的作用,但是受歷史條件的局限,馬克思所指的勞動者主要是指從事體力的勞動者。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工人階級隊伍的狀況和勞動的形態都發生了新的變化,要求我們黨必須根據變化了的實際情況做出馬克思主義的分析,對勞動創造價值理論進行創新和發展。同志指出:“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后生產力的歷史進程。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建立在發達生產力基礎之上。我們為實現現代化而奮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過改革和發展,使我國形成發達的生產力。”我們要形成發達的生產力,必須著眼于發展先進的生產力,用先進的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后的生產力。在工人階級隊伍構成問題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報告中指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我國工人階級隊伍不斷擴大,素質不斷提高。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始終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力量。”這就告訴我們,工人階級作為一個整體概念,一方面,在我國現代化的過程中,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工人階級隊伍內部的構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知識分子已經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在發展社會生產力中擔負著重要使命,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另一方面,工人階級的知識化、技術化程度越來越高,進程明顯加快,表明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整體素質、整體優勢進一步提高。關于創造社會財富的勞動者隊伍構成問題。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階層的構成發生了新的變化,不僅出現了上述列舉的各個階層,而且,許多人在各種不同的所有制之間、不同行業之間、不同地域之間頻繁流動,人們的職業、身份經常變動。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引下,為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做出了重大貢獻。還把不斷提高勞動者及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和創造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作為我們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要求必須履行的第一要務。這是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勞動、勞動者的深刻內涵和外延的理解和概括,是對勞動價值論的發展。
馬克思以勞動價值論為理論基礎,運用對立統一的哲學思想,從商品這個最簡單的現象人手,分析出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統一體,揭示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分析出其內在矛盾潛伏著的商品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在此基礎上,馬克思進一步揭露出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對立和統一、資本主義積累中財富增長與群眾貧困化的對立和統一、剩余價值生產和分配及其消費的對立統一,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經濟利益上的對立和統一,等等。馬克思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上對資本主義各種矛盾的分析,最主要的是要論證資本主義社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勞動者創造的社會財富不斷增加,而創造財富的勞動者的生活卻越來越貧困的不合理現象,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對抗性質。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從根本上消除了社會生產和消費之間、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對抗性矛盾。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實現了發展生產與滿足人們需要之間的根本統一。黨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地揭示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與人民利益之間的辯證關系。目的就是為人民謀取最大的利益。
首先,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生產力的發展是決定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社會主義把發展生產力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其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物質文化生活不斷提高的需要,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實質上就是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它們在目標上是統一的,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其次,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先進文化是人類存在和發展的靈魂,是推動社會不斷進步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社會越發展,先進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就表現得越明顯。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和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當今時代,能否擁有、掌握先進文化,能否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關系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和一個政黨的興衰存亡。面對全球信息化的沖擊,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各種偽科學、封建迷信活動盛行,黃、毒、賭泛濫成災,假冒偽劣成為社會公害,給人們的精神生活造成極大的“污染”,使人們的身心健康遭受損失。我黨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創造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產品,不斷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其實質就是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明確提出人民利益的價值標準。指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由此可見,“三個代表”的核心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勞動價值論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