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時間:2022-04-23 11:29:00
導語:論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能不能把握好這一要求,是衡量有沒有真正學懂、是不是真心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標志。目前,在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黨員領導干部要把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牢牢扎根到思想上,切實體現到各項工作中去。
為什么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呢?這是因為:
它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唯物史觀。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主體,也是推動社會變革和歷史前進的根本力量。這就從根本上確立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和正確的行動指南。是否始終堅持唯物史觀,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我們黨成立之初,就把唯物史觀確立為黨的哲學基礎。80多年來,唯物史觀始終是我們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但唯物史觀作為黨的理論基礎不能有絲毫動搖,要牢固確立人民群眾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體地位的觀點,警惕和防止唯心史觀的影響。
它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這種性質和宗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求黨員領導干部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真正英雄的觀點,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作為制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的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和方法;堅持人民群眾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正確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愿望,把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整個過程中,我們要始終堅持這些根本的觀點、工作路線和方法。
它集中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聯系、辯證統一的整體。其中,先進生產力是基礎和前提,先進文化是旗幟和方向,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目的和歸宿。人民群眾既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實現人民的愿望、滿足人民的要求、維護人民的利益,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僅提出了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實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途徑。
實踐證明,是否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從根本上決定著執政黨的前途和命運。我們黨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它的全部任務和責任,就是為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奮斗。我們黨之所以能在80多年的奮斗歷程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根本原因就是黨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只有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充分發揮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來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黨才能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那么,作為黨員領導干部怎樣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呢?
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自覺落實到黨和國家制定和實施方針政策的工作中去。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逐步形成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符合我國國情,代表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是完全正確的。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并結合各地各部門各單位的實際,制定和實施深化改革、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具體方針政策,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群眾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利益多樣化的情況下,要時刻牢記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性創造性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是最具有決定性因素的觀點,在各項工作中基本著眼點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同時要正確反映和統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自覺落實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中去。近年來,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教育活動,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作風有了明顯改進。但必須清醒地看到,有些黨員干部在思想作風上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有的不深入群眾,工作脫離實際;有的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強迫命令;有的掩蓋矛盾,欺上瞞下;有的對群眾疾苦熟視無睹,麻木不仁;有的甚至侵占群眾利益,以權謀私,等等。這些都與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自覺地運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在思想上打牢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基礎。要堅決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作風,努力改進領導方式,運用說服教育、示范引導和提供服務等方法,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團結帶領群眾不斷前進。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特別是要深入到那些困難大、群眾意見多、工作基礎差的地方去,直接聽取群眾的意見,了解群眾的想法,同那里的干部和群眾一道,化解矛盾,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開創工作的新局面。
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自覺落實到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中去。黨員領導干部必須把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戰略目標和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的階段性任務統一起來,把實現人民的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統一起來。比如,經濟結構調整中部分職工的失業問題、城市改造中有關群眾的拆遷安置問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困難群眾看病問題等等,這些具體問題都涉及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要特別關心下崗職工、農村貧困人口和城市貧困居民等困難群眾在生產生活上遇到的實際問題,把他們的事情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重點考慮,重點解決,切實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使他們感受到黨和社會主義的溫暖。